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演唱的“气口”是艺术现象

来源: 白水 2011-8-13 20:10:3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11-8-13 20:31 编辑

演唱的“气口”是艺术现象

呼吸是表演内容的手段

    呼吸是表演内容的手段,必须与唱腔的内容、情绪相吻合。在表现高昂的情绪时呼吸应当沉着稳定;在表演热情欢快的情绪时呼吸应当轻快灵活;抒情时呼吸则应当柔和平稳。
    总之演唱时的呼吸不应当只看作是纯技术性的东西,而应当把它看成是唱腔艺术表演的有效手段,只有从唱腔的内容和音乐表演出发去运用自己的呼吸,才是演唱者练习呼吸的真正目的和途径。
【摘自 王盘声 黄士英 编著 《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 上海音乐出版社】


“气口”是一种顿挫
                        
    ……有气口的地方,有换气的也有不一定换气的,实际上,可以说气口是一种顿挫,犹如文章裹面的标点一样。因此,所谓气口的好坏,就不能单单理解为换气办法的好坏。而还有个气口的设置问题,如这一气口设置得好,还是不好,是少了一个气口还是多了气口,都能对唱腔的艺术效果发生影响。并且气口设置的特定规律,是形成流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反过来说,你气口的设置虽很恰当,但你换气的方法很拙劣,戏曲界也会笼统地说你气口不好的。故气口二字严格地讲,它应包含换气的方法及换气点的设置,它是属於一种创作手段。
【摘自 卢文勤 著 《戏曲声乐教学谈》 北岳文艺出版社】


在一个小小的关节上

    创建自己独特的运腔手法,才能创造风格、创建流派。
    如果说两个演唱者都具有抑、扬、顿、挫的技巧,但即使唱同一首歌,效果也不可能相同,甚至优劣悬殊,关键是在运腔时,什么地方该“抑”,什么地方该“扬”,什么地方该“顿”,什么地方该“挫”,各人理解不同(这种运腔有时可能是直觉的);很可能正是在一个小小的关节上决定了一首歌的成败。
    乐感是先天的感性的,修养是后天的理性的,后者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光有前者可以成为歌唱家,二者兼有可成艺术家,因为后者可以进一步发挥、创造乐感。
【摘自 潘乃宪 著 《声乐实用指导》(修订版) 上海音乐出版社】


演唱的“气口”是艺术现象

    在中国传统艺术里,“气”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气”就是“生命”,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内练一口气”,就是练习用“气”推动着、支持着“咬字”、“行腔”乃至表演,就象书法里“气”支配着“用笔”一样。
    因此,演员演唱的“气口”不是自然现象,而是艺术现象。
   “自然”的“气”总是要“断”的,但“艺术”的“气”却可以是“无限的”。演员需要运用好“气口”、通过换气、偷气等方法完成唱腔。“气口”的正确处理,不仅在于演唱中换气的需要,而且它对唱腔演唱起着运气自如、行腔贯穿饱滿、抑扬頓挫分明等重要作用。
【摘自 朱咏北 主编 赵志安 著 《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音乐人类学视野的个案分析》 湖南文艺出版社】
  

注意用气方法

    吐字归音的技巧必须与呼吸发声等练习有机地结合进行训练。在吐字归音的全过程中,并不单纯是吐字器官唇、齿、舌牙、颚的活动,而是演员的各器官全面配合进行的活动。因此在吐词技巧训练中,不但要注意声音的明亮集中,口齿的清晰伶俐,而且又必须注意到用气方法。
    在字头出字阶段要求阻气有力,字腹归韵时气流要集中有控制,在字尾收音时,气要隨着尾音的音势而行,而且要在字尾结束、声音停止后气再放松。还要依据声调的高扬转降、词意不同、人物感情的起伏而调节气流的强弱变化。吐字时要求出字有力,有“嘴劲”,这并不是说要使用大力气用拙劲,而是要用适度的力量。也就是说要根据每个音节在语句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以大小强弱恰到好处的气力。要用“巧劲”,才能获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艺术美感。
【摘自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戏剧卷 《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 文化艺术出版社】


先收声、后收气、再动形、才敛情

       歌唱结束时先收声、后收气、再动形、才敛情,这说明情、声、气、形的正确关系。
    由于情是歌唱的灵魂和主宰,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声音又是情、气、字有机结合的产物,形体动作是歌声的补充和强化,为了保证演唱的完整性,突出整体美,在一个乐段、尤其一首歌曲即将结束时,要注意先收声、后收气、再动形、才敛情的顺序,而不能隨便、胡乱地一收了之。
    如果不是先收声,而是先收情,由于歌唱状态没有结束,会使歌声失去了情感內涵的支撑,而没有了灵魂;演唱并没有结束就先动形(形体动力),会破坏艺术的完整;先收气,使演唱失去了动力支撑而被强行中断,像电灯正亮着却突然停电一样,这是声音的中断,而不是歌唱的完美结束;后收声,由于歌唱的灵魂——情已结束,歌唱的动力——气息也已收完,歌唱的外在表现的动作已收回,但声音却仍在继续,会使歌声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断线风筝无根底,茫茫然。
    歌唱结束时先收声、后收气、再动形、才敛情,这决不是简单的顺序问题,而是有关演唱艺术是否完美圆滿的大问题。这小小的一点、短短的一笔却事关大局。它直接关系到演出效果的好坏。演唱得动情深刻,结束得完美,能高度概括主题、揭示內涵、浓缩形象、强化感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摘自 许讲真 著 《歌唱艺术讲座》 人民音乐出版社】
参与人数 6 威望 +30 收起 理由
沪小师 + 5 很有启发、帮助!非常感谢!!.
另类 + 5 精华转载,谢谢上传!
wwj6486 + 5 谢谢无私奉献!
小苏州 + 5 很受启发,谢白水老师上传。
滩簧西乡调 + 5 感谢老师常把学到的精华传递给我们.
大懒猫 + 5 谢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30

自报家门——我是一个兵,普通戏曲爱好者。

大神点评7

娄江沙子 2011-8-14 19:59:33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真专业
xiangsheng1947 2011-8-15 15:37:33 显示全部楼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气口’的练就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论指导实践,读后受益匪浅。
这个年龄真好,没有辜负阳光,没有辜负父母,没给孩子添累,活出自己的骄傲!
陆敬文 2011-8-17 11:19:46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的转载,值得大家学习钻研。关键在实践中去运用领会
spring 2011-8-17 15:33:06 显示全部楼层
要唱好沪剧,是有难度的。戏迷都是半路出家,要掌握好就要加倍努力!
aoju 2011-8-17 20:44:42 显示全部楼层
白水老师孜孜不倦地转载,为戏迷们传道理授诀窍,值得敬佩!
聪颖慧心 2011-8-20 03:24:19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的转载,值得大家学习钻研。关键在实践中去运用领会 ”老师的教诲,铭记在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白水

40
粉丝数
35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