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沪剧网

标题: 愿青年团把袁派戏和前辈的好戏一个接一个地在沪剧舞台上 [打印本页]

作者: 骏良    时间: 2013-5-11 15:57
标题: 愿青年团把袁派戏和前辈的好戏一个接一个地在沪剧舞台上
                                                     愿青年团把前辈好戏一个接一个地在沪剧舞台上展演
       目前上海沪剧院青年团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袁滨忠的代表作——《红灯记》。广大戏迷,尤其是热爱袁派的戏迷奔走相告,欢喜若狂。笔者和大家一样,等待着新人的演出。这批新人虽然在舞台上显得稚嫩些,但满台朝气,行当齐全,看来沪剧事业后继有人。
      笔者联想起,沪剧袁滨忠流派也是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流派之一,但他演过的全剧和段子出现在舞台上不多。传承人钱思剑除了演过《红灯记》、演唱过几个段子外,几乎平平,没有佳作再演。
      据笔者所知,原爱华沪剧团凌爱珍、袁滨忠、韩玉敏三驾马车演过的好戏有许许多多,除了带有当时的时代烙印的戏,目前不适合演出外,大部分的传统戏、西装旗袍戏和现代戏都能整理后再次复演。特别是青年团完全可以继承下来。好多经典戏的演出实践,可让青年们受益匪浅。
       如传统戏《拔兰花》可以演,古装戏《父子恨》能演,西装旗袍戏《少奶奶的扇子》也可演。就说《少奶奶的扇子》一剧,戏里母亲的一角,由凌爱珍——韩玉敏——马莉莉,到女儿一角,由韩玉敏——马莉莉——吕贤丽,女婿一角,由袁滨忠——张  清——李建华,难道后面没有传人了吗?我看借用“修辞”的“顶针法”完全可以传承。即母亲——吕贤丽,女儿——青年团演员,女婿——青年团演员。
       目前吕贤丽上演的戏不多,份量也不足,正好带领青年一起演出,发挥作用。青年团人才济济,设A、B角都行。
      尤其是反映解放前夕大学生爱国运动的名剧《桃李颂》,对青年团来说,角色齐全,年龄相当,完全能够胜任。《桃李颂》这部戏流传下来的的名段好多,非一般戏能比。有的戏流传下来只有一、两段,可《桃李颂》就多了。我知道的就有“向往解放区“、”坚决留下来“、”临别勉励“、”布谷鸟叫了“、”决不辜负党教导“等多段。
      笔者不是一味地捧爱华沪剧团,其实像原人民、艺华、勤艺、长江、努力沪剧团,后来的沪剧院、长宁团、宝山团等等都有许多经典戏和看家戏,否则怎样在舞台上长存和参与竞争。所以青年团除了配合形势,上演一些现代戏外,在上面这些剧团中,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戏,可以学习、借鉴。
       愿青年团把袁派戏和其它前辈的好戏一个接一个地在沪剧舞台上展演。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迎来沪剧的又一个春天。
作者: 文派传人    时间: 2013-5-11 16:06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3-5-11 16:24
建议先排列一下,目前的青年团里"袁派"的"苗子"有哪几位?
作者: hjm    时间: 2013-5-11 17:14
传统戏《拔兰花》,古装戏《父子恨》,西装旗袍戏《少奶奶的扇子》青年团恐怕还不能胜任,传承人钱思剑在艺术上日趋成熟,可与吕贤丽,王丽君,赵玥,吉燕萍,朱剑共同出演,一定会受到众多袁派戏迷的欢迎,反映爱国运动的《桃李颂》,对青年团来说,角色齐全,年龄相当,完全可以尝试,希望袁滨忠老师的代表作一个接一个地在沪剧舞台上展演。

作者: 双王今易木    时间: 2013-5-11 17:41

有心栽花花终发!
谢谢精彩报道!

作者: 陈皮梅    时间: 2013-5-11 18:10

作者: 阿杜    时间: 2013-5-11 18:14

作者: yulaoweng    时间: 2013-5-11 19:01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3-5-11 20:24
骏良 发表于 2013-5-11 15:57
愿青年团把前辈好戏一个接一个地在沪剧舞台上展演
...

保护沪剧文化艺术 继承优秀经典好戏

(, 下载次数: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