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滩簧乱嚼到申曲拾遗
热度 13已有 1674 次阅读2017-1-5 21:26
从三年前〈滩簧乱嚼〉到去年底的〈申曲拾遗〉,陶一铭先生以他精益求精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申曲到沪剧的演变过程,沪剧老传统、沪剧老艺人、沪剧老戏目等,洋洋数拾万字,浸注了陶一铭先生对沪剧的感情和心血。就我个人而言,从心底里感谢陶一铭先生,在〈滩簧乱嚼〉和〈申曲拾遗〉中,分别描述了我父母从事沪剧的概况,让许多沪剧戏迷和沪剧同仁认识和了解我父母,个中某些情节就连我做儿子的还不知情。记得陶先生为了人物的真实可信,前后三次登门拜访母亲,在书定稿时,为了再次核实某一细节,去年初,陶先生再次登门,那时正是母亲身体最不好的时候,陶先生耐心听着母亲述说,边祥细地记录下来,可见陶先生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当陶先生把〈申曲拾遗〉快递于我,第一时间就给我母亲看,母亲连说“真没想到这个小青年那么有心,真要好好感谢他”。我想说的是,不仅仅是书中描述到父母,更重要是让我们了解申曲到沪剧的过程,以及和沪剧关联的知识,也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沪剧老艺人和他们鲜为人知的情感故事,尤为感到欣慰是社会没有忘记沪剧老艺人。我现在隔三差五就会翻一翻〈滩簧乱嚼〉和〈申曲拾遗〉,从中感悟父母的沪剧情缘,从中感悟沪剧老艺人对沪剧的情感,从中感悟沪剧老艺人对演唱艺术的追求,从中感悟到沪剧老艺人一路过来的不易,他们中很多人没有成为大家、名家,如果不是陶先生的〈滩簧乱嚼〉和〈申曲拾遗〉,恐怕至今许多老艺人还不为人所知。仅管如此,沪剧能走到今天,那些沪剧老艺人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和埋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