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茅善玉出国唱沪剧交响乐“燕燕做媒”,对沪剧,对她都是好事!扩大影响么!这不是她个人行为,是有关部门安排的。前些年维也纳金色大厅成了中国明星去镀金的舞台。从宋祖英等歌星一直到戏曲大腕都前赴后继赶去憋苗头。回来感到似乎得了一张洋人颁发的艺术大师证书,身价顿时高涨百倍。当年梅兰芳也出国巡演,但这是不同的。梅大师自掏钱,拉私人赞助,赔钱出去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崇高!如今不同了。去金色大厅献艺领证的,哪个自掏腰包?也不是私人赞助的,可能还是纳税人的钱,公款帐目不公开就难以说清。曾几何时各地政府或大型国企不知请过多少天价明星来表演,又搞文化,又促经济,又提升地方和领导的知名度,还让群众不花钱看角儿,皆大欢喜!一掷千金的派头天下第一。近来发展文化产业。搞得好,文化经济双丰收。但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它如要被人们肯定、传承、深入人心,必须像知时节的春雨,润物细无声,慢慢被人吸纳接受。扔大把金钱搞肤浅的表面的“文化”纯系挥霍浪费。金色大厅很多嘉宾是赠票。看了白戏总要说几句客气话。中华文化被洋人认可需要时间。请洋人洗一次中药泡脚不可能让他们刻骨铭心。当然也有被艺术打动的。小泽征尔听“二泉映月”潸然泪下。真正的文化不可拿钱拔苗助长。艺术必须有自身的魅力。艺术家除了天赋,要刻苦拼搏竞争。梅兰芳出名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他有补贴就不会成大师。在市场经济中,演艺是商业行为(公益性的不算),要受票房检验。靠铁饭碗,靠资助(暂时救急可以)迟早要完蛋。演艺界要有好演员、好戏文、好又多的观众,要不断进取才能生存、继承、发展。
这个帖子对茅院长并无批评的地方。出国演唱是好事!上面说过了。就是有一条建议:生养或招几个燕燕的弟弟妹妹。燕燕不可能永远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