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其实本来是想回帖的,操作不当变成了发帖。
其实现在的问题并不是沪剧走向全国,而是沪剧能在上海能好好扎根。
让更多上海小囡、年轻人走近沪剧。
前不久我初次走进天蟾舞台看沪剧,真的觉得它非常棒。
其实上海掀起的“话剧热”可以证明沪剧完全有市场。
一场沪剧日出使我感觉到它的表演有传统话剧的成分,而它又可以大于话剧。它不仅好看,而且好听。
现在的问题是酒很香,但巷子太深了,又少了一些吆喝声。
比方说,看完《日出》后,我很喜欢李石清的扮演者李建华。但上网找资料找到的就很有限,连上海沪剧院的主页里介绍演出只是笼统地列出了主要演员的名字,没有名字对应他们演出的角色。我当时因为没有节目单在手,就搜索百度,发现李建华一年前演日出好像演的是潘月亭,就把我搞糊涂了。当然事后是可以弄明白,但想想这么小一件事会费这些周折,我觉得沪剧的吆喝工作实在是有欠缺。再说如果一位演员能先演潘月亭后演李石清而且如此出色,多有意思啊,本身就是可以写一写的新闻稿。哪怕在论坛发起一个花絮帖也好啊。
对比百度越剧吧的热闹和沪剧吧的冷清,我想,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一点一点去改变的。
至少,从写清楚演员和角色列表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