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乐队交流
›
驾一只小舟在“申湖”边遨游(十三)
返回列表
驾一只小舟在“申湖”边遨游(十三)
[复制链接]
来源:
一只手
2012-5-30 10:44:33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一只手 于 2012-5-30 10:44 编辑
电台的播音总算结束,听了还不如不听,但还是全部听了。那天录音师没来,问题就出在这里:唱口的话筒太近,音量又放的太大,乐队声音及轻,主胡和乐队的衬托全无。这样一来把唱口的缺点毫无掩盖的暴露出来了,尤如一个人在向大家显示自己缺点似的,听的人怎么会好受。这也是一个教训,不要以为唱的越响越是好,唱口要利用乐队和主胡的衬托,主胡要带着乐队包住唱口,有个互补性,否则要乐队干什么,清唱摆了。这时我反到想起那时在电视台录制
韩玉敏
节目,他们的音响控制的相当好,毕竟他们是有专业录音师的。
幸亏我多了一个心,让人固定在一个地方录一点,看到了一点安慰。这个录音大家不要见笑,我己看了二十来遍。我即感觉自己拉的好,又感觉自己拉的不好。好:1、节拍掌握的好,尤其是变化中的节拍控制的好。(这到要靠冯大琴老师的这块板掌控的好,毕竟她搞唱的,对唱腔非常熟悉。有人说主胡是乐队的灵魂,我说这板是灵魂中的灵魂。板敲不好,全部乱掉了)2、与唱口粘的很牢,演唱者稍有偏板,马上帮助免补。3、掌控唱腔的情绪比较好,许多唱腔中都有平、抒、柔、钢、轻、重、缓、急的各种情绪的表达,这录音中听不太出,在录像中我看出了些,但唱口的感觉没有。不好:看了自己的演奏,我又反复听了一些老沪剧先生演奏的申胡,我觉得自己的韵味明显不灵,一些手指打音,有些弓法,有些拧音显然还不像沪剧的指法、弓法,拧音,打音。还有在“三国开篇”中的演奏(这在电台录音中有,)虽然演奏的还算顺,有轻有重,有缓有急,但是沪剧基本调中的音乐语句显的贫乏。为此我又专门听了一些传统过门以增加自己音乐营养...... 这些是我在这次沪剧演奏活动的一些感受体会,也对各位老师的帮助指点以表感谢。为此我编了几段沪剧基本调的过门奉献给各位老师,希望大家喜欢,尤其最后二段刘致远敲更的过门很值得大家珍藏。
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走一步有一步的喜欢。开心~~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6
文化站
2012-5-30 18:31:25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正宗的沪剧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老番三
2012-5-31 07:59:15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
谢谢你为我们上传了这么难得的老的沪剧经典唱段的伴奏曲目!
你对沪剧伴奏的钻研劲道与持之以恒值得我学习!
你这次上传的都是目前被忽视和不大会用的传统过门,其实这恰恰是我们沪剧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基本曲调。第一,第二,第三段中的长腔长板都是七记半上把的过门;第四,五段都是七记半下把过门;第六段是长腔慢板十三记半上把的长过门;第九段是十三记半的下把,第十段是十三记半上把的长过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熟悉的伴奏过门(虽然目前应运很少,甚至根本不用),但拥有它真是百利无害。一旦需要伴奏传统的沪剧曲目就会得心应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阿杜
2012-5-31 21:41:57
显示全部楼层
祝你象不谢的花开放在沪剧花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双王今易木
2012-6-3 13:11:5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沪剧新迷
2013-9-3 19:56:4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老戏单
票友翻唱
戏迷交流
沪剧视频
一只手
好友
发布
44
粉丝数
11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