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沪剧网

标题: 杨飞飞与她的“杨八曲” [打印本页]

作者: 郑经祥    时间: 2012-2-28 11:25
标题: 杨飞飞与她的“杨八曲”
沪剧宗师杨飞飞创造了一套套以“柔和”为主要特色的唱腔,被观众称为沪剧“杨派”唱腔,其中最经典是沪剧《妓女泪》中的“金媛自叹”,采用沪剧八种曲调,被称为“杨八曲”。其发行量在沪剧唱片和音带中居首位,还流传到美国、日本、新加坡、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等国家。
杨飞飞,浙江宁波人,她原本姓翁,名风清。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亲又失业,,所以家庭贫穷,没有条件读书。但她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在12岁那年,经人介绍拜文明戏老先生胡铁魂为师,唱戏要有艺名,师傅为她起名胡美琴。后来,团内有个编剧朱义很喜欢她,提议取名翁飞飞。
1936年,翁飞飞进入大世界“婉社儿童申曲班”,她是由申曲老艺人丁婉娥创办的。朱义与丁婉娥很熟,于是介绍翁飞飞去学申曲。按当时规矩,要交100元拜师钱,这可难住了翁飞飞。丁婉娥了解情况后网开一面,免了拜师钱,只举行个仪式。因丁婉娥的丈夫叫杨炳华,他也特别喜欢小飞飞,于是便将翁飞飞改成了杨飞飞,希望这只小鸟越飞越高,到处飞扬。
杨飞飞在儿童申曲班受到比较严格的训练,加上她勤学苦练,,她的嗓子练得很有京剧金少山的味道,由此“小金少山”成了她外号,为她日后创造自己的艺术流派打下扎实的基础。
解放后,杨飞飞与她爱人赵春芳组建了“勤艺”沪剧团,演出了大量的现代戏,沪剧《妓女泪》成为她的看家戏,上海滩上家喻户晓。其中“金嫒自叹”流唱了几十年,“杨派”的“八曲”成为她的经典之作。
作为老一代沪剧表演艺术家她很有感叹:我13岁进大世界,没想到90岁还能走进“上海大剧院”的顶级舞台,真是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更是感慨万千。
为做好传承工作,她收了10多个学生,还关心小苗苗的培养,她亲临上海“清水”小学----沪剧艺术特色学校进行指导,还示唱了“归国”等戏段,目的是希望新人尽快地成长。
作为上海沪剧大师的代表人物,杨飞飞不尽代表杨派,而且代表上海优秀文化的沪剧中的一段回忆。
(以上是摘录上海“文联”刋物《海风》中作者“马婕”的一篇文章。)
作者: ABCDFG    时间: 2012-2-28 12:19

作者: 文化站    时间: 2012-2-28 15:48
非常有特色的 唱腔。
作者: 123scz    时间: 2012-2-28 16:20

作者: 阿杜    时间: 2012-2-28 16:35

作者: 我名阿蔡    时间: 2012-2-28 18:37
  

                         祝杨派艺术代代相传!流芳百世!.
作者: 2yd    时间: 2012-2-29 08:06
本帖最后由 2yd 于 2012-2-29 08:31 编辑

      趁杨老健在,得赶紧组织一流编创高手编一个剧本,以杨派形成过程为主线,以赵杨爱情生活为依托,以杨派春派唱腔贯穿全剧,编前听取杨老意见,写成后依杨老审稿意见修改,确保真实性、艺术性,给后人留下一个无偏差的经典。在繁荣文化的大背景下,破除院团界限,聚集全社会力量,这个工作应有推进的可能,有关领守导能否做点实事,为国家级沪剧传承人及其艺术的传承谋划一下,以行动证明自己不尚空谈,正在努力振兴文化呢?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2-2-29 09:43
赞!
作者: 老施    时间: 2012-2-29 10:53
回复 2yd 的帖子

好主意!可选多名演员分别饰演老、中、青杨飞飞,不知宝山团有没有兴趣?
作者: 老施    时间: 2012-2-29 10:59

作者: 双王今易木    时间: 2012-2-29 12:09
谢谢上传!
作者: lujunwen    时间: 2012-2-29 14:44
谢谢上传!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2-2-29 18:52
杨飞飞老师二个儿子在做什么工作.或做什么老板呀.
作者: 2yd    时间: 2012-2-29 19:29
参与发表意见的朋友不多呀!大家一起研讨才有助于形成推动力。我感到这个本子一旦编成并公演,首演之日一定轰动上海,俞书记、韩市长也会到逸夫来参与这个文艺界的重大事件。
作者: ABCDFG    时间: 2012-3-1 10:45

作者: 沪梦缘    时间: 2012-3-1 18:57
谢谢郑老师的上传报道使更多的人来了解杨派从而能使杨派更好地发扬光大!
作者: 王乐乐    时间: 2012-3-1 20:48
谢谢郑老师上传
作者: xiangsheng1947    时间: 2012-3-1 22:20
谢谢郑老师上传!
作者: 郑经祥    时间: 2012-3-3 08:39
回复 映春成林 的帖子

