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推荐子归老师的文章《讨论问题时心态要平和些》

来源: 白水 2010-8-2 00:28:2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推荐子归老师的文章《讨论问题时心态要平和些》:
“昨天在网上看到几篇帖子,有说韵脚的,有说改字的,把几个事放在一起说,有点分不清了。
其实∶
一、说韵脚的要沿用老韵脚,懂一点当然好,但死扣也束缚了自己,何况韵脚是可以转的,一、三、五可不论,一、二、四押,到第五、六、八转韵也是有的。再讲即使上海方言也有地域发音不同而押韵也不同,东、西乡的咬字即有不同,老韵脚也难押明白。
二、改字在现在可能尊重一下编剧,但在实践中是很少不改字的,导演改字、演员改字都是司空见惯的,编剧如不许改字,谁还想排他的戏?总之,只要改得有理(当然也还是各有各的理),改字并不罕见,更何况在演出中还有每天在改的事,有的是越改越好,有的是翻来翻去改,还有的是演员临时上场昏,急中改字,所以也要一事一议,不应统而言之。
三、对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争论不休的,争论不休是由于传统派总是认为传统不能改,经典不能动,而创新派总是对传统的一成不变不满,而要创新到让传统派满意也不容易,因为人的弱点就是既喜新厌旧,又厌新怀旧。但是创新永远是主流,传统永远是遗产,不能一直捧遗产过日子,其实大家都明白,传统派也明白,不然沪剧就滩簧一百年试试,还会有现在的丰富内涵吗?
四、讨论问题时心态要平和些,尤其是各说各的理时,更要注意口气,不要把对方都当小学生看不起,讨论问题中摆老资格,自以为见多识广,那是不利于讨论的。”
子归老师原文于2010-08-01发表在他的《个人主页-日志》
参与人数 9 +45 收起 理由
芸倩 + 5
老番三 + 5
杨囡囡 + 5
水乡 + 5
zxhanmimi + 5
冯国跃 + 5
lujunwen + 5
xiangsheng1947 + 5
沪剧粉丝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45

大神点评14

白水 2010-8-2 00:30:53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子归老师的文章《讨论问题时心态要平和些》:
“昨天在网上看到几篇帖子,有说韵脚的,有说改字的,把 ...
白水 发表于 2010-8-2 00:28



子归老师的这篇文章,如明镜,可鉴人。
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平等待人,令人心悦诚服。
完全支持子归老师的这篇文章,他是站在辩证的,唯物的,发展的立场上看待这些问题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绝对地看待它。就事论事,一事一议,不摆老资格,宽容,理解,探讨的口吻才能令人心悦诚服,才是讨论的前提。
参与人数 5 +25 收起 理由
芸倩 + 5
杨囡囡 + 5
zxhanmimi + 5
lujunwen + 5
白水 + 5 尊重 坦诚 宽容 理解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25

过客 2010-8-2 11:42:58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lujunwen 2010-8-2 13:20:24 显示全部楼层
子归老师的文章写的好。白水老师推荐的也好。
zxhanmimi 2010-8-2 15:09:01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白水老师推荐了子归老师的文章《讨论问题时心态要平和些》。真象5楼说的那样:子归老师的文章写的好。白水老师推荐的也好。谢谢!
水乡 2010-8-2 15:38:37 显示全部楼层
子归老师的写的好,白水老师推荐的也好,《讨论问题时心态要平和些》。
镀金少爷 2010-8-2 16:51:2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镀金少爷 于 2010-8-2 16:52 编辑

,《讨论问题时心态要平和些》。完全同意,对的。
听过大家的议论能使大家明白一些沪剧所走过的路程,消除一些模糊概念,对我们喜欢的沪剧有所学习和收获,那样的讨论才有意思。要是讨论讨出【冤家】俺第一个退出,呵呵
支持子归老师和白水老师的此贴。
要学唱戏,先学做人。
2yd 2010-8-2 18:02:14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讨论,就是在提出自已论点之时,讨要他人的不同或相同看法,一起参与议论,纠偏补正,使自己的论点更完美。对任何事没有想法是缺乏责任感,拒绝不同意见是唯我独尊,有想法又虚怀若谷者,才是最能进步的。本帖这种民主讨论的方式很好,支持楼主和文作者。
华雨文 2010-8-3 01:39:31 显示全部楼层
可变之处要变,不变之处是原则。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白水 + 5 道-以不变应万变,可变则变。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5

雁声 2010-8-3 19:42:13 显示全部楼层
我或许是属于子归老师说的传统派,我觉得传统派并不是排斥创新,创新的前提应该是把传统继承好了。怕就怕把传统丢了,或者说传统继承不好,把脱离沪剧原有的规律的做法美其名曰是创新。
我最反感有些演员大言不惭的说:“我的唱是吸收了丁派和石派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而形成的。”说实在的,我是听不出她的唱里有啥丁派、石派的味儿。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白水 + 5 怕就怕把传统的根丢了。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5

雁过留声
2yd 2010-8-4 06:18:1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yd 于 2010-8-4 06:25 编辑

支持11楼的看法。首先要肯定努力比不努力好,天天打牌叉麻将的肯定没出息。但努力是有二种形态的:一种是劳动模范式的,不怕苦、不怕累,逢场必到,千遍重复,重参与,轻提高,自我感觉特好,此类人通常自大,自视甚高。另一种是学习式的,每参与一次,都要细细总结,查找与名家差距,修正自身不足。学习式的朋友通常谦逊,无虚妄自大的想法,真正的名家,通常出于此类人。
贝贝 2010-8-4 19:44:13 显示全部楼层
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平等待人,令人心悦诚服。
雀鸣轩 2010-8-10 16:06:26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最近戏迷交流谈了很多关于板。韵。字眼等多方面的交流,对我们学习提高,非常有帮助。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白水

40
粉丝数
35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