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中国沪剧网 首页 网友原创 查看内容

说说陈甦萍的徒弟张菊萍和她的团队

2014-1-27 23:47| 发布者: 剑鸣视点| 查看: 2002| 评论: 16|原作者: huangjianhua

摘要: 1月24日,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甦萍喜收东明沪剧沙龙队长张菊萍为徒。在拜师仪式上,陈甦萍说了收徒的三条理由:一、沪剧的传承、继承、发扬广大,要靠社区的沪剧爱好者来进行。2、冲着张菊萍多年来对阿拉戏曲的爱好 ...
        1月24日,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甦萍喜收东明沪剧沙龙队长张菊萍为徒。在拜师仪式上,陈甦萍说了收徒的三条理由:一、沪剧的传承、继承、发扬广大,要靠社区的沪剧爱好者来进行。2、冲着张菊萍多年来对阿拉戏曲的爱好、对我的唱腔的爱好,我觉得应该收。3、这一桩事情能够促进我伲沪剧的发展。
        可能有的网友觉得,这位徒弟的年龄好像偏大了一点吧。在这里,我想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说说张菊萍和她的团队。
        先说说她个人对沪剧的爱好。她在年轻时就是一个沪剧迷,喜欢看沪剧、唱沪剧、演沪剧。几十年过去了,纵然两鬓染霜,依然痴心不改,痴情愈深。她的嗓音依旧清亮、依旧甜美,每当一曲唱罢,观众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她唱丁派、陈派及其他流派,对陈派情有独钟(《陶行知》、《秋海棠》等在东明沪剧沙龙都是常常被安排演唱的剧目)。
        2008年1月27日,东明沪剧沙龙成立。从此,张菊萍的面前展开了一片更广阔的新天地。
        转眼间,沙龙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400场演出是一个什么概念,大家可以算一算,平均每个星期要演一场。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在社区各剧场、进各家养老院、以及到各居委纳凉晚会等等,给多少社区居民带来了文化的愉悦和享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背后的汗水观众无法看到,但完全能够感觉得到。不是本人偏爱,在我欣赏过的三林地区几大沪剧沙龙中,东明沪剧沙龙的整体水平(包括演员和乐队)绝对可以说是属于中上。观众们对沙龙各位演员的拿手唱腔如数家珍(例如沈来娣的杨派、康正权的文派、杨明彰和周丽君的夫妻档、徐跃民的小生、曹云娟的韵味等等),观众还知道那位演员住在哪里,那位演员要从浦江镇家里赶过来……。经常可以看到台上在唱,台下观众在击节跟唱的景象。
        陈甦萍收徒那天的剧场——东明社区文化分中心二楼剧场——落成于2011年11月,其后便成为沙龙经常演出的地方。共120个座位,分中心门口不张贴海报——事实上也不需要海报。每当周五中午,观众自会从各方赶来,其中甚至有颤颤巍巍的老爷叔、老阿姨。起初是演出前分批放进去领票,后来人性化操作了,让大家到里面坐着排队,于是整个一楼大厅,还有两个房间和一条走廊,到处都是人。再后来,只好改成早上发票子(预留前几排演员和高龄老人座位票不发),发完为止。遇到天气暖和一点、或者专场、或者沙龙特邀嘉宾,可以说座无虚席。这里的“座无虚席”可不是指120个座位“满座”哦!而是指“实在没有办法再加座了”(就是如同收徒仪式那天一样,走道边、墙角里、后门口,凡能容纳一张塑料凳子的地方都坐满了人)。
        作为一个业余演出沙龙的队长,张菊萍里里外外都得操心,非常辛苦,可是她想得更远。2013年,沙龙为队员策划举办了多场个人专场,让大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要做多少准备、要花费多少精力啊!据说新置办的行头,很多都是自掏腰包的。事实上,沙龙成立以后并没有什么收入,大家经常是辛辛苦苦在奉献、在付出时间和金钱,不计报酬地为广大沪剧爱好者服务。结果,每逢个人专场,观众们真的如同在看明星演出那样兴奋不已。
        沙龙还千方百计邀请沪剧专家明星前来指导,并与姐妹沙龙展开艺术交流。几年下来,队员的演出水平不断提高。所以近来观众议论最多的就是:谁谁谁“越唱越好了”。
        陈甦萍没有说错,社区是沪剧的根基。离开了广大的社区沪剧爱好者,沪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在想,一个人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并不难,但像张菊萍和她的团队那样多年如一日,那样认真、那样执着、那样持之以恒、那样不断进取,是难能可贵的。这次张菊萍能成功拜师,夙愿以偿,可喜、可贺!

我有话说......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