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吴淞烟雨 +好友
少年时代看沪剧,青年时代演沪剧,中年时代评沪剧。并非沪剧知音,只是沪剧友人。

遥忆《打起背包走天下》

热度 21已有 1028 次阅读2010-9-17 16:42 岁月留香

20046月底,我带队去新疆看望我校的一位援疆老师,并和阿克苏地区的一所友好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归途中,途经库尔勒。在当地朋友陪同下,我们暮登龙山,夜游孔雀河,被库尔勒的旖旎风光深深陶醉。不由自主就想起了20世纪60年代,上海曾掀起的知识青年积极报名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那时我还是一名小学生,但如火如荼的上海知青支疆高潮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挂在室外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和家里的收音机总是在播放一曲沪剧开篇(现在叫“单曲”),那是沪剧名家王盘声的唱段《打起背包走天下》:

打起背包走天下,我们要听党的话。

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的家。

当年父兄闹革命,南征北战把江山打。

今天革命重担我挑起,千难万难都不怕……

时隔40多年,最后两句却是记不真切了,好像是“一颗红心忠于党,五湖四海是我家”,又好像是“百炼成钢好青年,永远战斗在红旗下”。但那段优美昂扬的旋律,却穿越40多年的时空,还时时在耳边萦回。

我之所以对这段开篇的旋律印象特别深刻,是因为当时上海的年轻人几乎人人会唱。记得王盘声老师还通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多次教唱过这首脍炙人口的沪剧单曲。年轻人集会,《打起背包走天下》也成为大家齐声合唱的必备节目;可以说,当年它的流传广度绝不亚于现今周杰伦等歌星演唱的曲目在年轻人中传唱的广度。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新疆好地方哎,天山南北好牧场”的歌声,让年轻人对新疆充满了诗一般的梦想。

隔壁“过房娘”儿女成群,家境困窘,但她是个沪剧迷,打开收音机就是沪剧的频率。二儿子“强”也许是受了《打起背包走天下》的感召,执意要报名远赴新疆。过房娘舍不得,“强”便与她据理力争,大吵小闹了好几天,最后是哭着闹着去了新疆。离开上海时,他是用和着泪水的声音,哽咽着唱起这首《打起背包走天下》的:“打起背包——走天下……我们——要听党的话……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

对门黄家伯伯的三儿子小金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便毅然决然作别家人,“打起背包走天下”,慷慨击节之余,带着微笑报名去了新疆。尽管他长我十岁,但我和他颇有兄弟般的情分。他离开上海的时候我去老北站送他,西去的列车拉响汽笛,车上车下一片哭声,他却硬是“绽开”一个笑容,和我们扬手告别。当列车启动的时候,他猛然转过头去,摘下眼镜,却再也没有转回身来,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此生难忘的模糊的背影。

……  ……

上山下乡宣传画1(来自网络图片资源)

上山下乡宣传画2(来自网络图片资源)

上山下乡宣传画3(来自网络图片资源)

   周总理在新疆亲切看望支疆知青(来自网络图片资源)

一曲沪剧开篇《打起背包走天下》,点燃了多少年轻人的热情,满怀豪情奔赴天山南北,走向广阔天地。诚然,他们到了新疆,尽管那里有高高的白杨,倔强的胡杨,但眼前更多的则是苍茫的戈壁,浩瀚的大漠。罗曼蒂克的梦破碎了,现实却是那么地残酷。可敬的是,他们完全是抱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用青春和生命报效祖国的激情,舍弃了大上海的城市生活,离乡背井,来到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群伟大的青年,做出了悲壮的贡献。为了改变新疆落后的面貌,他们栉风沐雨,战天斗地,挥舞着坎土曼(中国新疆少数民族的一种铁制农具,有锄地、挖土等用途),向浩浩蛮荒进军,献出了美好的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

    沙漠中的一抹绿(楼主摄)

《打起背包走天下》中“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的家”的唱词,后来被化用到刘秉义演唱的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中去了,成了“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

1968年,伟大领袖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于是兴起了新一轮上山下乡的高潮。那时,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中学生毕业后无可选择的“选择”。笔者也曾“有幸”成为这支“打起背包走天下”的浩大队伍中的一员。

吃过薄粥汤,喝过酱油汤,住过破草房……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候,哼一段“打起背包走天下”聊以自励,总算熬过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蹉跎时光。

在新疆库尔勒,面对着这一片在茫茫大漠中建成的绿洲,我想起了当年隔壁过房娘家的二儿子“强”就是被分派到这里来的。眼前美丽的孔雀河里,一定流淌着“强”一样的上海支疆知青的汗和泪。“强”他们当年就是高唱着《打起背包走天下》,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然后换乘汽车、拖拉机、马车、驴车,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的。能不能说,没有上海知青的奉献,就没有现在的有“小上海”之称的库尔勒?

    参天的白杨绿意葱茏(楼主摄)

    美丽的新疆南山牧场(楼主摄)

    浪漫的库尔勒之夜(楼主摄)

    库尔勒龙山公园(楼主摄)

查阅相关网页,得知从上海到新疆乌鲁木齐铁路距离4077公里,公路距离3952公里6年前,我们坐飞机从上海起飞,抵达乌鲁木齐机场足足用了4个半小时。而在40多年前交通落后的状况下,从上海坐火车(硬座)到乌鲁木齐的路程该有多么漫长,多么辛苦,也就不言而喻了。

后来,“强”和小金都在新疆成了家。如今,“强”应该有60岁出头了,小金也快接近“古稀”了吧。据说,“强”后来带着家人回到了上海,小金则铁了心在新疆扎根,做一个新疆人了。倘若再唱起沪剧开篇《打起背包走天下》,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中国沪剧网网友“过客”在他的个人空间上说:

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老师在五十年代创作了沪剧开篇《打起背包走天下》。这段开篇全部运用了沪剧小调,这在沪剧史上是不多见的。开头四句是节奏明快的“倒十郎”,中间一段是给人以萦回缭绕、连绵不断之感的“绣腔”,而后转为轻快明朗的“夜夜游”。结束再回到“倒十郎”。整个唱段豪爽奔放,突出了好儿女志在四方的主题。当时,在上海几乎到处可以听到这个歌声。

由此看来,“过客”网友绝非沪剧的匆匆过客,而是沪剧的知音和行家。他从声腔上介绍了沪剧开篇《打起背包走天下》的艺术架构,使我们沪剧迷对这首单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排除了这首单曲承载的历史风尘,它能在当时广为传唱,其普及度之广,是可以载入沪剧历史,被现在的沪剧人研究和借鉴的。

时王盘声老师正逢盛年。这首单曲的广为流布,使上海人喜欢上了“王派”唱腔的飘逸潇洒,也记住了王盘声老师醇厚的鼻音、动人的运腔。

诚然,对远赴边陲、贡献青春抑或贡献毕生的上海知青而言,现在再听这首单曲,或许会有别一样的感受: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