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吴淞烟雨 +好友
少年时代看沪剧,青年时代演沪剧,中年时代评沪剧。并非沪剧知音,只是沪剧友人。

好人慧芳姐

热度 29已有 1188 次阅读2010-9-16 21:33 岁月留香

赵慧芳" w:st="on">和赵慧芳老师的相识,应该是在200311月中旬。彼时,长宁沪剧团为某单位上演沪剧《绿叶情深》,借我们学校剧场演出。宝山沪剧团退休演员赵慧芳老师应邀在其中饰演王茹兰。

根据校领导和剧团的商议,学校不收场租费,长宁团则为师生作一场义务演出。看到专业沪剧团首次来校演出,大家都感到很新鲜。演出结束,长宁团向我校赠送一面锦旗,上书:“辛勤园丁,绿叶情深。”——把人民教师的美称和剧目名称结合起来,我感到很妥帖。

记得当时上台赠送锦旗的就是赵慧芳和方佩华两位主要演员,而主持仪式的就是我。

赵慧芳(左一)、李恩来(左二)、吴梅影(右一)、方佩华(右二)与观众见面

   赵慧芳老师(左二)参观我校剧场

我们的校长一向很敬重演员。一次,赵慧芳老师到校比较早,便来校长室看望我们,这样我们就认识了。校长出于对赵老师的尊重,特地让我和他一起,陪赵慧芳老师参观了我们的剧场和影视中心。

赵慧芳老师是“快活人”,坐在我们的演播中心,面对着摄像机,笑呵呵地说:“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赵慧芳!”

赵慧芳老师在上海,尤其是在沪剧观众中有较高的知名度,也有很高的观众缘。以前,我们只是在收音机里听过、电视里面看过她的声像,知道她是“杨派”中生代骨干演员。这次“零距离”接触,使我们看到了心仪的沪剧名演员竟然这么容易相处,便很有些感动和激动。

自此,学校和长宁团的交往逐渐增多。根据校长的提议,他们重排了根据曹禺名作改编的经典沪剧《雷雨》。2004225,他们又到我校为高中3个年级的师生演出《雷雨》。这次,赵慧芳老师在剧中饰演鲁侍萍(鲁妈),与李恩来(演周朴园)、吴梅影(演繁漪)、方佩华(演四凤)、顾春荣(演周萍)等演对手戏。

两场演出期间,我作为校领导代表,前往后台看望演员。演员谢幕时,学生代表上台向他们赠送鲜花。在台下学生观众的鼓动下,我请出当时的长宁团团长奚耿虎先生,并和他合作了一曲他的代表作《为你打开一扇窗》。

因为有3个多月前来校演出《绿叶情深》的铺垫,赵慧芳老师和我显得十分熟稔。谈笑之间,她向我索要名片,说以后要和我合作《庵堂相会》中的“问叔叔”。对沪剧,其实我是很“业余”的,按“80后”、“90后”的说法,自是“菜鸟”一个。上台和沪剧著名作曲家奚耿虎联袂演唱,只是逢场作戏(这里并非贬义)、捣捣浆糊(这里也非贬义)而已。承蒙赵老师看得起我,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平易——原来并非所有名演员都是搭足架子、摆足“飙劲”的。当然,我承认自己是沪剧“菜鸟”一个,和赵慧芳老师合作“问叔叔”是绝然没有“下文”的。

    《雷雨》演出后,演员和我校师生代表合影。后排右三为慧芳大姐

   四位名演员,共演《陶行知》。左起:张杏声陈甦萍、孟智超、赵慧芳

200438下午1:30,长宁团《陶行知》剧组如约来我校“下生活”,编导演职员凡22人。其中有沪剧《陶行知》的编剧、导演、作曲和主要演员。座谈会间歇,我问赵慧芳老师出演什么角色,她说是陶行知的娘。我说,这次可以好好欣赏你的“杨派”了,她说:“我出来一歇歇就‘死’脱了,只有一小段唱段。不过,兄弟欢喜听‘杨派’,我可以专门为你们唱的。”风趣达观,是赵慧芳老师的一个特点。

之后,双方成员合影,剧团成员参观校园。当晚,我们共进晚餐。这晚,大家都很兴奋。没料到,赵慧芳老师酒量不小,喝了不少黄酒。那天开始,她叫我“兄弟”,我叫她“大姐”,或者“老阿姐”。

