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我们关注着,我们期待着——记上海戏曲学校2006级沪剧班

信息采编 2011-10-6 21:18 6012人围观 业界新闻

 
我们关注着,我们期待着
       ——记上海戏曲学校2006级沪剧班
 
(原载《上海戏剧》2011年第10期)
 
枣树 文
 
上海戏曲学校2006级沪剧班毕业了!八月底,他们在逸夫舞台向观众献上了一场经典沪剧《大雷雨》和一场“百年沪剧传承有人”的折子戏专场。两场演出的舞台上都是一群十八九岁的青涩身影,一股青春气息迎面扑来,令人不禁憧憬。近日,记者走访了上海沪剧院,了解了一些这批沪剧青年演员的经历和现状。
 
  “这孩子是哪里人啊?”
 
       在这次汇报演出的台下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沪剧戏迷都成为了热心的“户籍调查员”。每位青年演员登场,台下不少戏迷都会互相询问探讨个问题:“这孩子是哪里人啊’”因为消息灵通的他们得知:沪剧班招收外地孩子了!
       新中国成立后,沪剧演员的招生一共有6次,前5次的招生范围基本都在上海,大规模的招进外地学生,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在沪剧院领导的介绍中,这“第一次”既是“迫不得已”也是一种“思想解放”。沪剧乃至整个戏曲界的人才青黄不接早已有之,但真正让沪剧院领导意识到危机的是沪剧班的第五次招生,这届招生的情况非常不理想,上海报考的人数减少,好苗子不多,最终只招了十几名学生,差点没到及格线(按规定,十人以上才能正式开班)。在这巨大压力之下,沪剧院把目光投向了外地,在和戏校、教委的多次协商和支持下,上海沪剧院终于走出了上海,开始全国招生。
       外地人能学好沪剧吗?全国招生无疑将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语言关首当其冲。然而据记者观察,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其实沪剧院的异地招生也并非无的放矢。首先在28名学生中,外地学生共有10名,比例并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高,同时这些外地户籍地学生有些都是在上海长大,只是户籍还落在家乡,几乎可以算上半个上海人;而这10名学生分别来自江苏(5人)、浙江(2人)、安徽(2人)、山东(1人),不难发现多是东南地区,学沪语较为容易。然而容易是相对的,为了学好上海话,无论是外地的孩子们还是教学的老师都下了大功夫,即便是一个“我”的正确沪语发音,不少学生就学上了一年。但更令老师们发愁的是这些孩子缺乏沪语锻炼的机会,家乡话作为家庭用语不说,在学校的宿舍里(周围大都是京昆学生)、上海的多数公共场合中,普通话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势语言,甚至成为了一种强势思维,这群孩子虽然在上海成长,但接触上海话的机会却十分有限,更无法与前辈相比。于是,老师们强制规定学生要用上海话交流,他们也尽自己最大努力使用这门陌生的方言。
123下一页
原作者: 枣树 来自: 上海戏剧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站长自定义)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