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我看空中剧院新版《董梅卿》点滴感受(下)

来源: blogfeiyunpu 2012-8-26 21:58:2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把董小姐和周太太一对照,就完全明白为什么院长出演花旦胜于青衣,尤其是大青衣。

这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包括长相气质文化底蕴等等等等。

记得看到过一个反串的视频,许多非越剧女演员来唱越剧。从中发现一条很明显的区分---凡是瓜子脸的都学唱王派,凡是圆脸的都不学唱王派。这后一类是以学唱吕派为主,其中例外的就是院长,她学唱周宝奎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维妙维肖,十分出色。这也是至今我看到的她唯一一次扮老,当然仅仅是客串的反串。

有媒体介绍说院长从花旦演到青衣正旦,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

如果是普通网贴不足为奇,可是作为媒体人,正式的工作,如此提法就有讨论必要。

请看,                           
    旦行即旦角,是京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又有比较详细的分工,有正旦(青衣)、花衫、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正旦,俗称青衣,是旦行里最主要的一类,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表演上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从服装上看,正旦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衣或青衫。有的正旦也穿女蟒或者宫衣。
比较典型的正旦戏有《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贺后骂殿》里的贺后,《大保国》《二进宫》里的李艳妃,《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中的白素贞,《春秋配》里的姜秋莲,《红鬃烈马》里的王宝钏,《六月雪》里的窦娥,《五龙诈》里的李三娘,《铡美案》里的秦香莲,《别宫·祭江》里的孙尚香,《法门寺》里的宋巧姣,《浣纱记》里的浣纱女等。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正旦戏。当然有些正旦戏也是唱、念、坐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这些虽然也是正旦戏,但是却要求唱、念、坐并重。

***********
因此,把董小姐在短短的时间里由花旦归结为青衣已经显得突兀,再这样说法好像这个青衣又成了正旦。无论从年龄段剧情段来看,都不宜如此提法。尤三姐起先轻佻泼辣最后刚烈,未见得就从花旦变成了青衣。

董小姐最得意的一段唱就是送情郎,有的网站也把它叫做送寒郎。这一段是对唱,而且不是基本调,内容旋律轻松畅快,尤其是情人之间,所以很快就流传开来,作为戏迷票友热爱的一个唱段。

对照下来,其余的唱段就一般般了。

戏里面有个地方是读错的,这还不是白水仁兄提出的团音尖音问题,而是根本读错了。

一个听得很清楚的是把娇宠(冲)读成娇(重)。上海人讲小囡被“冲”坏了,不会讲成被“重”坏了。

记得还有一处,可惜我当时的边看边记录的小纸条丢失了。

总之,包括尖音团音在内,这些错误都是不该有的。所以不必苛责他人的舌头大还是小。

由于是视频,录像的残酷比舞台剧场厉害得多。

有一个情人拥抱的镜头,几次出现手背的近镜头。很遗憾,那双手无论左手右手,都很不美。没有保养好,也不像养尊处优董小姐的手。

最近在看我的经济适用男,沈冰的手背也是如此,不如戚薇。

结尾幻想中的新郎出现,来迎娶新娘。新娘服饰不错啊,就是胸围有点过,同样不像闺阁千金。要是像革命志士那位女同盟会员那样就适度了。

看完全剧,最遗憾的是院长的徒弟,一直是第二组,一直是穿着丧服走过场。

同样是进京上海文化全国巡演,上海越剧院的大戏明确是有王柔桑和李旭丹。当然有章瑞虹陈颖,但是人家的小青年是唱好几场的。再对照上海京剧院的廉吏于成龙,干脆就让蓝天替代了关怀。

难怪蓝天青京赛复赛老生组全场第一。

实在是替吉燕萍惋惜。
博客飞云浦

大神点评1

shenqin 2012-9-2 23:32:18 显示全部楼层
祝网上的兄弟姐妹圣诞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logfeiyunpu

12
粉丝数
18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