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9001 发表于 2009-6-8 13:37:26

[原创] 教你两个读准沪剧舞台上海话的小诀窍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6-8 13:39 编辑

1.字头、字腹、字尾
有位著名说唱演员,开头他把“东西两判官”总是读成“两判干”。
如何纠正呢?你注意到拼音键盘输入这两个字的区别了吗?“官”-guan,“干”-gan。
所以,上海话读“官”[格-乌-安],而“干”仅是[格-安],少了字腹[乌]。后来,此演员的这段绕口令读得又快又准,十分流利!
类似的“宽大处理”的“宽”,准确的读法是[克-乌-安],而不能把字腹[乌]“吃掉”,读成[克-安],那观众听了就以为是“看门”的“看”了。

2.尖音字、团音字
其区别往往仅是把普通话的声母jqx换成zcs。如“写信”,原xiexin,现sia“写”sin“信”。
“相亲”,原xiangqing,现siang“相”cing“亲”。
著名滑稽理论家徐维新还总结出“记住一个,连带一片”的经验。
不是“卖关子”,马上要到小区开“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会,只能暂停,稍后继续。

chen9001 发表于 2009-6-8 16:18:20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4-11-8 11:02 编辑

(续前)

比如“肖”,沪语为尖音字,读siao[思-以-奥],那么消、销、宵、硝、霄、逍等都一样。
又如“相”,读siang,类似的想、箱、厢、湘、缃等都是读尖音。
再如“青”,读cing[此-因],则请、清、氰、鲭、蜻也同样读法,甚至连情、晴、静等字,也都是尖音字,但读音略有不同,应读成[是-因]。

3.附带说一下“入声字”
南方不少地区有一些字的发音只能很短促,一拖长听上去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些就是入声字。
譬如,上海话说“一”,普通话报数,把“一”拖的很长,还是一;用上海话试试看,马上变成“耶”了。
一到十,有五个是入声字,分别是一、六、七、八、十,都不能拖长音的。
举几个唱词中的例子:丁是娥《鸡毛飞上天》“教育虎荣”有一句“可是老师常常罚她立壁角”,着后面三个都是入声字,丁老师的处理非常巧妙,“歇板”以后把三个字“挤”在一块儿“出口”的。
王盘声《一片春色染绿洲》里的中板起腔“十个春啊十个秋”,其中“十个”是连续的两个入声字。王老师的唱与丁老师的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自己听音频版块的相关录音吧!

以上文章,但愿能对你的学唱沪剧,尤其是咬字正音方面带来一些帮助。
同时希望,再也不要发生把我的原创文章大规模引用而连招呼都不打的不愉快事件了!

            作者:紫魁      2009.6.8.下午首发于中国沪剧网

huang19840612 发表于 2009-6-8 20:02:28

写的比较正确,可以推广。

阿德哥 发表于 2009-6-8 20:27:23

“相亲”,原xiangqing,现siang“相”cing“亲”。
"相亲”原   xiangqin

chen9001 发表于 2009-6-8 21:20:42

qin 与qing 都能找到亲字,不过你推荐的是首选字。

leakey_76 发表于 2009-6-9 22:29:07

学习了!

chen9001 发表于 2009-6-10 10:48:44

我曾写过后面一段话,可用来测试你尖音字读得准不准:“徐先生从莘庄乘地铁一号线到人民广场,伊到南京西路国际饭店17楼去看望一位从新加坡回国探亲的忻小姐。”

有兴趣者不妨试试看。

申灏 发表于 2009-6-10 13:51:36

本帖最后由 申灏 于 2009-6-10 14:02 编辑

行家出题目,我来试试看::

“徐先生从莘庄乘地铁一号线到人民广场,伊到南京西路国际饭店17楼去看望一位从新加坡回国探亲的忻小姐。”

17的10不应该是尖音字。伊跟勒嗨一淘分勿开。见笑!

白水 发表于 2009-6-10 14:38:12

8#
独具一格,尖团分明,边看边读,受益匪淺!并谢陈老师赐題!

潇洒 发表于 2009-6-10 17:03:53

试过了,学过了,多谢赐教!

玫瑰之花 发表于 2009-6-11 10:48:13

但是有一各字是错了小姐的姐字是尖音字

镀金少爷 发表于 2009-6-12 23:41:22

但是有一各字是错了小姐的姐字是尖音字
玫瑰之花 发表于 2009-6-11 10:48 http://www.chinahuju.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玫瑰之花已经指正了【姐姐】的【姐】。呵呵。尖音

上海小步 发表于 2009-6-13 06:03:40

谢谢版主!试试看,很有趣哦!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切磋和交流,喜欢这样的氛围!

chen9001 发表于 2009-6-13 08:28:50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6-13 08:42 编辑

8# 申灏

姐是尖音字,楼上已有朋友指出了。
忻是团音字哦 革命烈士王孝和的夫人就姓忻。

沪剧《黄浦怒潮》里,她叫“阿瑛”;而中篇评弹《王孝和》里,就用了真实的姓名忻玉英(或瑛)。

申灏 发表于 2009-6-13 09:14:35

感谢陈老师和玫瑰之花两位批改作业。

通过网络,学点沪剧发音、咬字的知识,也是一种乐趣。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教你两个读准沪剧舞台上海话的小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