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说的是。上海越剧院敢于引进非本院的越剧流派——尹、戚、毕流派,堂堂正正地演几个戏。尹派的好多且不说,戚、毕流派也演了《玉堂春》、《血手印》。
上海沪剧院原有一个唱杨派的演员谈洁民,我印象中她只演过小戏《孟姜女过关》和《王魁负桂英》中的“情探”一折。一直到退休,一直与杨派无缘接触。说到王丽君吧,在青年一代里应该是佼佼者,如果她坚持要唱杨派的话,可能是第二个谈洁民——默默无闻。现在上海沪剧院里的女主角只能唱个别人的戏——众所周知。就是已经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钱思剑来说,他自己和广大观众都非常清楚,虽戴了一个袁滨忠流派的传人的帽子,但到底演过多少袁滨忠的戏,用哪些袁滨忠的唱腔?《红灯记》让他来演,是多种因素促成的,而并非是让他此后挑袁派大梁的开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钱思剑要唱袁派戏:一是他成了当权派,自己可以作主,度身定做,演袁派戏;二是离开沪剧院铁饭碗,自己组团挑大梁;三是加盟合适的民营剧团,为他唱袁派创造条件。否则想唱袁派根本是天方夜谭。沪剧院里谁在为你量身定作袁派戏?
我从心底里崇敬当年爱华沪剧团的团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凌爱珍,四十岁就敢当绿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携后人,才会出人出戏。幸运啊,袁滨忠、韩玉敏、马莉莉、王珊妹、唐仁忠、李仲英等。饮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次听到韩玉敏、马莉莉两位在公开场合说过“没有凌爱珍团长的培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说的话可能尖锐些,有的人听来可能不舒服。但我想的是沪剧的传承,沪剧的接班人,沪剧的明天。上述话仅供领导们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