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沪剧网

标题: 由越剧《玉卿嫂》想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又见蔷薇开    时间: 2009-11-9 11:06
标题: 由越剧《玉卿嫂》想到的
我叫小惠,是一个80后青年戏迷。在此,我想对沪剧的现状及剧目上的创新等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最近,刚看完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著名戏剧导演,原上海沪剧院当家小生徐俊老师编著的《说绍兴话的玉卿嫂》,这本书主要汇集了徐俊导演的一些工作日记,以及相关编剧、布景设计、作曲编排等老师的工作心得,讲述了越剧《玉卿嫂》从筹划到创排的整个艰辛但又快慰的过程。读过之后,我也颇有感触。因为自己呢也是比较喜欢文学的,对白先勇先生的作品自然看了不少。白先生的作品中近乎用凄婉、略带感伤主义的笔调去描摹故事,用细腻的手法去刻画小说中的人物,虽然语言并不华丽,但用通俗的文字却能将整个故事拉升到了一个绝对的精神高度,因此,白先生的小说往往都以悲剧结尾,让人有种震撼的味道,更跃升了小说的中心主题——对人性的思索。应该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白先生是一流的大家,他的作品更具深刻的文学价值。单就《玉卿嫂》这部小说来讲,其意义绝对是发人深省的。正是因为徐俊老师通读了白先生的这部作品,主题是这样地鲜明透彻,所以他便想搞一出越剧版的《玉卿嫂》。诚然,越剧现代戏的改编并不多,尽管有一出里程碑意义的《祥林嫂》的成功演绎,在大多数人看来,越剧温婉如水、缠绵悱恻的情节还是和才子佳人的题材贴得更拢。更何况,白先生的这部《玉卿嫂》以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描摹了一位外冷内热,情感世界亦趋复杂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的态度,和所引发的悲剧是人性的东西达到巅峰后的一种迸发,也就是说,是人类自己同灵魂的对话,具有超凡脱俗的意义,这个人物是很难拿捏得准确的。连白先生自己都这么说:“我的《玉卿嫂》这部小说不太适合用于舞台剧的演出。”1982年仅此由杨惠珊主演的同名电影而已,获得了白先生的交口称赞。而越剧一向以柔美著称,对于改编的事宜可谓难度不小。后来白先生被徐俊导演的真诚所打动,答应了将《玉卿嫂》的版权交给了徐导演。紧接着,《玉卿嫂》就进入了正式的创排阶段。
    于是,集聚上海戏剧学院著名编剧曹路生、舞台设计徐海珊、作曲唱腔设计陈钧等老师的优秀团队下,终于制造了一出完美的越剧《玉卿嫂》。精良的团队制作,将原小说的地点搬到了浙江嵊县,选用了由远及近的三道虚拟门环,更是安排了女主角玉卿嫂一大段在越剧舞台上不太常见的112句唱词,整出戏以一年中的几个传统节日贯穿始终,元旦、端午、中秋、除夕、春节,有条有理地叙写了整个悲剧的发展经过。制作团队的巧妙构思,再加上著名袁派花旦方亚芬质朴真切、感情丰沛,功底深厚的演绎,越剧《玉卿嫂》的改编获得了巨大成功!凭借此剧主角方亚芬还获得了戏剧梅花奖。
    依我个人之见,其实《玉卿嫂》的题材内容是非常适合于沪剧演绎的。我们的沪剧题材来源于生活中,在形式上近似于话剧,人物的性格塑造上也是丰富多姿的。虽说整部小说带有强烈的人性冲动的东西,但我们沪剧是十分擅长这类的人物塑造,只是要深入理解原小说的寓意,要在读通原著的基础上,再来设计人物动作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当然了,由于种种原因,沪剧《玉卿嫂》没有成行,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越剧的成功改编,除却徐俊导演的良苦用心外,更重要的一点便是,邀请优秀的编导,敢于革新,勇于开拓新路的结果。越剧多以女子为重,男女合演的现代戏更是少之又少,这类题材并非是它的擅长之处,却可以有如此的跃升,不能不值得好好学习借鉴。因为《玉卿嫂》这部小说确实是部好作品。不过,我还是满心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一出沪剧版的《玉卿嫂》呈现在戏迷面前。
    其实,沪剧对于改编作品的创作一直都是有口皆碑的。像最经典的有曹禺老先生的《雷雨》、《日出》、《家》,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秦瘦鸥的《秋海棠》,外国歌剧改编的《蝴蝶夫人》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经演不衰的精品剧目。小说最擅长的就是描摹人物,而沪剧最擅长的也是人物的塑造,前者通过文字和脉络清晰地故事情节将读者带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去,后者通过丰富的唱腔及肢体语言的运用,渐渐透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随着故事情节的进一步深入,让观众加深对整出戏的理解。是有其异曲同工之妙的。因袭,我想说的是,现在的沪剧演员有这样好的条件,应该多通读一些著名的中外读物,因为小说中的意蕴对于人物的塑造是非常有益的,而沪剧最精彩的部分便是名著改编剧,对于这一点,对于一个演员文学修养的提升也是极有帮助的。沪剧对于名著系列的改编是其优势之处。
    自己去剧院也看了不少的沪剧,最喜欢的要属茅茅院长主演的两部大戏:《石榴裙下》和《董梅卿》。《石》剧在2002念重新改编,对原有故事进行了删减和整理,可谓是“旧瓶装新酒”,予以故事一个全新的主题,摒弃了旧剧本中那些糟粕的东西,对人物来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改变,同时也赋予了演员更大的展示空间,而更重要的是对股市有了一个新的诠释。作为西装旗袍戏的作品之一,新剧还原了沪剧的优势和长处,即老上海风情路线,柔美的唱腔,优雅的肢体语言,动人凄婉的故事情节,把观众身临其境般带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久久回味着。而该剧的导演正是上海戏剧学院青年教授卢昂先生。将一整套全新的理念用在了新戏中,带给了观众更多的惊喜。也是近些年来沪剧西装旗袍戏优秀的代表。而《董梅卿》这出戏更有其独创的新意,用了著名资深话剧导演陈薪伊老师。在故事上大胆启用了沪剧不常用的民国题材,通过一个爱国英雄被追杀的事态起因引发了一段令人难忘、悲壮绝美的爱情故事,而后因为女主人公的秘密跟踪致使英雄暴露身份,被捕入狱,从一个故事中女主人公由天真烂漫的少女渐渐蜕变为历经风霜、懂得真爱的成熟女性。全剧以忠心报国与爱情为两条主线,纵横交错,构织了一段生死不离的爱情颂歌,以一种独特的角度诠释了爱情的伟大。在音乐处理方面,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主旋律,清新、悲凉、震撼人心,为全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巧妙的剧本构思,再加上戏剧化得多样处理,和浓郁的乡韵结合在一起,才铸就了一出好戏的呈现。所以,以后沪剧院无论是原创大戏的创排,还是改编剧目的创排,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请一些知名的、富于经验的一流编导人员,这其实也为沪剧整个剧种的文化提升带来不小的帮助。
    当然了,像沪剧院集体创作的《罗汉钱》、《芦荡火种》、《申曲之恋》都是很不错的。好的地方就应该保留,争取打造成精品剧目,为广大沪剧观众奉献精彩。同时也应努力向兄弟剧种借鉴好的经验与戏曲元素,将沪剧打磨得更好。另外,像前不久复排的《日出》、《姐妹俩》也受到了戏迷们的一致好评。我们沪剧的好戏实在是很多很多的,如果可能的话,像《碧海青天夜夜心》、《黄慧如与陆根荣》、《方桥情缘》等也可以重新复排一下。期待着沪剧能有更多的大戏奉献给观众。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09-11-9 12:32
一个80后,能对沪剧作这样深刻的分析,不简单啊。顶一个!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09-11-9 13:20
1# 又见蔷薇开

