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红丝砚传奇》

来源: blogfeiyunpu 2009-4-3 21:36:4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场次

第一场:赐砚
第二场:奉砚
第三场:进砚
第四场:题砚
第五场:辩砚
第六场:诬砚
第七场:毁砚


出场人物(以出场先后为序)

太监,简称监
康熙,简称康
曹寅,字子清,江宁织造,简称曹
何谨,原为曹寅书童,出场时为管家,简称何
伺砚,曹静如贴身丫环,简称伺
曹佳,号静如,曹寅长女,简称如
李氏,曹寅之妻,曹佳之母,简称李
秋月,李氏贴身丫环,简称秋
周梅諳,织造府清客,简称周
吴永初,织造府清客,简称吴
郑右图,织造府清客,简称郑
王士珍,织造府清客,简称王
平郡王府家丁若干,简称丁
讷而苏,平郡王,简称平

第一场:赐砚


场景:畅春园
时间:曹寅进京述职之时


大幕拉开。

太监上场。

康熙上场。康熙在太监环伺下,安座后接唱。

康唱:
三藩平,
四海靖;
五谷丰,
百业兴;
万邦来朝,
八方咸宁。
两厢忠臣并良将,
文功武略各样精。
教化江南,
安抚民心;
盐政织造赖一人——
便是那总角之交曹子清!
(接白)着江宁织造曹寅觐见。

监:圣上有旨,着江宁织造曹寅觐见哪!

曹寅在幕后唱:
沐圣恩奉皇命述职回京——

曹寅上场。

寅唱:(边圆场)
天子诏,
体民情;
臣子报,
陈忠心。
一路风尘,
哪顾艰辛;
未及将行装安顿,
急忙忙把圆明园来进。

曹寅作进园状。

寅:微臣见驾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平身。

曹寅伺立一旁。

康:子清,此番朕召你进京,特为嘉奖你忠谨慎密,四字俱全。更兼刊印《全唐诗》深获朕心。现将案几上这一方端砚钦赐予你,带回金陵也好让它代朕与你朝夕相伴。

寅:蒙圣上恩赐,臣肝脑涂地没齿不忘。

康:起来,朕还有话对你说——
(接唱)
文房四宝砚居末,
卿简在帝心位第一。
期许子清替皇家考察民意,
须知我视卿家为膀臂。
(接白)端砚端砚,褒奖子清你行端执严;若有密执,务必直言。

寅:臣谨记在心。

康:这区区一方端砚尚不足以表朕的心意。子清,朕还有额外恩典。上次巡行江南之时,我那保母你那孙氏太夫人尚是健在。记得她曾提及有一个孙女,德容言工皆为上乘。她今年年岁几何?

寅:年方二九。

康:哦哦,已然过了待选秀女之期。不知可曾许配人家?

寅:待字闺中,尚未婚配。

康:朕今日指婚,让大清铁帽子王与卿家联姻。(曹寅闻言一惊)来啊,曹寅你且听了——
(接唱)
女大当嫁男当婚,
莫教青春年少来辜负。
平郡王讷尔苏——
英姿才俊,
堪为东床婿。
相配你女,
二难并,
四德具;
择吉日,
选良辰,
迎她来京都!
(接白)传旨——朕指婚江南织造曹寅之长女许配于平郡王讷尔苏为福晋。

寅(跪拜):谢主隆恩。

康:哈哈哈哈!

大幕合拢。
第二场:奉砚


场景:江宁织造府衙内庭
时间:上场后数日

大幕拉开。

二道幕前。

何谨上场。

何(念):
奉了主人命,
江宁报喜信。
日夜赶路程,
快马加鞭回金陵。

何谨圆场下场。

二道幕升起。

曹佳和伺砚一并上场。

如唱:
风和日丽,
万花娇艳,
姹紫嫣红,
尽皆开遍。
女孩儿家,
恰似那骨朵般,
能有几夕新鲜?
赏心乐事,
良辰美景,
终又是个奈何天!

伺唱:
小姐小姐休烦恼,
听我来把耳闻告。
太太在老爷行前有关照,
让他到京城乘龙快婿找!

如(佯怒):呀啐,你这丫头,又来多嘴!

伺:好好好,我不多嘴,我不多嘴!小姐你看,那儿飞来一对蝴蝶,多好看啊。让我们去扑来玩耍,快来啊!

