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从茅善玉演繁漪这张照片说起

来源: dinmao 2012-3-24 13:36:0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雷雨》中繁漪是众多名家争演的角色,茅茅演繁漪有她的特色——冷艳。ZZW网友上传的帖子中第一张照片我很欣赏,她此时表现的神态——从脸部表情到手势,在申诉,要反抗,很能反映繁漪的性格,绝了。我看过好几次茅演的雷雨,我认为她演繁漪是很成功的。她的唱带有沪歌的味道也与众不同,可能更能被年轻观众喜欢。她现在在沪剧网上被一部分网友非议,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中一部分人是从小时候就听着老腔老调长大的,有感情。而年轻观众白字一张,更喜欢带有歌味道的旋律,能接受茅的唱腔。所以既传承又创新是条正确的道路。流派也是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沪剧进大学,培养年轻观众(现在的上海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大多培养进大学),是个有效的做法,再过十年二十年,这批年轻观众将会成为主体,而且他们都会电脑的,沪剧网的气氛和导向也会发生变化。沪剧的发展是随着时代发展的,也会在争争吵吵中发展的。目前茅善玉的担子很重,希望更多的人能理解她,支持她,相信她的事业会成功的。

参与人数 4 威望 +20 收起 理由
芸倩 + 5 非常喜欢茅茅!
婉君 + 5 她很好
我名阿蔡 + 5 理解万岁
上海小步 + 5 茅茅演繁漪有她的特色——冷艳!很喜歡呀!.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20

大神点评26

陈树伟 2012-3-27 20:16:4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四句唱词,四个韵!是名作家的原作?还是你记错!?肯定是后者。最最基本的道理,唱词要押韵,名作家会不懂?不辯自明,。教授先生的水准领教了!千有理万勿错.強词夺理,还要冒充金钢鉆.是你给众人塑造的型像!这不算是骂人吧,,我早就讲过;对你这样的人物极为关注.是我的职业习惯.将来若能在舞台上扮演一个类似的角色很有用!我专演反派的.多-点生活积累好。关注是学习没错吧!上段时间忙,很少关心你"上串下跳"的表演;东骂(码)几句,西骂(码)几句,东-棒西一棒,絲毫容不得別人对茅善玉的理解及那怕有半点的肯定。在"非议"二字上还缠个不凊,心中有鬼啊,对号入座了!原本出来想看看你所写的"茅善玉艺术糸列"的论文,及格的话,由你曾封过我的权威,给你摘帽一-"倒茅唯一人"除其他人,对你曾封我的这"权威"二字我认了.权威劝你去学一学+八辙音韵,对你今后写戏曲剧本有好处.身为教授级别的人士更不能有疏忽,否则太丢脸了.再強词夺理也无济于事!(由于你先用"跳出来"三字,我才回敬你"上串下跳"不过份吧)我有空会常来光顾沪剧网的,你不要说"你又来了"噢,多一点爭议,按你说法沪剧在争议中发展,。我也不希望看到你所领教过的越剧大打出手!我相伩沪剧网不会!祝你快乐长寿!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我名阿蔡 2012-3-24 16:17:31 显示全部楼层
三好学生 2012-3-24 16:24:24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blogfeiyunpu 2012-3-24 23:44:32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楼主不要用非议这样的字眼。

沪剧界的争议远不能和越剧界大打出手相提并论。

对于沪剧的发展那一句话,改为在争议中发展更好。
博客飞云浦
blogfeiyunpu 2012-3-24 23:56:0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logfeiyunpu 于 2012-3-25 00:02 编辑
dinmao 发表于 2012-3-24 13:36
《雷雨》中繁漪是众多名家争演的角色,茅茅演繁漪有她的特色——冷艳。ZZW网友上传的帖子中第一张照 ...


我刚才特地再去看了一趟那张照片。回想一下为什么我看剧照和视频时没有产生这样的印象。

冷艳两字——美艳则是够美艳了,可以说是我所看到的扮相最年轻最美艳的一个这样的沪剧女主角周萍的情妇周冲的母亲。

冷则不足。

所谓冷艳,典型的例子可以举出卧虎藏龙里面玉娇龙纵身跳下武当山的那一刹那神情,以及筱爱琴还有万馥香扮演江雪琴下半场出场时演唱那四句唱词时的神态。

四句唱词我记得是——

黑夜将晓风更紧
残冬欲尽雪更寒
风雪狂处战歌起
红梅含笑迎春天

不限于这第一张剧照,可以看整体视频。

假如说从整体来讲体现了冷,那么老丁更冷,小马小陈都未必不冷。

从冷不冷这个视角来评价,这个脚色不可能热起来。因此,谈到冷字,绝非特色。
博客飞云浦
金色的沪剧 2012-3-25 00:13:07 显示全部楼层
是唱欢老枪老调也吧,还是唱沪歌,或改唱复合试沪剧 等等 ,,   任何名称随意叫.  在市场经济中 没有理解万岁。在市场体系里,市场不是慈善机构,  要发掘市场要的东西,而不是多去理解不成功的尝试。

走到高校去,特别是名校,观众的层次起了变化。 有让大学生成为沪剧戏迷,掏钱来看养沪剧
除了《雷雨》,《日出》 还有啥个戏能支撑呢?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小茅茅 2012-3-25 14:27:15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茅茅!!!谁说进高校只有<雷雨>和<日出>?
lujunwen 2012-3-25 19:40:42 显示全部楼层
婉君 2012-3-25 22:05:59 显示全部楼层
Even  in  death , our  love  goes  on ...
chen9001 2012-3-26 09:48:33 显示全部楼层
赵先生在7楼"点评"栏所提到"人沪"60年代的这台小戏是<八连之风>.歌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
龚山荣 2012-3-26 09:50:55 显示全部楼层
秋高气爽重阳日,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陈树伟 2012-3-26 10:02:2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你回忆的四句唱词是否有误?第-句,黑亱将晓风更紧(根靑韵)苐二句,残冬欲尽雪更寒(鹃圆韵)第三句,风雪狂处战歌起(几溪韵)第四句;红梅含笑迎春天(天仙韵)共四句,出现四个韵脚,还叫唱词啦?顺口溜还不如呀!再回忆有误,这是最基本的常识,难怪你的......!!!对不起直话直说了。呵,呵...
blogfeiyunpu 2012-3-27 01:04:4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陈树伟 的帖子

很简单,怎么回答你请去问歌剧原作者大名鼎鼎的阎肃先生就是。

还有,你不是不准备搭理了吗?怎么又一次跳出来啦。

可见你的文化水准如何,对戏剧文化的感受力有多少。

按理,你应该是知道歌剧原著的,沪剧就是由此而改编。
博客飞云浦
cbl625 2012-3-27 12:02:18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沪剧才会成长和发展!
ABCDFG 2012-3-27 13:37:35 显示全部楼层
因帐户等级限制,无法添加超过10人好友,望各位谅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dinmao

34
粉丝数
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