老师:早上好!据我所知,杨老师几个儿子都在做传承“杨派”工作。她的三儿子肖国华被家人推荐为“首席杨派传承人”。
(以上仅作参考)
作者: 2yd    时间: 2012-3-3 15:26
本帖最后由 2yd 于 2012-3-3 15:53 编辑

      杨派传承是个大课题,拜师、演唱会等方式虽然热闹,但只是相对次要的工作。重要的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适合杨派演艺的剧本创作两大项。不知是否己总结归集杨派艺术的全部资料,也不知是否有熟知全部杨派唱段精华的教师,这些基础工作如全无着落,杨派传承就令人焦虑了。抓紧时机,把工作注意力从吃饭桌移到办公桌,把工作从表面肤浅移到脚踏实地,趁杨老健在,总结名剧名段,亲自带教几个具有传承资格的唱腔失真度较小的教师,具体落实每个名段的最佳传承人,今后由她们带教青年学员,已经刻不容缓了。子承母业,本是孝道之一,但三兄弟如能深思熟虑、细致谋划,确定传承方案,谋求政府帮助,让杨派传承落到实处,不至数十年后变样失传,方是真正的大孝。
作者: 郑经祥    时间: 2012-3-5 09:07
回复 2yd 的帖子

说得非常好,切合实际,坚决支持!
作者: 2yd    时间: 2012-3-6 18:26
      不妨搞一个唱段传承人的竞选活动:先推出五个杨派名段,让有志担任这五个名段传承老师的杨派唱口报名,报名时给报名人标准版乐队伴奏乐光盘,让报名人在家依盘中乐曲练习一周,而后参与现场竞赛,赛时由乐队现场伴奏,参赛人隐身发挥,评委事先不知有哪些人参赛和演唱次序,完全依照参赛者唱腔与杨老师相似度评分,最后依得分排定每个唱段的第一至第五最佳传承人,按这个模式逐步完成扬派所有唱段的传承教师的评选,杨派传承就有了坚实基础。
      赛事不设卡,广开门路,杨派门内高徒或社会自学者均可报名,不讲关系,只凭水平,给每个选手公平的机会。每位报名者付点报名费便于赛事开销,当上先生今后就可有点收获。
      赛事不赶时,一年内完成,竞选过程全部摄录上沪剧网,繁荣了沪剧,也繁荣了沪剧网,给网友带来快乐,大家看看这样弄好不好?
作者: shym0318    时间: 2012-3-7 00:02
本帖最后由 shym0318 于 2012-3-7 00:14 编辑

今天一早在热心的浦东大哥的提醒下,找到了这篇帖子,来到这里一看果然好热闹哦!网友们围绕着“杨派”艺术的传承出谋划策。
我也来凑个热闹吧。
杨飞飞老师虽然已到了耄耋之年,但她的子女们也在为弘扬“杨派”艺术出力,如今他们组建了杨飞飞艺术工作室(由杨老师的第六个儿子赵琼负责整理资料)和赵杨文化艺术中心(由杨老师的第五个儿子肖国华负责传承工作和培训班等)。他们所办的“杨派”、“春派”学习班,已经普及到了上海的各个区域。
最近,为了留存上海优秀艺术家的艺术成果,促进上海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一部由上海文学艺术院出资并拟组织编撰出版的《海上谈艺录•杨飞飞——唱碎泠泠惜本滩》一书已经初步定稿。全书分十三章约十四万字,现已由文联编辑转发到出版社,待校样出来由杨飞飞老师签字确认后将与广大读者见面(此书专门由赵琼老师负责与作者联络并提供所有资料)。也许这部杨飞飞老师的艺术传评丛书能成为大家议论的主题(如2yd先生所说的编一个剧本)提供完整的资料。
作者: 天天快乐01    时间: 2012-3-7 14:21
谢谢上传!
作者: 2yd    时间: 2012-3-7 21:18
本帖最后由 2yd 于 2012-3-7 21:19 编辑

      有一本类似通史的书记录杨派春派的真貌,防止几十年后出现以讹传讹的乱象,这个工作确实很有价值,实事!这本书应是一个库,从里面提取的大小故事可以编出许多动人的剧本来,这本书也应是一把尺,今后如若出现胡编乱造的伪劣作品,尺可以起制裁的作用。由于戏迷通常不是文学家,我们不能以文学作为戏曲传承的主要方式,而应以戏曲的形式来开展戏曲的传承工作,所以在编书的同时,还是应该抓紧传承老师的评选和新剧本的编写这二项务实的工作。
作者: roses    时间: 2012-3-9 19:27
回复 2yd 的帖子

回22楼帖子!好文章!顶!

作者: 文化站    时间: 2012-3-10 09:30
回复 2yd 的帖子

好想法!但关键是领导要重视,而且得有人去做。
作者: 郑经祥    时间: 2012-3-19 09:03
回复 2yd 的帖子

喜闻杨老师出书,值得庆贺!祝杨派艺术发扬广大!
作者: shenqin    时间: 2012-9-9 16:48

作者: 沪剧新迷    时间: 2013-6-17 20:06





欢迎光临 中国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