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沪剧网

标题: 我对振兴沪剧的一点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香山雅仕    时间: 2012-6-1 22:58
标题: 我对振兴沪剧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沪剧以前能深深扎根于群众中,在于沪剧的故事情节和唱腔能博得群众的喜爱。现在沪剧不景气,原因是沪剧抛弃了长处,在沪剧的短处和软肋上拼命下功夫,得不偿失。沪剧的特长是表演家庭伦理儿女情长,在我所看过的沪剧里,留下深刻印象都是传统沪剧,如雷雨、大雷雨、碧落黄泉、叛逆女性、秋海棠、啼笑姻缘、借黄糠等,革命题材的沪剧除红灯记、芦荡火种外,其他没有在脑海里留下印记,只留下了精彩的唱段,故事情节不吸引人。振兴沪剧要摒弃左的思维,着重展现当代青年在改革开放大浪冲击下的个人事业、家庭和爱情。尤其要敢于演悲剧,大雷雨、雷雨、半把剪刀、碧落黄泉、茶花女、妓女泪等都是悲剧见长,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唱腔要以传统唱腔为基础,不能离开传统唱腔太远,让沪剧迷听了感觉不像沪剧。表演革命题材不是沪剧的特长,虽然有红灯记这样的佳作,并不等于沪剧可以将表演革命题材作为自己的强项,那样就会让沪剧更快的消亡。前年看了《红叶魂》,故事情节、唱腔都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比起看一遍雷雨、大雷雨等经典沪剧留下的记忆来差远了。沪剧界要反思啊。
作者: 沪剧粉丝    时间: 2012-6-2 09:40

作者: 沪梦缘    时间: 2012-6-2 09:51
谢谢师友出自内心的见解,我个人认为的确指出了一些实质性问题!
作者: zxhanmimi    时间: 2012-6-2 10:35
楼主的分析很贴切,指出了沪剧不景气的原因.给力!

作者: 云彩    时间: 2012-6-2 15:46

作者: 小荷花    时间: 2012-6-8 10:13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2-6-8 11:09

作者: 又见蔷薇开    时间: 2012-6-10 08:34
楼主老师说得有点道理。新戏排出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是需要不断地打磨与加工,精益求精才能创出精品。而新戏往往只演了没几场,就不再继续演出了,似乎成了沪剧的通病。这一点望院团能够全面重视起来。
作者: yaojinlong    时间: 2012-6-11 12:46

