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沪剧网 首页 网友原创 查看内容

我来扯几句《霓虹灯下的哨兵》

2014-1-6 22:49| 发布者: 剑鸣视点| 查看: 1440| 评论: 18|原作者: 叶子

摘要: 《霓虹灯下哨兵》在沪剧院庆六十时,再度公演,从开场到谢幕,气氛很是热烈,只是剧终散场脑子里还是轰隆轰隆。 与好几位戏迷朋友交流时,都互相问:侬觉得好看伐? 各人看戏目的不同,有的是去看故事的,出于新鲜感 ...
《霓虹灯下哨兵》在沪剧院庆六十时,再度公演,从开场到谢幕,气氛很是热烈,只是剧终散场脑子里还是轰隆轰隆。
与好几位戏迷朋友交流时,都互相问:侬觉得好看伐?
各人看戏目的不同,有的是去看故事的,出于新鲜感、好奇心;有人对戏很熟悉,主要是去重温戏中的经典唱段;有的是冲着自己喜欢的演员,去看看心中的偶像有无新的花样.......
那么我们去看沪剧《霓》是去看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
沪剧《霓》是从话剧本移植过来,人物众多、各种人物关系、多条线索脉络的发展基本都保留了下来。然而沪剧有否对原话剧本进行悉心的再度创作?
话剧是以对话、形体动作、舞台布景创造出真实的舞台视觉,不是以歌舞来演故事,而戏曲包括沪剧史结合了音乐、舞蹈、服装及流派多种艺术手段而组成,凭借唱做念打四功五法来表现内在情感。
而眼前的沪剧《霓》除了朱剑唱的“陈喜读信”能让观众稍微过点沪剧瘾,其他都是如同有的网友所说,多的是零零落落,是毫无欣赏价值对白式的唱个几句。
各个剧种都有其特色之处,沪剧则是以唱见长,抒情性的叙事、咏叹通过丰富优美的曲式如长腔中板、反阴阳、赋子板、寄生草、吴江歌......来塑造人物,给予观众美的享受,但是看沪剧《霓》只是如同看了一次沪语话剧,只是听了一段陈喜读信而已。
不是不可以移植话剧,也不是不可以演《霓》,而是如何来根据沪剧的个性作一些精炼,突出一、二条主线、重点刻画一、二个人物,改编成一出具有沪剧味道的姓“沪”的新戏来呢?
再说,平时大家常挂在嘴上的要“传承流派”,在《霓》里怎么已忘得一干二净?既缺少好听的唱段,更无流派可品味,倒不如去看看昔日的沪剧明星黄丽娅演的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来得过瘾煞根呢。
在沪剧《霓》里,可以看得出在灯光舞美、音响效果、视觉美感上都在追求形式上的大手笔,确实也做得比较用心,但有否达到了确实让人震撼或者达到美学上的升华?由青年团的男生组成的解放军持枪列队穿梭于观众席,这可能是一个“出新”,但不知沪剧观众是否喜欢和接受?
至少,这豪华的舞美设计、50多人的大场面是有点喧宾夺主了,沪剧的基本要素被淹没了,我是这么认为的。
上海越剧院有勇气把七十集热播的电视剧《甄环传》改编成2个多小时,以越剧形式通过多种越剧流派演绎出来、并迎合越剧观众的口味,这是否值得沪剧编导们的借鉴?
今后,在移植其他剧种的剧本时,能否多考虑一些沪剧的特色,多发挥一些沪剧自身的优势,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出新,能否在新老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定势上寻得一个平衡点,这是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的。
我有话说......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