2004320,赵慧芳大姐打来电话问候,说:你们什么时候要听“杨派”,只要提前讲一声。我随叫随到。

此后,沪剧《陶行知》排练期间,我也曾去剧团探班。看到慧芳大姐为了纠正我校参演学生小孟的沪语发音“我”,真是循循善诱,多次示范,不厌其烦。

53,沪剧《陶行知》首演,我冒雨取来照片,赶到剧场,把我拍摄的慧芳大姐和杏声老师的剧照分别送给了他们。514,《陶行知》首轮演出最后一场结束,领导请剧团成员聚餐,感谢他们为宣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光辉事迹排出了一场好戏。晚饭后,和驾驶员一起送慧芳大姐回家。慧芳大姐再次言辞恳切地说:什么时候要听“杨派”,随叫随到。不久,慧芳大姐托她的次子给我和校长各送来1册新出版的《沪剧小戏考》,上面还签了她的名。

在一次朋友儿子的婚礼上,通过慧芳大姐,我认识了她儒雅的“老相公”;慧芳大姐的次子开始亲切地叫我“娘舅”。也是在那次婚礼上,担任司仪的我,请出了慧芳大姐,我近距离地聆听了她演唱《第二次握手》中的《归国》。听慧芳大姐演绎“杨派”,真是一种享受。

时光飞逝,一转眼到了200585。长宁团的一位朋友邀我当晚去逸夫舞台观看沪剧名家名票演唱会。那天的演出由企业家、沪剧爱好者刘荣赞助,名演员有韩玉敏钱思剑、赵慧芳、顾春荣、张杏生、徐伯涛刘银发汪华忠陈瑜茅善玉孙徐春等,叶惠贤先生担任主持并出演《星星之火》之刘大叔。沪剧名角邵滨荪、王盘生、杨飞飞赵春芳小筱月珍等在台下观看了演出。那天晚上,能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沪剧名演员,也是一件幸事了。但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一是演出时间似乎长了些,灯光师说全场演出共208分钟;二是流派尚未纷呈,慧芳大姐上了台,但只是配戏,其“杨派”的风格一点儿也得不到发挥,况且整台戏很有观众缘的“杨派”几乎没有。可能是票友上台的缘故,名演员主要为他们配戏,也只能随着票友的选择而选戏、排戏了。总之,算是饱了眼福,又有点遗憾。

那台戏让我感动的是《金绣娘》中的一出。由《金绣娘》想起了在上海市郊插队期间的生活,也想起了首演金绣娘的诸惠琴。记得上次与慧芳大姐相见,颇为慧芳大姐到退休仍是二级演员鸣不平。慧芳大姐说,诸惠琴到去世也没有评上一级,比起她来也就想得通了。

那以后,长宁团来校演出,因为没有慧芳大姐的戏份,也就很难见到她了。

2009210,天气说暖就暖,那天的气温明显上升。上午到校后,慧芳大姐突然来访。她告诉我说,她得了轻度脑梗,××医院的医生“粉丝”把她请来,为她治疗。因为想兄弟,就来看看你。

虽然患了病,但慧芳大姐的精神一如既往地乐观,依然笑呵呵的,似乎看不出什么病态。但我的心头掠过一丝酸楚,热爱沪剧艺术,总是笑呵呵的慧芳大姐竟然也遭到病魔来袭了。

41700,东视戏剧频道播放奚耿虎访谈专辑,但因为我没在家,故未能看到。回到家里以后,我爱人说,赵慧芳老师打来电话,说在荧屏上看到了我的风采,她看到后很开心。看来,慧芳大姐一直牵记着我这个兄弟。

不久,慧芳大姐托她次子为我送来一张戏票,说这场戏的戏票很难搞到,她是特意为我留着的。戏的内容跟世博有关,演出在四川北路的邮电俱乐部进行,离我家不远,所以请我去看。

孰料到了看戏那天——2009819,我因突然去北京开会,竟然不能一睹慧芳大姐的风采,这张戏票也就浪费了。此后,慧芳大姐来电垂问,说在观众席里没有看到我的身影,有点失望。我连连向大姐致歉,十分羞赧,辜负了大姐的细心和热心。好在我至今还保存着那张戏票,作为我们友谊的见证。

好像是那年的初秋时节,我辗转了解到慧芳大姐在一次赴演出场所的过程中,不慎一脚踏空,把腿骨给摔折了,心中不禁一个“格楞”。后来了解到她在长征医院住院治疗,便专程前去探望。

慧芳大姐穿着病号服,躺在病床上,仍是微微地笑。她拿出了X光片子,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股骨中打入了3根钢钉。她还向我详细描述了出事故的现场情况,谁谁谁谁,怎么把她送到医院,交待得一清二楚。对一位老人来说,这样的事故对她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她是如何受病痛煎熬的,可想而知。但慧芳大姐虽在病中,却依旧十分感恩,把别人对她的帮助都深深地记在了心间。一位老艺人的情操,可见一斑。