作者: 鸣鸣    时间: 2012-6-16 17:39

作者: 叮铛铃    时间: 2012-6-16 18:52

作者: 小楼往事    时间: 2012-6-22 01:31
对沪剧的保护传承,从根本上来说,踏踏实实,夯实基础,扎根本土是根本的,也是最最实用的,大话讲了没用,要从曲调,用词上来传承,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想着要参加“到金色大厅去演出”,那是死路一条,至少目前来说。社会进步要一步一个脚印来,跨越了,太快了,必乱无疑,戏曲改革亦然。要理会“可持续性发展”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不要一字半解。现在的沪剧,曲调上:基本调、传统的曲牌基本很少见到了,或有些根本就不见了,演员会唱的、唱得好的不多了,也可以说没有了,有些甚至连扳眼、节奏、时值都不懂,上来的都是大段的西不西中不中的东西,还感觉好得不得了,这个毛病专业和业余都有,而且还不轻。用词上:类似于“姆妈”都一概变成了“妈妈”,“伲子”基本都变成了“儿子”,“阿哥”基本都变成了“哥哥”,“跟我回转启”都已改变成了“随我回家去”,“我晓得了”基本都变成了“我知道了”,“我勒此地等侬”变成了“我在这里等你”等等,举不胜举,这不是不可以用,根据韵律可以酌情使用,但你们把老的基本的精髓都一概而去之了,那还有谁会觉得你沪剧有吸引了?都在说要大力提倡沪语,但是,作为一个沪语最好的宣传机构,却在把沪语中最精髓的东西给抽掉了,那,还会有生命力?才怪呢!有些个作曲,还恬不知耻地宣称,自己京昆越沪锡评弹都会融会贯通,江浙沪一带的戏曲通吃,真实的?喜欢你的人说你是“大家”,不喜欢你的就会说你是“三脚猫”,把每一部剧都搞得不三不四,算啥呢?照他那个样,那这些剧种的剧院、团全部可以撤销了,就建立一个“中国长三角戏曲剧院”有一个副部级人物担任院长,然后在各地搞一些分支机构就可以了?不就得了?说实在的,误人不小,实在不小。
再多说一句,其实,现在的上海在人口流动上有些个地方和2、30年代的上海差不多,大批的外来人员抱着对上海的神秘感和赚钱的心态来上海,因此,他们对上海话还是有种向往的,因为他们也想尽快融入,因此,大力播放或演出沪剧,慢慢的,会有吸引力的,世态永远是有轮回的。真心但愿沪剧的下一个轮回、再一次辉煌早一天到来。出于对沪剧的钟爱,言语中可能会有得罪和冒犯,敬请谅解,对事不对人。
作者: 朱妙其    时间: 2012-6-22 21:43
6月14日下午,参加观摩上师大音乐学院二位硕士生同学的个唱音乐会.二位同学唱的民族歌曲象民族歌曲,唱的西洋歌曲象西洋歌曲.特别一首<朩兰从军>,歌曲渗入了豫剧音乐元素,婉约,大气,更听得我如醉如痴.这才叫音乐(民族歌曲掺入戏曲音乐元素,奇怪?不奇怪?).可惜有的戏曲大师,"作"的曲云里雾里;跨行作曲小菜一碟;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戏曲也能拿下,本事大的拆天.
作者: tim    时间: 2012-6-22 22:08
顶!!!
作者: 香山雅仕    时间: 2012-6-23 09:53
沪剧要正确定位才能生存,现在沪剧一味追求高端其结果必然是曲高和寡,脱离了戏迷的戏曲是没有生命力的。沪剧不是演给领导看的,要想想市民要看什么样的沪剧,才能找到沪剧的出路。还有沪剧的语言问题,同意“小楼往事”的观点,现在的沪剧语言向书面语靠拢,听起来别扭。沪剧就是沪剧,怎么能像昆曲弄的文绉绉的?看王盘声老师的”志超读信“,全是口语化的,听起来朗朗上口,多适宜!
作者: frankwyj    时间: 2012-11-9 15:18
同感!
作者: 岛夫    时间: 2012-11-16 19:33
沪剧要体现几个特色:
1、市民化
2、唱词口语化
3、说白本地化
4、情节曲折化
5、反对歌功颂德化
(崇明 岛夫)
作者: 岛夫    时间: 2012-11-16 19:35
坚决反对、声讨用“普通话”表演沪剧!!!!!!!!!
作者: 岛夫    时间: 2012-11-16 19:37
沪剧主角不能老是女的
请各位女团长不要霸占舞台,该让让位。
作者: 香山雅仕    时间: 2012-11-17 11:52

作者: 又见蔷薇开    时间: 2012-11-17 18:50
听戏听得多了,看戏看得多了,戏迷也会辨出其中的滋味,也有了变电专业的架势。的确正如楼主老师说的那样,沪剧关键就是味道对不对,什么才是沪剧最最擅长的东西。现如今新编的一些新戏始终都没有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便是沪剧的韵味略显不足,剧情情节的处理上也不完整,甚至于略显拖沓。支持楼主的见解,一针见血。
作者: frankwyj    时间: 2013-5-11 16:27
岛夫 发表于 2012-11-16 19:37
沪剧主角不能老是女的
请各位女团长不要霸占舞台,该让让位。

顶!
作者: 仙人球    时间: 2013-5-17 14:18

支持楼主的观点。
作者: 薄薄    时间: 2013-5-17 14:28

作者: 香山雅仕    时间: 2013-5-17 20:03
感谢诸位网友对我的赞同
作者: 沪剧新迷    时间: 2013-8-14 06:52

作者: 郑雨馨    时间: 2013-8-14 08:17

作者: 吴军    时间: 2013-8-14 08:35

作者: 517838318@qq.co    时间: 2013-8-14 10:44
剧本是根基,好的故事方能打动人,没有好的故事,再搞得花里胡哨也只是过眼云烟。支持楼主!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3-8-15 20:05

作者: susanna    时间: 2013-8-22 08:52
回复 芸倩 的帖子

现在沪剧到了最艰难的时候,因为很多时候,剧团在唱腔的创新上乏善可陈,新戏毫无生命力,又能何为?根本上,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
作者: 戏水    时间: 2013-8-22 09:16

作者: 四季调    时间: 2013-8-22 09: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文派传人    时间: 2013-8-23 11:53
回复 susanna 的帖子






欢迎光临 中国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