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沪剧网

标题: 沪剧舞台吹过清新的风 [打印本页]

作者: 朱妙其    时间: 2013-1-6 15:35
标题: 沪剧舞台吹过清新的风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3-1-7 07:37 编辑

                                 沪 剧 舞 台 吹 过 清 新 的 风

    连日碌碌.今仓促记下本月二日观摩沪剧<孰煌女儿>的点滴体会,甾作记忆.
       剧 本 题 材  <孰煌女儿>演绎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一群孰煌人坚守莫高窟,发掘国宝,保护国宝的不寻常经历,表现.歌颂了中国有良知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英勇壮举和崇高气节.整场戏荡气迴肠,感人至深.
       由于特定社会形态出现,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沪剧未能免俗,舞台上出现以西装旗袍为包裝的时装戏.曲调音乐得到日臻完善,流派相继出现,直至五十年代末出现高峰.也出现了一些好戏,如<黄慧如与陆根荣>.<碧落黄泉>等.这是积极一面.但毋庸讳言,期间良莠不齐.有些戏情节或媚俗,老夽;或离奇,荒唐.与普通大众的审美情趣相去甚远.时至今日,社会早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但沪剧似乎并未完全跟上时代潮流.
       保留.开崛优秀传统戏,新创.上演优秀现代戏是沪剧发展必由之路.
       传统戏,吋装戏,现代戏,载体不同,价值取向应是一致的.
       我也非常喜欢现代戏赣剧<等你一百年>等戏.
        <孰煌女儿>的上演,给沪剧舞台吹来一股清新的风,给沪剧剧目开拓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值得庆贺!尽管她还有提高之处.
        曲 调 音 乐  本剧另一亮点在唱腔设计.本剧曲调音乐採用音乐工作者与主唱演员共同完成,改变了以往"作曲"包揽状况,署名也正名为"音乐设计".可喜!
     凡戏曲唱腔,再花样翻新,总有曲牌影子在內,有老祖宗遗产在内.既如此,怎么能象需要原创.完创的歌曲.歌剧.音乐剧那样,称为"作曲"呢?戏曲音乐工作者应是"设计师",而不是"发明家".称作"编曲"或"设计"."整理"是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这对戏曲音乐工作者也是一种解脫,利大于弊.
        唱段编得好听了,观众的掌声同样为编曲"."设计"."整理"响起.
       有些戏的唱,被戏迷垢病为象"歌",很大程度上盖出于被"作曲"二字所累.
       三结合编曲,戏迷中的有识之士早有呯吁.
       此剧开了好头.
       主唱演员参与编曲,还有利于演员形成个人风格.长此以往,唱腔在传承中出新.发展,新的流派也许就在不经意间产生呢!
     回到本剧中.本剧的唱腔我以为在观众可接受范围内,沪剧味道还是很浓的.尤其剧中有些唱词有点散文诗化,节律较乱,为编曲带来困难.但经各方努力,也由于演员演唱功力老到,不足处被化解.克服了.
       好的唱段,需要合曲牌的唱词相匹配.
       表 演 及 其 它  本剧沒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按常规演法,会很难.现採用多侧面地展现生活的方法,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蒙太奇手法(尚说不上穿越),弥补了题材的先天不足,足见编.导是很高明的.
       如果要说瑕疵,不足处是开场不久,出现主人公情绪反覆,铺垫不夠,显得突兀.与恋人会面,既似幻觉,又成现实,跳跃太快.
       本剧同样面临传记作品如何适度虚构的难题.
       主人公两次与洞窟画中人互动,是该剧承上启下的关键,是重头戏,也是能夠挥洒出彩的地方.现在第二次互动,表达似仍停留在第一次层面,缺了人物内心世畀的开崛和深化,多少影响了人物形象的丰滿和升华.
       借助于现代声光电技术的视觉冲击大于人物内在起伏的心灵震撼.
       在互动中,如果加大主人公的形体动作,效果会更佳.可惜现在沪剧向话剧靠拢,走写实的路子,坐失表演风釆了.
       结尾处,主人公高擎火炬绕场一节,能否改为主人公在一段心灵独白(唱)时,画外音后在天幕上呈现.这样的好处是既情景交融,把剧情推向高潮,又减少延宕,给观众多留一点回味与思索的空间.
       瑕不掩瑜,<孰煌女儿>首演是成功的,这是无疑的.
       再次祝贺!

                                                          记于2013.1.6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3-1-6 21:21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3-1-7 08:38
朱妙其 发表于 2013-1-6 15:35
沪 剧 舞 台 吹 过 清 新 的 风

    连日碌碌.今仓促记下本月二日观摩 ...

             (, 下载次数: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