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沪剧网

标题: 【转帖】戏曲乐队的伴奏特点 [打印本页]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1-3-26 07:06
标题: 【转帖】戏曲乐队的伴奏特点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11-3-26 07:14 编辑

   戏曲乐队的伴奏特点 
  摘自:《戏曲乐队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作者:  安徽宿州二胡演奏老师华韵琴风
   戏曲乐队在演奏风格上以“主”为“伴”。但在伴奏上有着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也就是说有共同的伴奏特点。当然这一切都服从于戏剧剧情展开为最终目的。总结起来戏曲乐队伴奏特点有四种,即称为“领、托、送、补”四个字,也叫做“一领、二托、三送、四补”。
     在这里“一领”在先。以“引”作“领”,戏曲上就叫做乐队先领起来,或者说先奏个“引子”。对演员的演唱来说有句俗话叫“哪领哪去”。这就是说“领”起一个定腔、定板、定曲、定调的作用。也就是说乐队领奏起来演员根据演唱习惯和演唱经验通过听觉和支配能力敏感的掌握起唱的高低和板腔的定位(演唱位置)定韵(演唱韵味)。这样,就不会唱跑了调,也不会唱错板式。
     二、“托”相继。托即称为“伴”,演员起唱后,跟着演员的演唱相随而奏、捧涌而托、以唱为主、以奏为伴,突出表现演员的演唱以及演唱所表达内容、字词的清晰,以剧中人物抒发思想感情为主,伴奏音乐为辅而奏乐。绝不可喧宾夺主,使乐器演奏淹没了唱腔的字和词送。
     “三”相承。“送”即称为“烘”。演员唱至句落,押韵合辙,放声长叹,声气不足,气氛不够,用乐队演奏以乐代声,以声代情,声放乐荡,送韵至极。烘托气氛,感染观众,三方互动(乐队、演员、观众),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补”其“缺”。“补”即为“填”,演员演唱的字次间歇和句段间歇处为“缺”,唱吐之后,情语转换之际“填补”上大小长短不同的顺声韵随声腔音乐,传统上叫做“过门”,即“大过门”“小过门”。用以补垫上演唱空缺之处,以便更好的运腔运气、情转意合,同时渲染了舞台气氛、感动观众。使其视听统一,全神贯注,和谐共振,达到最佳的舞台戏曲音乐效果。
     总结起来戏曲乐队的演奏特点不外呼这四个方面。所谓“一领、二托、三送、四补”的几种基本的演奏方法都是人为的要求,戏曲伴奏突出“伴”字。主要是为了突出主题音乐,突出主唱,突出剧种风格。在演出的过程中与演员一起为展开剧情故事而形成紧密的配合,构成统一,更充分的为表现剧情感染观众而服务。




作者: 而古月    时间: 2011-4-1 10:01
文章讲的得很精辟。这是戏曲乐队伴奏的共同点。




欢迎光临 中国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