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吴淞烟雨 +好友
少年时代看沪剧,青年时代演沪剧,中年时代评沪剧。并非沪剧知音,只是沪剧友人。

汇百家之长,成一派名角——樜谈梨园界的“转益多师”(二)

热度 13已有 796 次阅读2010-9-1 01:48 谈戏说曲

在京城,名角讲究“范儿”;其实,转益多师,不耻相师,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也是名角的“范儿”。优秀的艺术家,从来不拒绝向兄弟剧种、姊妹艺术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化而用之,进而独树一帜。

这种“转益多师”的艺术现象,在越剧名伶界也比比皆是。越剧“徐派”创始人徐玉兰的唱腔就吸收了绍剧(绍兴大班)粗犷悲壮的特点和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形成了“徐派”唱腔艺术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跌宕起伏的特点。

毕春芳吸收了越剧“生”行中“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以及越剧“旦”行中“袁派”的表演技巧,融会贯通,自成一格,形成了“毕派”。金采风师承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等各家精华,形成了唱腔婉转回荡,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的“金派”。吕瑞英则在“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被誉为越剧界“抒情女高音”。

上世纪五十年代,“尹派”艺术创始人尹桂芳为排演越剧《屈原》,不仅去大学登门拜访研究屈原和楚辞的著名学者,聆听和领悟屈原的《天问》等名作,同时还赴京观摩赵丹演出的同名话剧《屈原》,进一步寻找自己扮演屈原的感觉。后来,京剧大师周信芳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观看尹桂芳演出《屈原》,对邻座的傅全香发出赞叹:“没想到你们越剧界竟然有这样好的一位女小生!”电影艺术家赵丹看了尹桂芳演出《屈原》后,情不自禁地跑到后台去祝贺,激动得将尹桂芳抱起来打转,而后大声赞叹:“你比我演得好你演得太精彩了!

尹桂芳的演艺能得到周信芳、赵丹等大艺术家的如此赞赏,可见她虚心学习兄弟剧种、姊妹艺术的精髓,践行“转益多师”达到了何种境界。昆剧艺术大师俞振飞在1986 年回味尹桂芳演唱的“宝玉哭灵”时,吟出了这样一首绝句:“红楼昔见哭潇湘,平淡天然最擅场。正是丰神称独绝, 于无泪处断人肠。”俞老为此还写出一段意味深长的注脚:“桂芳同志所演《宝玉哭灵》,不用花腔,而人物感情曲曲传出,熨贴精当,其悱恻动人之意,深蕴饱含于平淡中,足见真实功夫,近世所绝少也。”

前面提及的“尹派”传人萧雅也是这样一位演员,她演唱黄梅戏《天仙配》,音韵迷人,连有的黄梅戏名演员听后都点头赞许。她曾拜昆曲著名小生岳美缇为师,在《韵之魅》专题片中,你可以欣赏到她表演的昆剧《琴挑》片断。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有关沪剧名家陈甦萍演艺生涯的电视专题节目,陈甦萍老师在节目中不仅演唱了她的沪剧本行唱腔,还先后演唱了京剧、淮剧、越剧等唱腔,段段中规中矩。梨园界的反串也是让人爱看的节目,如:沪剧演员方佩华在演越剧《楼台会》时,神情举止酷肖年轻时的傅全香;沪剧明星茅善玉演唱的越剧《碧玉簪》中周宝奎的经典唱段《送凤冠》,将诙谐幽默的婆阿妈演得活灵活现。

至于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学习京昆,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拜师齐白石……分别是她们突破剧种门户和艺术门类“转益多师”的典范。不复一一赘述。

从上海的戏剧发展史来看,越剧、沪剧、淮剧等剧种之所以后来能成为独立剧种,即所谓“新越剧”、“新沪剧”、“新淮剧”等,都是跟梨园界先贤们不拘一格、兼收并蓄、转益多师有密切的关系。譬如,上世纪三十年代,越剧界兴起了向兄弟剧种学习的高潮:有的学海派京剧,如商芳臣曾搬演周信芳的名剧《明末遗恨》;有的学文明戏,如施银花、屠杏花移植上演西装旗袍戏《雷雨》;有的则学习电影、话剧,如姚水娟演的《蒋老五殉情记》《大家庭》……1942年袁雪芬创始的“新越剧”,就吸收了业余话剧工作者参加。又譬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沪剧艺术搞大会串,著名沪剧演员丁是娥认为曹禺创作的话剧《雷雨》适合沪剧的表演特长,于是决心排演《雷雨》;后来,沪剧《雷雨》集结了丁是娥、石筱英杨飞飞王盘声解洪元邵滨孙袁滨忠等名家,一时名伶云集,流派纷呈,蔚为奇观,传为佳话。

电影《沙鸥》中有两句经典台词,至今未忘:不想当元帅,不是好士兵;不想拿冠军,不是好运动员。同理,不想成“角儿”、“腕儿”,也不是好演员,至少不是一名成功的演员。汇百家之长,成一派名角,要做到“文武昆乱不挡”,还须“转益多师”、不耻相师、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由此推论,我们可爱的戏迷也应该在特别钟情某个流派的基础上,不妨看看其他流派,领略兄弟剧种,了解姊妹艺术。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感官的欣赏上升到情感的欣赏,进而升华到理性的欣赏。换言之,这也是我们戏迷的“范儿”。

如果中国沪剧网的网友们不反对,为了我们的共同提高,大家也可谈谈兄弟剧种、姊妹艺术对沪剧的影响、启迪和可资借鉴、吸收的精华。这样,我们家乡的地方戏——沪剧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宽,沪剧的天空将会越来越广!

一家之言,一孔之见,只是参与讨论,仅供沪剧戏迷朋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