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驾一只小舟在“申湖”边遨游(十九)

来源: 一只手 2012-7-11 13:13:1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我在为赵慧芳老师做mtv像带,现在刚做了几个前期录音。这几天天气炎热老人家不便外出,等机会外出拍视像。现先播放几个音频录音,让大家先听为快。其中有一个录音带是我电脑音乐做的,主胡也有本人操琴,带着问题听肯定能辨别出来。
请听:请大家聆听。

一、四风独叹  

二、归国

三、逢春

四、补衣裳


参与人数 2 威望 +7 收起 理由
sjy88888 + 2 好听,立体感特强。
老番三 + 5 上传交流很好!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7

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走一步有一步的喜欢。开心~~在路上。

大神点评13

chen9001 2012-7-11 15:03:3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2-7-11 15:04 编辑

章老师真是"天大热,人大干"啊!
赵老师的四段杨派唱段,用的都是伴奏碟吧?
我实话实说,提点建议供参考:
1)"独叹"与"归国",前四个字散唱,都不理想.不是音准有些不到位,就是唱伴没同步,建议重录.辛辛苦苦制作一张MTV,总希望能尽善尽美.
2)F调的高音5(即C调的i )都上得极为勉强,听上去勿舒服,建议用技术手段将调门打低一个小二度,这样赵老师唱起来就会适意交关.
3)有些伴奏是沪剧院乐队做的,尽管按谱操作,且个人水准都很高,但觉得缺乏老"勤艺"乐队的风格.
戏曲伴奏有时真的很玄乎,象这次"姐弟情"专场,乐队配置相当整齐,琴师也都认真投入,但伴奏中的"艺华"特色还是不明显.
一只手 2012-7-12 10:19:5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hen9001 的帖子

不知何故,我对陈老师你开头使用的文革语言特别别扭!
陈老师的几点建议我觉得有两点不到位:1、对一位76岁的艺术家的演唱我们应该站在一定的位置去看、听。戏曲很玄乎,你听到的音不准,(当然可能自己的耳音问题)偏偏正是它的味道。我知道越剧院有位著名演员吕瑞英的唱,在她中后期的演唱中,乐队反响最大的是音不准,且不知有位知名作曲家这么说,吕瑞英唱腔的流派韵味包括了她演唱中的一切。戏曲就是这样,京,昆,越、沪、淮,杨、黄梅戏等等,如果听老前辈的唱腔,一句一句去听,拿机器标准音(不是自己的耳朵)来衡量,那差别就大了。京胡两根弦叫搞西洋音乐的人士听,怎么听多说音没有校准,其实他们不懂戏曲的特点。我们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老艺术家。这次我帮赵老师弄这些东西,说内心话叫做‘挖潜’趁她健壮之时让她多唱些,为大家多留些财富,把音调低些她还不肯呢。为什么要放低调?当我不行啊?同时自己也过了玩沪剧的瘾。再说几段伴奏带因为是乐队现场录音,如果通过电脑把它降调,声音会失真不好听,这是因为陈老师不知道电脑音乐制作的缘故。至于缺乏老"勤艺"乐队的风格,我觉得今天我们的欣赏能力要随历史发展而同步前进了。艺术的流派从不单一,我听过沪剧院演奏刘志远敲更的过门,觉得不好听,因为老的影响太深了,就近,上海的声音里的陆雅臣求岳母的一段长过门是杨妙康根据演出场景编的并演奏的,好听啊,有特色。这就叫艺术流派不拘一格,这就叫艺术的进步。至于这次"姐弟情"专场的演奏,我全场听了,感觉到演奏者在全力学习周根生老师的拉法,好坏咱不评论(尽管私下有评论),全沪剧界只有一个周根生,学会他难,发展他更难,搞业余的学一点只是消遣一下不能当回事。我知道他们团原有一位周的学生主胡演奏,我听过他的演奏,拉的真好,专业的,既像,又有自己的东西,听说已走了。我们都是业余界玩玩而已的人士,没有必要站在高位评议。2、这四段作品有一段是我用电脑音乐制做的,主胡也是我拉的,三段是专业的,一段是外行弄的,是哪一段请你猜一下?嘻嘻!
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走一步有一步的喜欢。开心~~在路上。
chen9001 2012-7-12 11:33:18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大热,人大干"是wg语言?派派你也应该经历过这非同寻常的十年.虽然你比我小5-6岁,但应该是不会忘记的.幸好我没有用"抓**,促**"来调侃......
你的第一点,其实大家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为著名演员留点资料下来,我是站在后辈的立场上,当然希望留下各方都满意的音视频,可以给大家作为一个学习的"楷模";而你的"立足点"似乎是让她自己开心(不知是你表达的不清楚还是我的理解有偏差),这样,这件事也就用勿着再讨论下去了.
第二点,哪一段是你所拉,我也实在是听不出.一则我在"黄永生大家唱"玩时听你拉过几次琴,但有时是与陆君飞一起拉的,我拉中胡的位子离他近,离你较远;唯一的一次近距离坐在一起的是在福民会馆,但没有沪剧唱段;二来你的胡琴基本功很好,拉沪剧技术水平已经足够,经过练习与专业水准已经比较接近,所以不能断定.希你自己揭晓答案.
一只手 2012-7-12 11:52:3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hen9001 的帖子

调侃一下也没什么啦,哈哈哈哈,没事了,这里本是一种娱乐大家开心,没事找事。祝你身体健康快乐!
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走一步有一步的喜欢。开心~~在路上。
阿杜 2012-7-12 17:18:22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意对赵慧芳的演唱做任何评价,见仁见智自有所属。我只是猜测这四段伴奏中章老师拉主胡是否是那段<归国>?
祝你象不谢的花开放在沪剧花园
一只手 2012-7-12 17:58:1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阿杜 的帖子

哈哈,错了杜老师。
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走一步有一步的喜欢。开心~~在路上。
而古月 2012-7-13 00:20:4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而古月 于 2012-7-13 00:38 编辑

应该是“逢春”吧。聆听老一辈艺术家的唱就是要听其独到的流派韵味,年纪大了音准有点偏差实属正常。赵老师平易近人,应该是位德艺双馨,精力相对比较旺盛的老前辈了,有点年纪不服老也是能理解的。最后一折“补衣裳”我特欣赏。当然陈老师说的也没错,条件允许的话降一度则更佳。
chen9001 2012-7-14 13:56:44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估计杨老师应该猜对了.里向对几句过门做了一些变化.
黄成林 2012-7-27 15:00:15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听!

章老师:我听是《逢春》不知对否?
xiangsheng1947 2012-7-29 07:04:20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听!音质极美!
这个年龄真好,没有辜负阳光,没有辜负父母,没给孩子添累,活出自己的骄傲!
过炎洲 2012-7-29 09:52:47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了后认为开场音乐是编配的.逢春是章老师拉琴加编配的.低音培司上能听出编配的电脑音跡.
一只手 2012-7-30 15:09:4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过炎洲 的帖子

老师你分析对的,可惜过了时间了,答案已出来,所以不的分。嘻嘻!
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走一步有一步的喜欢。开心~~在路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一只手

43
粉丝数
11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