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沪剧网

标题: 周根生沪剧主胡演奏欣赏(一)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只手    时间: 2013-6-1 12:24
标题: 周根生沪剧主胡演奏欣赏(一)
本帖最后由 一只手 于 2013-6-1 21:04 编辑

         从今天起,我为大家推出我的先生历史上演奏过的胡琴演奏剪辑,便于我们共同了解、理解、学习瘪派琴艺。如有时间上的差错请帮我指正,我毕竟起步比大家晚,同时也敬请老沪剧音乐爱好者、专业老师、我的师兄们、先生的好友共同一起参与进来,贡献您的所有,共同来完善提高,更欢迎爱好者下载某些珍贵的音频资料。
                      (一)五十年代刘志远敲更过门。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elKtokFn-g/


作者: 一只手    时间: 2013-6-1 12:24

作者: 申渝    时间: 2013-6-1 13:11

作者: 文派传人    时间: 2013-6-1 13:20

作者: 阿杜    时间: 2013-6-1 14:31
章老师做了件有意义的事,尤其我们搞乐队的人值得好好看看,学学。


作者: 大懒猫    时间: 2013-6-1 15:24

作者: mjf    时间: 2013-6-1 15:58

作者: 顾亚平    时间: 2013-6-1 16:21

作者: 小荷花    时间: 2013-6-1 19:41
本帖最后由 小荷花 于 2013-6-1 19:48 编辑

祝沪剧泰斗王盘声、周根生两位先生健康长寿!祝章老师传承周派琴艺,发扬光大,声声不息!

作者: 一只手    时间: 2013-6-1 20:11
回复 小荷花 的帖子

喔喔喔!你好幸福!
作者: 小荷花    时间: 2013-6-1 20:19
回复 一只手 的帖子

章老师!您看清楚了,您接受先生的琴,就是这把琴喔,您要好好珍惜!
作者: 婉君    时间: 2013-6-1 20:39

作者: 一只手    时间: 2013-6-1 20:42
本帖最后由 一只手 于 2013-6-1 20:58 编辑

回复 小荷花 的帖子

我怎么不看见,就是那把宝琴!



作者: 金丝鸟321    时间: 2013-6-1 20:51
功底很深!
作者: 戏水    时间: 2013-6-1 21:10
章老师拉琴功底深、全身心投入、令人敬佩!嗲!














作者: 海儿    时间: 2013-6-1 22:24

作者: 一只手    时间: 2013-6-1 22:32
回复 戏水 的帖子

拉琴要拉情,有情要有气,紧跟演员的腔,跟演员的气息走,就是演员唱的不到位,也要送给他,唱的人会感受到到的。这个原理其实拉什么都是一样的,就怕不知道这拉琴的原理。我几次问师傅这方面的问题,尽管说法不一样,道理是通的,所以我与师傅的心是通的,我们接触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听他的演奏是一种享受,人的心会跟着他的琴声走,精彩之处人会停止呼吸,听完了以后,心里会叫好!这就是好琴的魅力。
作者: 和平鸽    时间: 2013-6-2 01:04
祝周根生老师健康,长寿!
作者: 沪剧粉丝    时间: 2013-6-2 02:21

作者: 中原老娘舅    时间: 2013-6-2 05:25
在六一儿童节之际;章老师有颗感恩的心﹕不忘老师!你做到了么?父母是老师,从幼儿园到大学老师,自已现在成了父毌,是老师了,老师从不求回报!我学习章老师这感恩的心。不忘前辈老师!
作者: 郑雨馨    时间: 2013-6-2 08:09

作者: hj02502    时间: 2013-6-2 08:33
青出于蓝胜于蓝
作者: 沪剧新迷    时间: 2013-6-2 08:45

作者: mmm老顽童    时间: 2013-6-2 09:23

作者: 周四娟    时间: 2013-6-2 09:37

作者: ABCDFG    时间: 2013-6-2 13:03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3-6-6 12:00

作者: lee1126    时间: 2013-6-6 13:27

{:1你_271:}谢谢
作者: 菜鸟    时间: 2013-6-6 21:06
回复 小荷花 的帖子

能成为你的好友,我感到很幸运。由于我级别不到,不能回复留言与评论。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为好朋友,为了共同的沪剧事业作出我们的贡献。预祝8号炳伊演唱会圆满成功!我是沪剧网的新手菜鸟,请多多指教
作者: 老番三    时间: 2013-6-8 07:44
回楼主
    这段传统沪剧长腔长板13记半的上把位过门是每个热衷于沪剧伴奏的老师们必须要学会演奏的必修课程!
    对目前还没有掌握这段过门的乐队老师要去练熟,记牢,虽然现在的沪剧唱段中是难得出现,但是一旦有人唱,你必须要能拉,不可能老是拉下把吧,传统沪剧的伴奏必需多样化。不能总拉同样一个过门,常此下去自己也会感到没有劲的,会乏味的。
作者: 一只手    时间: 2013-6-8 12:34
本帖最后由 一只手 于 2013-6-8 21:40 编辑

