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仙人球 +好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万紫千红才是春

热度 11已有 537 次阅读2012-8-29 14:18

自从成为中国沪剧网会员以后,十分关注沪剧网,我重点游览了“戏迷交流”、“沪剧文化”、“票友翻唱”和“沪剧剧本”四大板块,收益匪浅。十分感谢中国沪剧网为沪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尽到了一个专业网站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连我这个沪剧圈的门外汉,也感悟到了许多道理,但那些专业人士是否明白?

对于流派问题,广大票友发表了许多见解,中肯、明理、正确。我想补充一点,任何流派的形成,离不开戏的包装,离不开人物的塑造,离不开舞台的展现。广大票友十分担忧,已经形成的沪剧流派会不会流失?这个问题提的很尖锐,也相当到位。仅举一个例子,就拿深受广大戏迷喜欢的杨派来说,杨派的弟子都在业余圈,在专业演员当中凤毛麟角,特别令人费解的是,在新家一出戏中,让一个不唱杨派的演员临时改唱杨派,这算什么回事?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沪剧院不是不知道杨派的魅力,就是不想培养和传承杨派,即使有,也不上演代表杨派的经典剧目。从大的方面讲,不想真心传承杨派。从小的方面来讲,耽误了年轻演员的艺术生命。再看看在沪剧的宝典中,哪一部戏不深深烙上了不同流派的烙印?哪一部戏不显示了不同流派的艺术魅力?关于继承传统问题,有记者问著名京剧演员于魁智先生,于先生说:“对我和胜素现在来说,名和利都不重要,这真不是唱高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传承。” “像我们现在最遗憾的就是,以前留下来能给我们学习借鉴的资料太少了。”听这掷地有声的回答,不就是一位伟大艺术家的胸怀和胆略吗?

所以说,要振兴沪剧,首先要做好传承,放弃一切私心杂念,培养好不同流派传人,夯实基础。多演经过整理的传统戏,特别是主流的传统戏。给学唱不同流派的年青演员创造机会和平台,通过舞台的实践,让青年演员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搞独生子女,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期待沪剧第二个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