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与城市同行 与时代同步 ——上海沪剧院

来源: 剑鸣视点 2022-1-24 22:38:5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剑鸣视点 于 2022-1-24 23:17 编辑

       本站编者按:上海沪剧院的署名文章《与城市同行,与时代同步》今天在多家媒体刊发,该文对上海沪剧院创建70周年来的成长历程进行了认真的回顾,文章深刻地指出,城市给予剧种源源不断的养料,人民给予剧种生生不息的活力,时代给予剧种欣欣向荣的发展。“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上海沪剧院将胸怀 “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声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站特转发这篇文章,以飨广大网友。


                与城市同行,与时代同步
                 
                              上海沪剧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和给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的回信,让我们也深受激励。

       上海沪剧院是在党和国家关心下成长起来的国有院团,即将迎来剧院创建70周年。七十年的成长和积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是城市给予剧种源源不断的养料,人民给予剧种生生不息的活力,时代给予剧种欣欣向荣的发展。“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上海沪剧院将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声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图片_20220124223733.jpg

      沪剧作为上海本土文化,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让本土文化沪剧有着先天独特的气质。多元化的城市文化氛围为沪剧守正创新、格局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养分。上海沪剧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保护单位,即将于2022年迎来建院70周年。一路走来,上海沪剧院始终以“出人出戏出影响力”为目标,成为了上海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参与人数 3 威望 +15 收起 理由
淼淼 + 5 赞!
王乐乐 + 5
lujunwen + 5 赞!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15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大神点评6

剑鸣视点 2022-1-24 22:50:02 显示全部楼层
             以创作为立足之本:传承经典,兼容并蓄

       七十年来,上海沪剧院在传统经典戏、西装旗袍戏和现代戏创作上硕果累累。1952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成立,在党和政府关怀引导下,革命现代戏成功登上沪剧舞台。以丁是娥为代表的沪剧艺术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新的人物,创作演出取得突出成绩。《罗汉钱》《星星之火》被拍成电影,广受好评。《芦荡火种》和《红灯记》被移植改编成现代京剧,沪剧为戏曲艺术如何创作塑造现代人物树立了典范。改革开放后,沪剧更是展现蓬勃的生机,《璇子》《姊妹俩》《明月照母心》《今日梦圆》等新作叠出,沪剧影响力不断扩大。

       沪剧与其它传统戏曲相比,更具有创新性,沪剧从题材到创作到唱腔,一直是随着上海大都市的变迁在求新求变。如果没有艺术创新,就没有沪剧今天的成就。唯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同步,沪剧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上海沪剧院创作步伐从未停歇,在甲午海战120周年之际推出了沪剧《邓世昌》,一曲民族英雄歌,同筑海洋强国梦;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推出沪剧《回望》,引发当代青年回望来时路,坚定前行路;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了打磨多年的沪剧《敦煌女儿》,聚焦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匠心精神,讴歌几代敦煌人的“莫高精神”;

       在建党百年之际推出了沪剧《一号机密》,讲述好党的诞生地上海的红色故事;
  
       在开国元勋、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推出了沪剧《陈毅在上海》,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执政理念……

        沪剧不再拘泥于方寸之间,聚焦的题材已然从擅长的“小儿小女小情调”华丽转身为“大海、大漠、大事件、大人物”,打造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其中,口碑之作《雷雨》《敦煌女儿》也借翼荧屏,让沪剧进入千家万户。

       剧院积极探索开展“走出去、请进来、融进去、有体验、受欢迎”活动,开拓新思路,借助新媒体平台,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依托抖音、b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演出赏析、活动概览、彩排直播、互动教学,让沪剧传播更新颖、更广泛、更便捷,满足百姓精神文化新需求。



微信图片_20220124224112.jpg

1956年电影版《罗汉钱》丁是娥饰小飞娥(中)、筱爱琴饰艾艾(左)、邢月莉饰燕燕(右)

微信图片_20220124224122.jpg

1962年《星星之火》筱爱琴饰杨桂英(左四)、邵滨孙饰刘大哥

微信图片_20220124224152.jpg

《邓世昌》朱俭饰邓世昌

微信图片_20220124224205.jpg

《回望》基层演出

微信图片_20220124224217.jpg

沪剧《敦煌女儿》

微信图片_20220124224229.jpg

2021年《一号机密》朱俭饰陈达伟(左)、茅善玉饰韩慧苓(右)

微信图片_20220124224242.jpg

沪剧《陈毅在上海》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剑鸣视点 2022-1-24 22:54:01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人才为发展基础:以德为先,传承接力

        沪剧是上海的本土文化,留住文化的根,需要不断培育年轻人。在人才培养方面,上海沪剧院积极做好内部的传帮带工作,发挥老艺术家对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广泛培养,重点选拔,以德为先”。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身的演技。剧院通过各类原创、复排剧目为青年演员提供各类实践的机会。为加大对上海沪剧院青年艺术骨干和干部培养力度,剧院积极制定“十四五”人才规划,推出了“蓄水池计划”,由演员、演奏、舞美、新媒体、营销各部门提议,选送选拔一批40周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形成培养梯队,为剧院力争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品德过关、能力过硬、奋发有为的青年人才,为剧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的长期驱动力,建立具有活力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艺术交流、研究和推广力度,开展艺术总结活动。剧院陆续完成了常演沪剧剧目的4K舞台电影版录制,推进剧院口述历史计划,对老艺术家们进行访谈并录制影像资料,为他们做好艺术总结,也为以后青年人才培养积聚学习素材,记录历史、做好传承。