回复 老番三 的帖子

这是我的录音记录草稿,请张老师指正,可以重新整理为慢一倍的记谱方法,方便大家练习参考,差错之处以录音为正。

              
         

                                                
作者: 菜鸟    时间: 2013-6-8 14:01

作者: 老番三    时间: 2013-6-8 18:09
本帖最后由 老番三 于 2013-6-8 18:10 编辑

回章老师
    这段长过门记得很好。学习了!有一些可以共同探讨的,周老先生的这段长腔长板长过门应该是13记半的板式,那么我们记谱也应该记成13小节半,真如你说的把原来的谱放慢一倍,成为13小节半,视谱也相应方便些。总体记得很准,有一个小的细节可能你没有注意,在你谱子的第三行中间:3.56.2这一拍的6.2应该记为662(是小切分),其实这也是瘪派的很主要的特点之一。不知是不是这样?望商确。这只是本人的拙见。仅供参考。
作者: 一只手    时间: 2013-6-8 18:36
本帖最后由 一只手 于 2013-6-8 18:45 编辑

回复 老番三 的帖子

这里的6我的感觉不是用切分的拉法,而是一个6音手指按两个力奏出的音效,它和基本调里出现的切分有些小区别,这仅是个人的理解,所以我是这样记谱,便于自己演奏时的区别。这样讨论好。我在研究先生这一段十三记半板的创作路子,有了一点想法,到时候发表出来,看看有没有道理。另外我发表的(四)敲更过门也有想法,这是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段作品,以后的所有版本都离不开这次版本,也没有超过这个版本。慢慢我们一起讨论。谢谢你的参与。
作者: 老袁    时间: 2013-6-8 19:14
回复 菜鸟 的帖子

新兵连能发帖子吗?
作者: 一只手    时间: 2013-6-8 22:18
本帖最后由 一只手 于 2013-6-8 22:21 编辑

回复 老番三 的帖子
张老师:
关于记谱的方法:我觉得这是先生首创的一种类似紧打慢唱似的一种特殊题材,你唱慢的,他拉快一倍的过门。这手法在京剧里面出现过,在江南丝竹里面也有。如果慢一倍的记谱就与唱不对了。再说此地的唱是长腔中板,以后再是慢板,这是两位先生创造出的一种特殊板式,与众不同。到后来可能觉得这过门与情绪相悖,因为61年的汇演(重大演出)再进行了改革。听了以后的过门与情节情绪相一致了,所以这过门以后就不太听得见了。我这是从前后两段过门的变化而得出这样的推理,你说呢?类似紧打慢唱似的过门题材,在‘问叔叔’里也出现过,很有特性,曾经吸引一些上海的高手。当时我也是慢一倍的记法,拉了以后觉得记谱方法不对改过来了。我经常反复聆听先生的许多东西,接触多了,感受也多。游览先生的许多演奏过门,觉得他许多地方不按规定出牌,但是出来的牌却能赢人心。

                                                                                                                                              章藕生  网名:一只手
作者: 闲的无聊啊    时间: 2013-6-9 15:57
回复 一只手 的帖子

欣赏了。
作者: 菜鸟    时间: 2013-6-9 18:55
回复 老番三 的帖子

       老番三版主,“一只手”两位老法师好!
    首先我非常认可两位对周根生老师演奏的崇拜,特别是“一只手”刻苦钻研,收集周老的各种时期演奏的曲目,精神可嘉,向他致敬!下面我也想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共商讨。“一只手”说周老许多地方不按规定出牌,但是出来的牌却能赢人心。其实道理就在周老在伴奏过程中完全靠自己对沪剧音乐的独特见解。所以在伴奏过程中,可以随心所欲,百般变化,但最终还是运行在准确的轨行线上,不会偏离。这就是境界,就是周老演奏的特色。所以我们学习周老的演奏不可能全部消化,我认为我们应把周老经典的演奏乐曲,特别是有代表性的作品,弘扬传承,再加上我们自身的理解与演奏水平予以发展。
    现在业余沪剧圈里,拉主胡的人如雨后春笋。这是好现象,证明还有人喜欢沪剧,但对沪剧伴奏理解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戏曲伴奏不是拉二胡独奏曲,看谱就拉。这样拉唱多吃力,变成唱“沪歌”。戏曲伴奏的指法与弓法与二胡演奏不同,他在伴奏过程中的小过门指法引用,一般人是不理解的。二胡独奏“赛马”几十人拉也可以做到弓指法一模一样,但戏曲就不同了。如“一只手”上传五十年代敲更,就是二人一起拉也很难做到弓指法一致。这就是戏曲伴奏另类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瘪派”琴艺世代相传,为沪剧的传承复兴作出贡献。
网名:菜鸟





欢迎光临 中国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