很有道理~~~看到小青年能这样真切热诚地关注沪剧,真是从打心眼里开心a!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09-11-9 17:30
值得一读的戏剧评论。
作者: yuanbigui    时间: 2009-11-9 20:56
很有见地的评论,佩服!
作者: 白水    时间: 2009-11-9 22:10
1# 又见蔷薇开
一个80后青年戏迷,怀着对戏曲深沉的爱,对沪剧真挚的情,写出了一篇真知灼见的好文章。
值得学习,令人钦佩!
作者: 白水    时间: 2009-11-10 09:47
我也“满心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一出沪剧版的《玉卿嫂》呈现在戏迷面前”,“期待着沪剧能有更多的大戏奉献给观众”。
我也“想说的是,现在的沪剧演员有这样好的条件,应该多通读一些著名的中外读物,因为小说中的意蕴对于人物的塑造是非常有益的,而沪剧最精彩的部分便是名著改编剧,对于这一点,对于一个演员文学修养的提升也是极有帮助的”。
“沪剧对于名著系列的改编是其优势之处。以后沪剧院(团)无论是原创大戏的创排,还是改编剧目的创排,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请一些知名的、富于经验的一流编导人员,这其实也为沪剧整个剧种的文化提升带来不小的帮助”。
【引文的作者:又见蔷薇开】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1-11 00:23
我来写一个,把原先准备的从徐俊的离开说起换上一个题目。

敬请关注。
作者: 又见蔷薇开    时间: 2009-11-17 13:20
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上海沪剧是和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共同成长起来的新兴剧种,既有土生土长的民间乡韵,又有与时俱进、蒸蒸日上的新时代脉搏,沪剧的原创剧目应该成为一个重新崛起的新内容。在这一点上,上海沪剧院已经着手开始实施了,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头,沪剧将来的发展一定会有新的突破。所以,我想说的是,沪剧演员不妨多读一些上海作家的作品,如王安忆、程乃珊、王晓鹰、赵丽宏等,会对沪剧原创作品的创新会有一定好处的。比如王安忆的《长恨歌》、《富萍》;程乃珊的《绿屋情缘》、《上海街情话》等,都是很不错的作品,不仅可读性很强,作品的社会寓意也很深刻。
作者: 白水    时间: 2009-11-17 13:46
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上海沪剧是和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共同成长起来的新兴剧种,既有土生土长的民间乡韵,又有与时俱进、蒸蒸日上的新时代脉搏,沪剧的原创剧目应该成为一个重新崛起的新内容。在这一点上,上海沪剧院 ...
又见蔷薇开 发表于 2009-11-17 13:20

顶!支持 又见蔷薇开 ——热情为沪剧献计献策!
作者: 莫干居士    时间: 2011-3-15 14:02
感觉徐俊还是应该为沪剧做点什么。毕竟是沪剧成就了他。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1-3-15 19:10
顶!支持 又见蔷薇开 ——热情为沪剧献计献策!
作者: 贝贝    时间: 2011-3-15 19:34
谢谢,辛苦了!




欢迎光临 中国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