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在她的艺术生涯中曾经参演过很多剧目,如《半把剪刀》(饰王氏)、《抢亲奇缘》(饰嫂嫂)、《大雷雨》(饰林琪)、《返魂香》(饰钱太太)、《跳龙门》(饰唐银凤)、《三接新娘》(饰金凤娘)、《芦荡火种》(饰沙老太)、《申曲之恋》(饰茶楼老板娘)、《庵堂相会》、《朝阳》,等等。无论主角或配角,均塑造得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沪剧《半把剪刀》系由同名甬剧保留剧目改编而来。“棉胎换子”一折,甬剧中的王氏演得稍嫌直白,假孕12个月还跪拜观音的情节也不合情理。而黄老师的表演则以细节丰富和动作夸张见长,演来层次感十足。她由徐妈搀扶着上场,步履蹒跚,似乎不小心歪一歪都会随时跌倒。老爷发问“麟儿何日怀中抱”时,她虚与周旋一番,并指着鸡汤锅说“我迭两日行动不便,吃也吃不落,看样子分娩的日子快了”,令老爷惊喜不迭,再顺势哄得老爷出门求佛。老爷刚出门,她难掩心中得意地开始大嚼鸡腿,夸张的动作令观众忍俊不禁。嚼了两口,无意中触及身后的拨浪鼓,马上又坐立不安。接下来一段“叹庄头”,既有无子老来苦的担忧,又有这些年阻止老爷娶二房的得意,更有不知婴儿何时降生的焦虑,“还不知是男是女我心如煎”¬……,太精彩了! 《抢亲奇缘》中的嫂嫂,为了独霸家财而机关算尽,竟要小姑出家为尼或嫁给纨绔子弟。剧本写得很好,而黄老师演来也是淋漓尽致,可以说贪婪到让人感叹,霸道到令人发怵,阴狠到使人切齿。她一出场就手执长秤杆满台转圈地追打娘舅以外的一班媒人,母夜叉一般。劝小姑嫁入胡家时,花好桃好何其“热心”,转而又沉下脸来恶狠狠地揭发她与“穷鬼”私订终身,总之是“让伊快出送”。对酒鬼男人,忽而主动斟酒,忽而扭大腿,或拧哭婴儿丢给他,总之是“叫伊听我命”。对娘舅,媒还没做先塞钱;媒没做成?哼,手伸给他还要抖两抖……。对黄瞎子,从不吝啬“好处费”, 两人搭档骗婆婆时,你一句我一句接得多么紧凑默契。对“拆空”她计谋的老师太,咬牙跺脚地恨……。太生动了!此剧中她的唱腔也都韵味十足,例如“侬来看盘龙金镯八两八钱”一段,唱来犹如同行云流水。其实,她在演唱方面既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又有清亮的嗓音和纯熟的技巧,余音绕梁。她长期坚持每天要唱三大段赋子板。有一次她在厨房练唱,邻居却以为电台在播音而去打开收音机。特别是她在《大雷雨》和《返魂香》中的领(伴)唱,曾受到业内外一致好评。前者共八段,虽然都很短,但句句饱含激情,或深沉、或委婉、或高亢、或悲愤,声情并茂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渲染了全剧的气氛。无论是在咬字、吐字、发音、运气、节奏方面,还是对旋律的掌握上,都堪称典范。 除了能唱善演,黄老师还能编会导,著书立说,教书育人……,通晓“十八般武艺”,才华横溢。以下即可见一斑: 早年她在沪剧院就因博学广闻而有“小老先生”的雅号。 02年,她在《孙徐春沪剧折子戏专场》中担任剧务和舞台监督。 03年,她在《紫竹调畅想曲》中担任统筹。 08年,她在《王盘声率弟子迎春演唱会》中担任导演。 同年,汶川大地震后,她和王兴仁老师共同编写了大型原创现代沪剧《生命的礼赞》。 她还是创作沪剧小戏的好手。世博会时,她谱写了沪剧表演唱《请到上海来》。 她和父亲王盘声的心血之作《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已经成为一本不可或缺的“非遗”专著。 她桃李满园,最忙时一个学期要教八个沪剧班,诲人不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黄老师说过:“我对沪剧这个工作,是欢喜到骨子里去的。”可以说她是为沪剧而生,最终倒在了传承沪剧的岗位上。她的音容笑貌,将永远地铭刻在我们心中!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