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簧西乡调 发表于 2012-3-15 08:40:45

勤怡团《陶福增休妻》观后


      前晚(3月13日)去看了勤怡沪剧团的传统戏《陶福增休妻》,跟预计的差不多。郭懋勤还是那样,过于苦相,无论是扮相还是演唱都太过分强调了“悲”。特别是在几段所谓的悲唱中,几乎每句当中都故意夹了个“哦”的哽咽声,让人听着很不舒服。又因为是杨派弟子,所以唱段全然没有丁的味道——这当然能理解,但也让本想去看勤怡团享受一下“人沪版”《陶福增休妻》风格的观众大失所望了!
    男一号张亚林果然没能演唱出沈侠民老先生的韵味——这要求本来就太高了一点了,于是也就没能很好体现角色的迂腐书生气。
    此外,所有小生、花旦,包括反面人物,演员的年龄都显太大,上次《家园的春天》中的一些年轻演员在本剧中没有一个用上——即使连“小厮”这样的角色也没用小年龄演员,又是一个失望。
    倒是苏老相公的唱颇有几分原唱夏福麟老艺人的味道,个人感觉他是全戏中唱得最“象”的一个。
    小道具的不重视是一个老毛病。过去演《为奴隶的母亲》时,用一件有外文字母的童装来充当小春宝的棉衣,这次又用青浦徐泾某村的公函信封——上面印刷的红字都清晰可见,来充当陶福增的休书信封(更别说这错别字“修”了)。虽说底下观众不一定人人都能发现,但信封的长短、竖横式样总让有心人看上去不舒服。难道做一个信封真有那么难?。毕竟不是业余沙龙演出,是卖票的正规剧团呀。细节千万不可忽视哦!

苏老相公的唱颇有几分原唱夏福麟老艺人的味道


公函信封充当休书信封

更多剧照请参看http://sjxcbzp.blog.eastday.com/sjxcbzp/art/1660247.html

璐璐 发表于 2012-3-15 09:00:55

细节决定成败

雀鸣轩 发表于 2012-3-15 10:17:49

西乡先生讲得非常中肯,表示同意。不要认为演传统戏了,就讨巧了,是要下功夫的,大到唱演,小到细节,郭的语音哭腔,在龙凤花烛中已有失偏,叫人听了勿生同情,有烦燥感,这是很失败旳。但民间团能坚持演传统戏,还是勿容易,希望他们百尺干头,不断提高。

淼淼 发表于 2012-3-15 10:19:23

{:1_251:}{:1_251:}{:1_251:}{:1_284:}{:1_284:}{:1_284:}{:1_299:}{:1_299:}{:1_299:}

龚山荣 发表于 2012-3-15 11:18:57

{: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chen9001 发表于 2012-3-15 11:28:25

意见中肯.

休书=修书.噱的!
大概做这件小道具的朋友以为"修"是"休"的繁写体.

ABCDFG 发表于 2012-3-15 13:27:32

{:1_299:}{:1_299:}

zxhanmimi 发表于 2012-3-15 15:27:00

楼主的分析细致到位!楼主的照片拍得质量上乘!谢谢楼主的图文报道!
{:1_299:}{:1_299:}{:1_299:}

123scz 发表于 2012-3-15 15:37:12

{:1_251:}{:1_251:}{:1_251:}

spring 发表于 2012-3-15 16:46:11

讲的一针见血,非常到位。细节决定成败,一切不能马虎的。

乔良 发表于 2012-3-15 16:57:14

滩簧西乡调老师剧照拍得非常灵光,赞!

老钟 发表于 2012-3-15 17:01:46

用杨派唱《陶福增休妻》当然很不容易,因为丁派的《陶福增休妻》已经深入人心。还有各人对戏曲流派的爱好也不同的,我父亲就只看勤艺沪剧团的戏。

小苏州 发表于 2012-3-15 19:22:31

       西乡调老师看戏真仔细、真内行,真是一位超级戏迷!值得大家学习。
    有勇气演就不错了。象这种传统的老腔老调要想唱象演象那是不可能的。鼓励!

我名阿蔡 发表于 2012-3-15 19:32:47

{: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1_299:}

xiangsheng1947 发表于 2012-3-16 09:08:21

{:1_299:}{:1_299:}{:1_299:}绝对内行,中肯!剧照精湛!谢谢上传!{:1_299:}{:1_299:}{:1_299:}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勤怡团《陶福增休妻》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