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7-27 22:00:56

上海应该理直气壮地喊出——阿拉欢迎捺!

本帖最后由 blogfeiyunpu 于 2009-7-27 22:10 编辑

这完全跟上海话有关。也就放到这儿。

记得申博那一张招贴画,可爱的小男孩伸开双手,表示欢迎。很好的广告,也招来一些人非议。这是往事不提也罢。

近来,更有说法在世博要求上海人(无论新老)不要讲上海话一律讲普通话的。很多上海人表达自己的愤满(下面应该有一个心吧)。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大上海,完全没有人讲上海话,一律讲普通话,那还是上海吗?

北京奥运都没有要求北京人一律不能讲北京的京片子啊,啊?!

北京奥运要求大家学英语讲英语,这是为方便来参加奥运的国际友人,在春晚节目里也有体现---抓得紧紧哦。

上海也是如此,学英语讲英语是对的,但是号召不讲上海话是错的。

地方习俗地方风味,这恰恰是旅游观光的一个重点。我将继续我的系列强调上海应该大力弘扬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就是离开不了方言的。

假如周立波让他模仿的陈水扁不讲台语,讲普通话;假如他模仿的打桩模子一口普通话,那还能成功还有人愿意出那么多钱去买票甚至于黄牛票?

上海应该理直气壮地贴出标语牌——来参加上海世博的国际朋友(注意这儿不用友人)们,阿拉上海欢迎捺!

告诉大家一个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情况---道琼三十有大公司在上海开展业务内部调查表上对于中国话分为两栏:一栏是普通话,一栏是上海话。可见到上海来掌握上海话的重要性。

入乡随俗,世博迎宾长桌上还应该专门设立上海话问答站,这才对呢。

上海啊上海,一旦上海被普通话全部同化,那还会是一个地道的上海吗?

尽管早晚有可能,但是现在就提出世博不讲上海话不能不让一个上海人无论新老为之扼腕长叹。

swy1967 发表于 2009-7-27 22:41:25

顶。。。。。。。。上海欢迎侬{:4_176:}

guglielmo 发表于 2009-7-27 23:29:13

本帖最后由 guglielmo 于 2009-7-27 23:32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委有多暴力,还有很多外地人对上海的仇恨,是我们一般上海人很难想象的。也许我们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吴语(苏州话,绍兴话,上海话...)的消失了。很多上海家长根本不教小孩说上海话,在家里也只有普通话交流,难道这些人的小孩智商低到了只能学会普通话的份上了?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人都是上海话灭亡的帮凶。10年后,想听原汁原味的上海话,也许只能在美国了。

子归 发表于 2009-7-27 23:52:20

楼上有沪语消失恐惧症了∶)沪语本在进步、演变,什么叫原汁原味的上海话?电影花样年华中的那些五十年代香港上海话是原汁原味吗?但那也比不上三十年代的原汁原味的上海话吧?而三十年代的话也有不少外来语,那更不如清朝的上海话了,当手里拿着1887年外国人手里的学中国话注有上海音的书时,你读得准吗?“阿拉”本是宁波词的音,上海有了三分之一宁波人,一片阿拉声,让北方人也分不清,他们只把住在上海的人都当上海人,殊不知上海没有严格意义的上海人,原住上海的居民大多被那些后来的所谓“上海人”叫阿乡,和外地人一样待遇,这种情景二十年前刻骨铭心吧,现在上海进来了几百万新上海人,要求他们都讲严格意义的上海话也不可能,我们的父母现在还是老广东、老宁波、老苏北、老苏州、老山东,住了五十年的上海还讲不好上海话,更何况下一代?
再说,上海话以什么音为基础?以浦东还是松江、嘉定?沪剧舞台上的发音能在生活中做榜样吗?所以,我认为上海话还是乐观其变,过去有尖团音,现在又讲就不讲了,本地话中的趣味要有人听得懂才有趣,他听不懂不笑也没办法的!

子归 发表于 2009-7-27 23:55:58

“过去有尖团音,现在又讲就不讲了,”应为“过去有尖团音,现在不讲就不讲了,”抱歉!

guglielmo 发表于 2009-7-28 11:14:33

本帖最后由 guglielmo 于 2009-7-28 11:53 编辑

目前全国的方言情况早已超出方言正常的流变了。我可不是上海话捍卫者,我捍卫的是文化多元性。这也是我来沪剧网的原因,因为沪剧也是上海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在不是上海话改变不改变的问题,而是上海话在20~30年后还存在不存在的问题。也许您误会了我最后一句的意思了,我其实并不在乎是否“原汁原味”,我自己说的都是新派上海话,而不是老派,我也学习过上海语言发展史。我上面最后一句想说的其实是,几十年后想听上海话,只能去美国了,因为在上海,只听得到普通话了。现在的中小学生嘴里可都是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而不是改变后的上海话,他们其实根本就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不过子归既然感觉这么好,其他的我也不多说了。建议您去“吴语论坛”的“文化多样性”板块多看看,可以对中国的语言现状多了解一点。