慧芳大姐笑微微地说:“兄弟,我以后路还是能走的,但上台唱戏大概是不可能了。”淡淡的话,让我心酸。对一位酷爱沪剧艺术的老演员来说,作别她深爱的舞台,该是多么地失落和伤感——尽管她始终含着慈祥而从容的笑意。

“老阿姐,会好的,你一定能重上舞台的。就是不能演大戏,唱唱唱段也好的。兄弟还想好好听您唱‘杨派’呢……”我嗫嚅着。我知道,我的劝慰是苍白的,慧芳大姐的心中在流泪,虽然她表现得那么从容豁达,那么轻描淡写。

此后,我在沪剧网上看到有关慧芳大姐的信息,说她拄着拐杖上台和戏迷见面,为戏迷演唱,倍感欣慰。我知道,慧芳大姐离不开她亲爱的观众朋友,离不开她心爱的沪剧舞台,离不开她深深爱着的、演绎得格外传神的“杨派”。

那天,接到慧芳大姐次子的电话,说当晚电视台播放他妈妈的专题访谈,如有兴趣,可以一看。不巧的是,我那天又因事没能收看,与慧芳大姐的专题访谈失之交臂。

我在现场看过的慧芳大姐的戏不多,但我还收存了几段她的唱腔MP3,如她和方佩华在《绿叶情深》中的唱段《让年轻的生命放光彩》,和黄爱忠等演唱的《送你一支白玉兰》,和沈伟、张亚林合作的《深秋的泪痕-相见恨晚》,和沈伟合作的《庵堂相会》。

我向沪剧朋友们叙述的是一位沪剧老演员极其平凡甚至有点平淡的故事。但见微识著,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她使我想到:做演员难,做名演员更难,做始终尊重观众、珍爱观众的名演员难上加难。梨园界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慧芳大姐尽管没有类似“国家一级”等光环,但她平易近人、乐观质朴的平民意识,在演艺界却是难能可贵的。对一位演员而言,观众真心地喜欢他/她,热爱他/她,敬重他/她,这就够了。

世博期间,我参与撰稿的《话说上海·宝山卷》已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的《沪剧在宝山》一文的标题被编辑改为《宝山沪剧》。在《宝山沪剧》一文中,我写道:

赵慧芳是宝山沪剧团中生代演员的“台柱”之一。她原名殷玉梅,自幼爱好沪剧,1950年进上海勤艺沪剧团学艺,先拜赵春芳为师,改名赵慧芳。此后,她潜心苦学杨飞飞的演唱特色,日见长进,颇得“杨派”缠绵悱恻、委婉深切之精髓。她的表演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演唱音色宽厚,富于韵味,曾在《为奴隶的母亲》《雷雨》《茶花女》《孤岛血泪》《复活的人》《东方女性》《深秋的泪痕》等戏中饰演主要角色。

匪夷所思的是,该书竟然指名道姓地把我和杨飞飞老师、慧芳大姐的合影作为该文所附照片。从成书体例而言,这是一个例外;但或许这也正是我和慧芳大姐、一位观众和一名演员之间的友谊的印迹吧。

 

 

 

说来有趣,青少年时期,我一直误以为赵慧芳老师是沪剧前辈赵春芳的女儿,后来询问了慧芳大姐,才知道那是以讹传讹。拜“春派”创始人赵春芳学艺,结果学了师娘杨飞飞的“杨派”,这也是沪剧剧坛的一段佳话了。慧芳大姐对杨飞飞老师是非常敬重的,人前背后提到杨飞飞,总是亲热地称呼杨飞飞为“师娘师娘”。

总体而言,和慧芳大姐的交往,总让我觉得她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大好人。所以,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向慧芳大姐恭贺新春。

2006年春节前夕,我给慧芳大姐的贺年卡上写道:

爆竹传笑语,红梅吐幽香。东风贺新岁,碧水漾春光。

豪情仍依旧,百花正蓄芳。一年复一年,高歌报吉祥。

2007年春节前夕,我给慧芳大姐的贺年卡上写道:

深得“杨派”委婉深切之神韵,自成申曲质朴自然之风格。

2008年春节前夕,我给慧芳大姐的贺年卡上写道:

润珠圆深得春派杨派之精髓,红竹绿迎来东风和风于氍毹。(这是以慧芳大姐原名“玉梅”作藏头联向慧芳姐拜年)

2009年春节前夕,我给慧芳大姐的贺年卡上写道:

祝福大海永不干枯,祝福原野春色永驻;

祝福云霞光彩夺目,祝福果实如期成熟。

2010年春节前夕,我给慧芳大姐的贺年卡上写道:

愿大姐永远快乐,健康幸福!

生命之树长绿,好人一生平安。

期待着您重返沪剧舞台!

 

我把所有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像好人慧芳姐一样的好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