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仙人球 +好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我就纳闷,放着这么多这么好的戏为什么不去演

热度 3已有 488 次阅读2012-8-27 22:23

      最近,很有兴趣的阅览了网友上传的沪剧资料,(相信在专业院团资料室里的资料肯定还要丰富)感觉在沪剧的宝典中,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文化底蕴十分夯实。不难看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沪剧的鼎盛时期,要戏有戏,要人有人,沪剧的精华和魅力尽收眼底。再看看沪剧的现状,相形见拙、难以想象、无法接受。我们撇开所有因果不谈,仅以剧目和演员相比,沪剧确实是跌入低谷。不想究其原委,就其表象而言,就是把旧戏轮番演一遍,也不会让人感觉在吃冷饭,也一定会出现几个出萃拔类的好演员,沪剧的流派一定会得到传承。更何况在传统戏中,有许许多多都是沪剧的主流力作,对现实仍然有教育意义的。如芦荡火种、星星之火、革命自由后来人、金沙江畔等等、等等。我就纳闷,放着这么多这么好的戏为什么不去演?这里面有没有个人因素在作祟呢?前一段时间有关“新流派”的争论,怎么会引发的呢?所以说,沪剧跌入低谷,不是因为市场经济,而是一个思考方式问题。  那么沪剧究竟有没有市场?回答是肯定的:有。在什么地方?在群众举办的大家唱中,在广阔的农村里。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民营沪剧团就很活跃,也创下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我们的专业院团为什么不能像他们那样,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恐怕也是一个思考方式问题。不去主动接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艺术束之高阁。要知道艺术离开了的群众,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

      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为条件,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就沪剧现状而言,做好继承是重要的迫在眉睫的。流派的失传,使本来就行当不齐的沪剧,无疑就是雪上加霜。好在还有为数不多的老前辈还在,何况他们还是流派的创始人或是传承人,多听听他们的,把好的苗子交给他们,让他们传、帮、带。只有夯实沪剧的基础而后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