子归 发表于 2009-7-28 13:41:35

中国的语言现状是方言在和普通话较劲,但我深信,语言自有融合功能,人们自有融合的办法,上帝怕人沟通才拆了通天塔,人们真的沟通少障碍,文化交流的效果会更好,人也会更强大,那时的中国人有近二十亿了,三个人中有一个中国人,二十亿人都讲大家听得懂通用语(不是现在概念的普通话),这该是什么情景?

guglielmo 发表于 2009-7-28 15:07:41

本帖最后由 guglielmo 于 2009-7-28 15:20 编辑

你似乎不了解中国的语言现状,请你去多看看吧(吴语论坛里的消息可都不是杜撰的,有凭有据)。在中国,除了四川、广东的方言能在本地强势,北方方言能有官话的天然优势外,没什么方言有能力跟普通话较劲。语言的融合有人们自主天然的融合(像开阜后上海话的变化),但现在的小孩只会普通话、不会上海话,这是融合还是突变呢?现在的某些政策不变的话,20、30年后自然是普通话一统天下,而不会是什么别的共同语。西方像法国已经开始走向从消灭方言转到保护方言的道路,就好像经模式上走出当年先污染后治理的误区一样。难道我们国家要等到所有方言都进博物馆了再想起这个?我们80后一代的普通话水平普遍高于上海话水平,可上海人之间用上海话交流还要被人质疑,这就是大家都讲普通话吗?我的外地朋友很多,和他们自然都讲普通话。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共存才是道理。但如果上海小孩一点都不会上海话,那沪剧的没落也很自然了。现在上海有多少人不能说普通话呢?70岁以上的不算。我想,基本95%以上的都会吧。电视里采访的时候,很多70岁的老人都说普通话。这样,孩子们已经是普通话是第一母语了,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学一下乡音都不行吗?

申灏 发表于 2009-7-28 21:49:22

现在即使是沪剧演员,在屏幕上接受采访时,也会发生用上海话“词不达意”而改用普通话表述的情况;而在文革后出生的人群中上海人不会用上海话表达完整的意思已是无法扭转的现实,这究竟是语言的自然融合,还是强制推行某些政策的结果?
我赞同楼上“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共存才是道理”这个观点。

子归 发表于 2009-7-28 23:07:06

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共存是一段时间的理想吧?可惜这时间也不会很长的!希望和谐是力量不够时的无奈,有力量时谁愿意和谐共存?方言本是信息封闭造成的,在信息大流通的时代,语言规范必是发展趋向,秦始皇都知道书同文了,二千年后还会有多少日子语不同音啊∶)

guglielmo 发表于 2009-7-28 23:20:14

对子归,最后提一句,人为的强制扼杀方言和方言在与普通话的自然竞争中消亡完全是两回事。虽然结果可能一样,最后语言统一。就好像南京大屠杀的同胞们最后都会有离开的那一天,但与寿终正寝的方式不同。也许例子不好,但意思就是这个。作为个理性的人,我相信方言会消亡,但不是目前这种方式,因为这不符合联合国提倡的多样性原则。作为感性的人,我也更加反对目前中国语委的这种方式。

子归 发表于 2009-7-29 01:07:39

一会儿是人为的强制扼杀方言,一会儿是方言在与普通话的自然竞争中消亡,一会儿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一会儿作为感性的人,到底要表达什么?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7-31 10:32:39

我不管别人,我只坚持自己,在除了工作之外的场合,我就坚持上海话。其实这也不是我们上海一个地方的问题了,全国各地都是这样的,我认为方言和国语本不冲突的,就是在英国,美国也是不同地方不同的发音,即使中国人听到外国的不同地域的人发音,也很明显可以分出来是哪方人,又何况中国呢?国家的语言是需要推进的,但代价不是消灭其它方言,如是这样做这又和“文化侵略”有什么区别?记得当年基督教传教到中国时,就有“文化侵略”一说,而现在的语言也同样是侵略。只不过是本国内部罢了。但是现在基督,天主,佛教等不是全世界满地开花?而上海话在离开上海(大陆)之外的地方都有很多人操之语言的。我们应该骄傲,至于世博会,哼哼,我向来是采用和“语委”一样的态度,永远不关心它,不正视它,不当有这样一回事,因为我们不再需要考试,不再需要分数和成绩了,所以这种对我生活和文化娱乐没什么好处的事我是不会管的。

子归 发表于 2009-7-31 19:53:00

顺其自然是小老百姓们的生活态度,自得其乐是小老百姓的有限时空,有作为的人和事我也欣赏,但我不会去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应该理直气壮地喊出——阿拉欢迎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