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沪剧网

标题: 三部大戏进京 沪剧地位提升 [打印本页]

作者: sopsun    时间: 2010-10-29 20:29
标题: 三部大戏进京 沪剧地位提升
“百年曹禺,百年沪剧”系列演出活动研讨会在京举行

    戏剧艺术如何适应新时代开拓市场?地方戏剧如何传承地方文化丰富中国文化?中国剧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前天在北京举行上海沪剧院 “百年曹禺,百年沪剧”系列演出研讨会,围绕沪剧院进京演出成功,探讨地方戏剧发展的路径。

踏实认真演经典

    10月21日至26日,上海沪剧院先后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演出了改编自曹禺话剧的三部戏:《瑞珏》、《日出》、《雷雨》。一个地方剧院一次带给首都观众同一作者的三部经典剧目,这在北京戏剧演出史上是空前的。

    中国剧协原党组副书记、戏曲理论家王蕴明说,这次上海沪剧院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改编大师作品,“唱”、“做”都很精彩,特别注重话剧中的体验,吸收话剧的表演美学,同时发挥了戏曲的艺术特色,摆脱了“话剧加唱”的弱点。著名戏曲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指出,上海沪剧院的举动表现出沪剧人对曹禺先生的怀念和尊重。

    三台沪剧进京演出,不仅丰富了沪剧的演出市场,提高了沪剧的文化含量和品位,还提升了沪剧在中国戏剧界的地位。这是与会专家的一致看法。《中国戏剧》原主编姜志涛评价,在泛娱乐化的今天,沪剧并没有随波逐流,增强娱乐性或者一味创新,而是踏踏实实演绎经典,在运用唱和说方面比较得体。原中国评剧院总导演张玮说:“舞台上的演员都很投入,有激情但不滥情,对所塑角色内心把握有分寸。其实,无论大戏还是折子戏,成功的背后必然是主创人员和演员的认真负责,能够静下心来献身艺术。”

沪剧或步入青春期

    如今,热爱地方戏的观众越来越少,地方戏走出地方叫响全国的现象更不多见,戏剧的发展成为与会专家关心的话题。

    “沪剧是有前景的剧种,我们现在研究她,不是青春期是否过去的问题,而是青春期可能到来的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说,沪剧能发展到今天,就是包容性强、表现力大,什么角色都能表演出来,这应该是戏剧艺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剧种的兴旺在人才,培养小字辈刻不容缓。中国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张宏文说:“上海沪剧院这次赴京演出,整体水平相当高,无论唱、表、导,还是音、舞、美,都让人感到舒服。特别是那些小演员,对人物理解到位,表演不凡,很有潜力。”

    一个剧种的发展离不开领军人物。《中国戏剧》原副主编、戏剧评论家安志强说,茅善玉这次能同时胜任繁漪和瑞珏这两个具有巨大反差的角色,表演成熟,戏路又有拓展,可以说是当今沪剧界的领军人物。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原会长、戏曲理论家何孝充也认为,茅善玉主演的两部大戏,无论是形象形体还是嗓子演技都证明,她还处在艺术表演的高峰阶段。

期待更多创新发展

    在肯定沪剧院进京演出成功的同时,与会专家对上海沪剧院和地方戏剧的发展也提出意见建议。

    中国剧协顾问、戏剧评论家刘厚生认为,曲调是不是好听,唱得是不是动人,是不是让观众听过之后还想再听?这是包括沪剧在内的地方戏应该考虑的问题。《中国戏剧》杂志副主编赓续华希望上海沪剧院借鉴一些现代推销手段,让沪剧艺术深入人心。地方戏中,沪剧与话剧很近,对白很多,不少专家认为这是沪剧的特点,在表现城市风情上有很大的优势和可突破的空间。

    戏曲发展到今天,突破方向在哪里?中国剧协顾问、戏剧评论家郭汉城说:“一定要加强与观众的联系,剧目创作上要坚持‘三贴近’,表演上要有一定程式,没有程式就不是戏剧,程式太多就没有市场。程式与功夫紧密相连,演员必须有好的功夫。”
作者: 三好学生    时间: 2011-9-17 10:57
三部大戏都是大手笔 沪剧院的骄傲哦




欢迎光临 中国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