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买买提 +好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志超读信」的由来

热度 16已有 2640 次阅读2017-6-6 11:47

优秀传统剧目(碧落黄泉)中"志超读信"大段唱功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尤其是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演唱的"志超读信",深受观众欢迎,为广大沪剧爱好者所广为传唱,但是沪剧界人士都知道,当初在剧本中没有"志超读信,而只有"玉茹写信",由"写信"变成"读信",其中还有一段衍变小插曲。1946年《碧落黄泉》问世,剧中有段情节:女主角李玉茹在病危之际写信给情侣汪志超。当年扮演李玉茹的著名演员凌爱珍,见到剧本中写信的唱词有80句之多,她说大块唱段唱得快,会不符合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唱慢扳罢,肯定会唱得观众打瞌睡,于是,剧作者便和王盘声协商决定将"写信"改为"读信"。不少业余愛好者认为"读信"唱段用的是赋子板,其实王盘声运用的是中板,速度中等,一板三眼,它旋律平稳,善于叙述性地舒展情感,并在节奏上加以变化,由中速而快速,唱腔潇洒飘逸、音色甜润,口齿清晰,传情真切,不料一曲"志超读信"观众为之倾倒,从此一举成名、越唱越红。当年"志超读信"风靡上海大街小巷,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就连三轮车工人边骑车载客,边吟唱着:"志超志超我来恭喜侬……"。1993年父亲与几位老艺人在上海演出,空隙之余相约在淮海中路光明邨茶楼小聚,恰逢王盘声等艺术家同在茶楼,由于大家相互认识,交谈甚欢,事后,父亲写下了"志超读信"的由来短文,发表在当年新民晚报戏迷谈戏栏目。从"写信"到"读信",看似只有小小的改动,而产生的影响是无法诂量的。老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对人物性格的把控、对剧中情感的融入,值得后人好好学习。真希望再能欣赏到类似"志超读信"的经典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