微信图片_20220124225220.jpg

   茅善玉与学生洪豆豆

微信图片_20220124225231.jpg

   师生同台《大雷雨》

微信图片_20220124225245.jpg

    师生同台《陆雅臣卖娘子》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剑鸣视点 2022-1-24 23:05:4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剑鸣视点 于 2022-1-24 23:06 编辑

          以口碑为品牌之首:量体裁衣,以文育人

       为进一步提升了沪剧影响力,培育新观众,上海沪剧院近年来推出了为不同人群量身定制的品牌活动。

       上海沪剧院引领沪剧界推出了“上海沪剧艺术节”的年度品牌活动。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沪剧名家进社区、下农村、到广场,将“深扎”工作落实到位,在长三角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沪剧剧种发展上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成为了展示上海城市魅力的一张文化名片。

       沪语训练营。该项目主要参与群体为5-12岁少儿,运营至今已有7年,培育了近万名沪剧小学员,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海话的过程中接触沪剧,从而培养潜在新观众。“沪语训练营”的小学员中,在“小梅花奖”“小白玉兰奖”中多次斩获佳绩,在各大演出活动中也能看到小朋友们的身影,真正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落到实处。

       曼妙花园会。这是为高校学生、白领群体、外国友人量身打造的“以文化人、以声会友”的沪剧非遗推广品牌活动。通过参与画团扇、吟诵诗词、学唱沪剧等体验活动,品味沪剧艺术的典雅和海派文化的魅力。通过沉浸式表演、沪语朗读剧本等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圈粉众多,好评如潮。

      交响音乐会及排练开放日。为了满足观众文化需求,在每年的“小年夜”,上海沪剧院都会推出沪剧交响演唱会及排练开放日,让观众们走进排练场,探秘“一场沪剧演出是如何打造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年,逾千名沪剧爱好者欢聚一堂,参观上海沪剧传习馆,与名家零距离互动,他们纷纷为沪剧院的文化惠民工程点赞,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接地气。

      校园沪剧大赛。为了用艺术凝集和提升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了解海派文化底蕴,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上海沪剧院推出了校园沪剧大赛。在首届比赛中,吸引了全市七十余所中小学校400多名选手报名,年龄跨度从4岁到18岁,颁奖晚会网络直播点击量高达33万次。

        沉浸式体验。剧院在演出形式上不断打破剧场空间的局限性,积极开拓汾阳路150号“尚·沪演艺新空间”,推出沉浸式演出、文艺党课等个性化定制服务,与上海农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上药控股集团、外高桥集团等先后达成了合作意向。

    微信图片_20220124225742.jpg

   2015年第一届沪剧艺术节茅善玉慰问演出

微信图片_20220124225754.jpg

第三届沪剧艺术节闭幕式全体演员合影

微信图片_20220124225807.jpg

沪语训练营开班典礼

微信图片_20220124225835.jpg

交响音乐会排练开放日

微信图片_20220124225825.jpg

曼妙花园会

微信图片_20220124225846.jpg

2019年首届校园沪剧大赛

微信图片_20220124225857.jpg    

沉浸式演出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剑鸣视点 2022-1-24 23:10:08 显示全部楼层
         以深扎为核心优势: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上海沪剧院始终重视创作演出的人民性,积极践行文化自觉,做到文化先行。作为上海本土文化,上海沪剧院代代相传的家风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几十年来,上海沪剧院每年坚持下基层、到农村演出,没有合适的剧场,就把小会议室当做舞台,甚至在露天搭台,送戏下乡这件事始终风雨无阻。继首任上海沪剧院院长丁是娥倡导“沪剧回娘家”活动后,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创新推出上海沪剧艺术节。沪剧名家们到基层社区文化沙龙指导交流、到戏迷家中互动教学,让沪剧不仅能在省会城市、重要地标演出,更能在农村基层惠民服务。每次基层演出结束后,以名家队伍总是被戏迷团团围住,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星”,让演员们感动不已。人民成就了沪剧,沪剧要始终回馈人民。

      为响应上海“十四五”规划中“五个新城”发展要求,助力“亚洲演艺之都”建设,上海沪剧院积极铺排各类演出季。在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推出为期3个月的“五个新城”主题系列演出约40场。既有名家云集的沪剧大戏,也有流派纷呈的折子戏拼盘,邀请当地的沪剧爱好者同台献演,演出获得了五个新城当地领导和老百姓的欢迎和认可,展现了沪剧作为“上海声音”的优势。未来,还将努力用沪剧口碑之作吸引外来游客,让他们在看好戏的同时游上海,增强文化吸附能力,展现城市文化底蕴与内涵。

       剧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各重要时间节点,做好主题创排及演出工作,推出更多彰显时代特征、上海特质的精品力作,吸引更多青年观众了解上海本土文化,用上海的声音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精神。

微信图片_20220124230912.jpg

沪剧名家下农村,五个新城送温暖



(本文和图片由上海沪剧院供稿)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lujunwen 2022-1-25 13:08:46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马老师的精彩图文报道!
王乐乐 2022-1-26 17:55:15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马老师的精彩图文报道!上传分享!
王乐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剑鸣视点

67
粉丝数
108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