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吴淞烟雨 +好友
少年时代看沪剧,青年时代演沪剧,中年时代评沪剧。并非沪剧知音,只是沪剧友人。

三看沪剧《红灯记》

热度 16已有 668 次阅读2010-7-26 02:07 岁月留香

197254,青年节。那时我还在上海近郊插队务农,大队文艺小分队领导带领我们前往地处延安东路的共舞台观摩沪剧《红灯记》,大家一律骑自行车从大队出发。我当时还不会骑车,就有一位好心的朋友带我,让我坐在他的书包架上。从大队到共舞台,往来大概用了2个多小时。那时正年轻,也没感到特别费力,一路上谈笑风生,似乎铆足了劲儿。

   1972年5月4日上演于共舞台

这场戏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其实,我们都知道,样板戏《红灯记》改编于沪剧《自有后来人》。但自她被确定为样板戏后,沪剧团再演该剧目,就成了“移植剧目”。那天,演出革命现代沪剧《红灯记》的是上海市爱华沪剧团。剧中李玉和由B张杏声饰演(A角是王盘声),李奶奶由韩玉敏饰演,铁梅是马莉莉饰演——这几位主角后来一直活跃在沪剧舞台上。其他类如饰演鸠山的凌大可、饰演王连举的陈凤岐等,后来就很少见到或听到了。

张杏声的李玉和戏份很重。那时要求地方戏移植“革命样板戏”不能走样,所以,沪剧唱腔尽管用的是沪剧曲牌,但基本旋律还是模仿了京剧唱腔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钱浩亮怎么亮相、怎么造型,沪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张杏声也就怎么亮相、怎么造型,基本上是“拷贝不走样”。这就难为了张杏声,因为沪剧的表演一般不像京剧那样程式化,沪剧演员也很少具备京剧演员那样的武功。但记忆中张杏声的唱、念、做、打还是有模有样,基本无可挑剔。如《刑场斗争》一场,李玉和在幕内唱罢“狱警传似狼嚎我迈步出监”后上场亮相,随后是戴着手铐脚镣“双腿横蹉步”变“单腿后蹉”,再转为“单腿转身”、“骗腿亮相”。一连串的动作,彼时还年轻的张杏声完成得干净利落,相当出色。

至于第十场《伏击歼敌》中,游击队员奋战日寇宪兵,最后处死叛徒,刀劈鸠山,那一连串的武打场面丝毫不亚于京剧——我怀疑这段表演是沪剧团邀请京剧演员来帮助演绎的。

后来,借创编沪剧《陶行知》,我结识了张杏声先生。记得我们的交流就是从他的李玉和开始的。

 

那以后,又看了上海沪剧团演出的移植革命样板戏——沪剧《沙家浜》、《红灯记》的折子戏。虽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沙家浜》滥觞于沪剧《芦荡火种》,但这个时候,样板戏已经成了文艺界至高无上的专用名词。沪剧也只能如老古话所说:“要得好,大做小。”由“原创”降格为“移植”了。

这次演出,沪剧《沙家浜》演了两折,一是“转移”,二是“智斗”。张清的郭建光,陈瑜的阿庆嫂,贡中浩的刁德一,臧来宝的胡传魁。沪剧《红灯记》演了两折,一是“痛说革命家史”,二是“刑场斗争”。前一折的李玉和由周福泉饰演,李奶奶由吴素秋饰演,李铁梅由王珊妹饰演;后一折的李玉和还是张杏声担纲,李奶奶、李铁梅则沿用上一折的两位演员;沪剧老艺术家邵滨荪演什么?他演的是日本宪兵队长鸠山。

演出沪剧折子戏之前,那天还加演了笛子独奏、女声独唱、独弦琴独奏。整台戏可以算是“混搭”。

 

再往后,又看过一次《红灯记》,仍然是上海沪剧团演出。李玉和还是由张杏声饰演,李奶奶由韩玉敏饰演,李铁梅则由王珊妹饰演。

至于后两次看沪剧《红灯记》是在哪座剧场,如今已经记不清了。作为A角的王盘声老师饰演的李玉和,我却始终无缘亲见。

前两年,上海沪剧团重排了《红灯记》,钱思剑饰演李玉和,马莉莉饰演李奶奶,茅善玉饰演李铁梅。惜乎我未能到现场观看。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72年至今,很多人事已经淡忘了。好在不经意之间,我保留下了三次观看沪剧《红灯记》的戏单,同时也保留下了对沪剧《红灯记》的一段尘封的美好记忆。

30多年后,与老版沪剧《红灯记》中李玉和饰演者张杏声(中)相识,至为荣幸【右为顾春荣】

30年后,与老版沪剧《红灯记》中铁梅饰演者马莉莉握手

    与新版沪剧《红灯记》中李玉和饰演者钱思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