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如果丁是娥等前辈泉下有知

来源: 朱妙其 2014-10-10 21:16:5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4-10-11 10:02 编辑

如果丁是娥等前辈泉下有知一一
他们希望沪剧演员坚守沪剧,他们付出的心血不致白流;
他们希望年轻演员坚守沪剧,艺术上不断上进,做好沪剧事业接班人;
他们希望沪剧出精品,和戏曲同行一起,为民族瑰宝增添新光彩;
他们希望......
参与人数 6 威望 +30 收起 理由
zxhanmimi + 5 顶!
留玉米 + 5
仙人球 + 5 言之有理。
龚山荣 + 5 赞!
云舒丫丫 + 5 很给力!
pavanotichen + 5 需要有这样的鞭策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30

大神点评21

pavanotichen 2014-10-10 21:50:45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沪剧领导忘我地投入沪剧事业,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希望沪剧演员严格地对待沪剧事业,知难而进,克己自律。
希望......
申曲迷 2014-10-10 22:36:39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支持!
留玉米 2014-10-10 23:31:01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朱老师 说的好
朱妙其 2014-10-11 05:47:2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4-10-11 05:49 编辑
pavanotichen 发表于 2014-10-10 21:50
希望沪剧领导忘我地投入沪剧事业,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希望沪剧演员严格地对待沪剧事业,知难而进,克己 ...


是的,除开个人因素,剧院如何留住人才,也有许多事要做.例如:
演员的生命在舞台.如何为主要演员,为有希望的演员量身度制合适剧目,让他们有多的登台机会;
当年在剧院下设分团,是个不错的办法;
在演员的职称评定,物质福利待遇,艺术提高等方面提供机会,凝聚人心,留得住人才;
建立,落实相关制度;
等等.
事在人为.
朱妙其 2014-10-11 06:03:47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浙江越剧为"小百花"量身定制了<五女拜寿>,出了作品,出了人材.
仙人球 2014-10-11 10:02:03 显示全部楼层
朱老师言之有理。一个剧种如果出不了新戏,出不了人才,是值得深思的。
花花爱华 2014-10-11 11:00:28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上传!希望沪剧越耒越兴旺!
pavanotichen 2014-10-11 16:33:02 显示全部楼层
朱妙其 发表于 2014-10-11 05:47
是的,除开个人因素,剧院如何留住人才,也有许多事要做.例如:
演员的生命在舞台.如何为主要演员,为有希望 ...

      现在是市场经济,剧团和剧场的经营模式形形色色,各有各的特色,难以概述。
      看过一篇报道:
      德国美因兹大剧院是场团一体型剧院。除了大剧院外,还有一个80人的交响乐团,一个40人的合唱团,一个30人的芭蕾舞团,剧院和剧团共有演职员和管理人员500人。政府将剧院组成为国有独资公司,公司建立董事会,董事及高层管理人员均由政府部门派出。在管理班子中设有一名总裁,负责剧院的全面工作,另外设有一名技术副总裁和一名财务副总裁。德国政府把剧院列为公益性文化设施,不要求剧院以盈利为目的,并认为要求剧院做到收支平衡或产生盈利是不可思议的。政府要求剧院必须多演出,而不必去考虑经济收入。因为政府投资剧院主要目的是提供广大市民以享受文化艺术的权利,因此在规定票价上要大众化,要使广大市民都能买得起戏票。
      
      个人觉得值得借鉴。沪剧是本土剧种,解放前走的是纯市场化道路,各大小剧团林立,相互倾轧竞争,虽然繁荣,也不免良莠不齐,畸形发展。解放后,改造为国有剧团,政府一穷二白,剧团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开创了沪剧发展的高峰。

      到现在,我认为以上两种形式均不合适了。应该借鉴美因兹大剧院做法,政府现在有钱了,应该对上海本土剧种沪剧进行大力扶持,主要是资金上的扶持,演出剧目应该放开、市场化,既然服务于市民,就让观众去评判,政府应该做的是倾听观众的心声,监督剧团的演出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的需求,而不应该是给了补贴就要求一直演出“形象剧目”,艺术不要太政治化、政绩化,真正做到提供广大市民以享受文化艺术的权利。
朱妙其 2014-10-12 08:52:0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4-10-12 13:19 编辑
pavanotichen 发表于 2014-10-11 16:33
现在是市场经济,剧团和剧场的经营模式形形色色,各有各的特色,难以概述。
      看过一篇报道:
...



沪剧面临困难肯定有,这是不用迴避的。
困境中寻出路,也许前头柳暗花明。

老师您提到了美因茲大剧院,很好。也印证沪剧院下设分团是有益的,至少能适当解决演员登台难。
看过凢场戏,发觉沪剧院乐队力量雄厚,一次出动小提琴就是十几把。能否还成立个乐团,民乐.管弦乐各有侧重。都说沪剧要吸引年轻人。江南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听。乐团演奏小调,民曲,演奏驾一只小船.金丝鸟.湾湾河水.打开一扇窗等轻快的曲子,年轻人兴趣广,先把他们引进沪剧门来。这是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
是的,当今市场条件下,剧团完全融入市场,有困难。好在成为了传习所,政府拨款是有保证的。
在发达国家,艺术家是体面阶层。上海的艺术家们.从艺的人们也理应成为体面阶层。好在上海有这个条件。
政府拨款应能保证从艺人员有基本的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
拨款是一面双面刃。为调动剧院积极性,拓宽戏路,  拿出.多演群众欢迎的好戏,考核是必须的。参考指标之一是演出场次.票房收入。
票房收入的盈利归剧院作为增加职工工资福利的补充。

沪剧戏迷对事关沪剧事该喝彩就喝彩,对不好的亊该批评则批评,也是体现忠实戏迷的一种素质表现。

不敢妄說有"位鄙未敢忘沪剧"的情怀,实在是做为沪剧戏迷,有些话一吐为快。
唯愿沪剧能前进。
朱妙其 2014-10-12 08:55:06 显示全部楼层
申曲迷 发表于 2014-10-10 22:36
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支持!

唯愿沪剧能前进.
朱妙其 2014-10-12 08:56:07 显示全部楼层
留玉米 发表于 2014-10-10 23:31
谢谢朱老师 说的好

唯愿沪剧能前进.
朱妙其 2014-10-12 08:57:06 显示全部楼层
仙人球 发表于 2014-10-11 10:02
朱老师言之有理。一个剧种如果出不了新戏,出不了人才,是值得深思的。

唯愿沪剧能前进.
朱妙其 2014-10-12 08:58:00 显示全部楼层
花花爱华 发表于 2014-10-11 11:00
谢谢老师上传!希望沪剧越耒越兴旺!

唯愿沪剧能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朱妙其

49
粉丝数
1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