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茅善玉沪剧艺术纵横谈

来源: blogfeiyunpu 2012-2-9 22:26:1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剑鸣视点 于 2012-2-9 23:55 编辑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提到文坛两种现象——一是捧杀一是棒杀。

因此,在这里跟大家打个招呼——茅善玉沪剧艺术纵横谈,以此为题的文章已经正式列入我的写作计划。

本着实事求是精神,本着对沪剧艺术的喜爱对沪剧名家的爱护,客观地中肯地一分为二地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尽可能地全面地审视茅善玉沪剧艺术。

必须指出的是有关文字只涉及茅善玉沪剧艺术,不涉及其他比如领导艺术等等——因为这完全是两回事。

本人涉及红学第一篇刊印文章就是红楼梦服饰色彩纵横谈。转化为铅字正式出版后颇受好评。

这里大致说些概要以便戏迷网友对会在某一天问世的茅善玉沪剧艺术纵横谈有一个大体的轮廓。

我的第一篇红学文章首先列举了红楼梦中精彩细致的服饰色彩描写,赞叹他的文笔独到之处。

接着描述的是服饰色彩和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密切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指出红楼不愧是四大名著之首,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

最后,横向比较儒林外史和歧路灯这两部类同古典小说;还将红楼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的服饰色彩描述做了对照。

在这个线头结束之前有几件事情求教:

1,拙作《上海女性》第二部分名伶篇和知青篇海外篇等其他部分不同,完全是纪实文字。名伶篇第一人即将贴出开篇,敬请关注。如有补充修订意见还请不吝赐教。

2,茅善玉沪剧艺术纵横谈,还吃不准是不是要列入上海女性名伶篇的三位女性名单。目前期望网友提供一些欠缺的材料——仅仅是目前暂时想到的,以后不断会请教。

一是当年电视台采访茅善玉赵志刚(连带孙智君)徐俊孙徐春等青年优秀演员舞台外生活的电视片;
二是茅善玉也有复出一说——此时我应该已离开上海——那么,具体确切地说什么时候离开什么时候复出(从不完全资料看确实很轰动),还有为什么离开——不会跟萧雅王志萍金静一样吧。
三是金丝鸟餐馆究竟开在什么地方,历时多久——因为金丝鸟这个名字对茅善玉沪剧艺术很重要,是一个里程碑,故而会提及这个以金丝鸟命名的饭店。

博客飞云浦

大神点评30

金色的沪剧 2012-2-10 12:12:59 显示全部楼层
茅茅学戏动力和原因的背后是因为沪剧团招生的老师说的,如果你考上了,你就是添饭碗了,就不用去农村了。

老师没有提到创新来生存的教导,也没有预测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化,国营企业(添饭碗)倒闭。

往往老师说,某某权威说,把很多人吓死。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ABCDFG 2012-2-10 13:52:51 显示全部楼层
因帐户等级限制,无法添加超过10人好友,望各位谅解。
chen9001 2012-2-10 15:14:06 显示全部楼层
添饭碗?!
应该是"铁饭碗"吧!

文艺单位的"学馆".在wg后期严格的说还称不上"铁饭碗"呢!
金色的沪剧 2012-2-10 21:52:47 显示全部楼层
chen9001 发表于 2012-2-10 01:14
添饭碗?!
应该是"铁饭碗"吧!

谢谢Chen 老师帮忙指出,是“鉄饭碗”。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blogfeiyunpu 2012-2-10 22:08:4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剑鸣视点 于 2012-2-12 10:51 编辑

需要继续这条线——

1,很能说明我对院长的爱护和欣赏;恐怕没有人比如从娘家出来的陈先生那样,也会想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沪剧做点什么吧。

一来陈先生的笔力不够,二来他的思维远跟不上去。

2,纵向是将罗列茅茅的所有沪剧舞台脚色,不包括影视脚色,也不包括反串的王夫人。

我记得一些,希望大家补充添砖加瓦——尤其是这儿的圈内人士和茅茅的忠实铁杆粉丝。

从庵堂相会的金秀英开始(请帮我核准)到雷雨的第一女主角(目前最新的一个脚色)为止。

3,横向是华雯和陈苏萍——不考虑上海沪剧院的另外两位梅花奖获得者,因为我历来认为沪剧界所谓的五朵金花不是同时代人,这跟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四小名旦黄梅戏五朵金花同时代完全不一样;其他准备做横向比较的是影视界的张瑜、京剧界的李维康和越剧界的茅茅。
博客飞云浦
blogfeiyunpu 2012-2-10 22:16:0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logfeiyunpu 于 2012-2-10 22:21 编辑
金色的沪剧 发表于 2012-2-10 12:12
茅茅学戏动力和原因的背后是因为沪剧团招生的老师说的,如果你考上了,你就是添饭碗了,就不用去农村了。

...


1,请教这是什么时候朱军的采访?

2,这不奇怪,很真实,很坦率,欣赏!

3,黄新德那是家里穷进戏校能吃饱肚子,姚明是为了天天有一瓶牛奶进体校,我正在写的沪上三十年代申曲名伶戴雪琴(我好好婆)也是因为家庭贫穷去拜先生。哦,还有袁派创始人本来可以读书读上去,拜先生也是因为家穷极。

4,就是郎朗也并非是喜欢钢琴才学钢琴,只有那些耳濡目染从小受到影响的小戏迷一心要学戏唱戏,甚至于不顾家庭反对。

5,人生机遇本来就是命运描出来的轨迹。相信茅茅不会忘记那位老师。
博客飞云浦
blogfeiyunpu 2012-2-11 04:01:22 显示全部楼层
配合纵横一说,将收集官方发布的剧目。

官网有明文条例,于是就上百度去找。

一,今日梦圆
博客飞云浦
金色的沪剧 2012-2-12 02:27:4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1,请教这是什么时候朱军的采访?

没有明确数据。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blogfeiyunpu 2012-2-12 02:59:0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金色的沪剧 的帖子

知道了。一样感谢回复。
博客飞云浦
ABCDFG 2012-2-12 10:09:48 显示全部楼层
因帐户等级限制,无法添加超过10人好友,望各位谅解。
blogfeiyunpu 2012-2-12 23:34:07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青年团成立开团大戏是新编剧目。

不像后来的戏校毕业生进团后接二连三都是炒冷饭。

那时侯的青年团多棒啊。

血染姐妹花——茅茅演许欣。

记得在共舞台看这出戏,她是所有主角中第一个出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2J2b0x5BlU/

视频中的妹妹海狮是吕贤丽演出,正好因为徐俊去北京参加共青团代表大会,我看到的就是吕扮演的盛雪。

海滩别就此成为经典。

院长没有演过盛雪一角,在经典唱段大会串中和孙徐春搭档唱了海滩别。
博客飞云浦
spring 2012-2-13 09:19:04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后续报道  
龚山荣 2012-2-13 09:44:32 显示全部楼层
秋高气爽重阳日,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金色的沪剧 2012-2-13 14:24:04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中外金丝鸟全部一起上来向市场探底,上个世纪的成名曲金丝鸟是否能产生永久性红利呢? 那么90 后的观众是否还能为金丝鸟买单呢?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logfeiyunpu

12
粉丝数
18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