主婢二人边扑蝶边下场。

秋月和李氏上场。

秋(念):
奉了天子令,

李(念):
老爷去应诏。

秋(念):
走了这多时,

李(念):
心内好焦躁。
(接白)啊,秋月,想你老爷走了这许多时候,也未曾有音讯捎来。连日来,我这眼皮子乱跳,不知是凶是吉?好不叫人心焦!

秋:太太您是左眼跳还是右眼跳啊?

李:两只眼睛都跳啊。

秋:这左眼跳财右眼跳祸,两只眼睛一起跳末,秋月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是啊是啊,祸福难料噢。秋月,我视你为心腹,也就是喜欢你这忠心实言。不像前堂那班清客,只知道一味地哄老爷欢心。

秋:老爷养着那班清客,也是为着江南才子文人来往好有个应酬。不是有个典故叫做“千金市骨”吗?

李:秋月,你跟着大小姐读书,倒也懂得这许多典故?

秋(害羞地):啊呀,太太您啊——。(正经地换个话题)哦,我说呀,老爷官运亨通,此番应诏进京述职,主母您为何却要长吁短叹?

李:秋月,你那里知道哦——
(接唱)
休要看,
你老爷脸上好尊荣;
看不到,
他人背后几多愁容。
只因为——
万岁爷南巡银子花得似流水淌,
我曹家几回接驾闹亏空。
虽说是圣上待他情分浓,
却也难——
难补得起(这)偌大窟窿。
苏东坡曾说道——
高处不胜寒,
爬得高就怕跌得鼻青脸又肿。
更何况有多少人来眼红,
总担忧有朝一日会失宠!

秋:是啊,老爷若是不去做官,写写诗填填词谱谱他的曲文,那该有多潇洒!

李:唉,真是个傻气丫头!

秋:我才不傻气呢!要我说,太太您还有一桩心事……。

李:好啊,你倒说说看!

秋:那是为了小姐!

李:这个鬼丫头,倒真的是被你猜着了。唉,这也是我的一件心事哦。
(接唱)
满汉之间不通婚,
八旗子弟又多半性愚笨。
我等来自正白旗,
包衣人家——
终究是奴才身。
给皇上当差为本分,
哪里有什么好前程。
京都流传有笑话,
(秋月插话:可是说的“树小房新画不古,其人必是内务府”。)
附庸风雅岂不闻!
我曹家三代在金陵,
江南文风最鼎盛。
虽不是钟鸣鼎食称大家,
也算得诗礼簪缨有学问。
小姐她生长在书香门第内,
到哪里去找这个乘龙快婿新官人?

秋:太太,正说到曹操,你看曹操就来了。

曹佳伺砚一并上场。

如:女儿见过母亲。

伺:伺砚见过太太,见过秋月姐姐。

李:啊,女儿,适才你们在花园里做些什么?

伺(抢着回答):回禀太太,小姐和我扑到了两只蝴蝶,可好看啦。

李:那蝴蝶呢?

伺:又给我们放掉了。

李:好,好,放掉了的好。后来呢?

伺:后来么?后来小姐她到了楝亭里坐着,出了一会儿神。我们就回来了。

秋:啊,小姐待在楝亭之内默思,可曾有诗作啊?

如:无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哪里来的诗作?

秋:我就知道,小姐作的诗么,是放在心里啦,不肯拿出来让我们看!

李:唉,秋月,你这个学生哪有这样和老师说话的?

秋:就因为我是学生子,所以才追着要看老师的大作呢。

何谨上场。

何:见过太太小姐。

李(一惊):啊,何谨,你怎么回来了?老爷他人呢?

何:老爷有特大喜讯,故而命何谨星夜兼程赶回金陵。

李(放下心来):喜从何来?

何:啊呀,太太啊——
(接唱)
特大喜讯从天降,
康熙爷指婚——
小姐她飞上枝头作凤凰!
(接白)将我家小姐许配于平郡王讷尔苏为福晋。

李(闻言起立):何谨,你,你没有弄错?说的是大福晋?!

何:正是大福晋!(李氏跌坐在椅子上面)圣上特命梁九功梁公公前来颁旨。老爷待公干完毕,将同梁公公一起返回金陵。

曹佳闻言掩面欲行退场。

何:小姐慢走,这里还有圣上钦赐的一方端砚。老爷言道,让小姐收藏!

何谨捧出端砚,跪奉与曹佳。曹佳领头,跪着接过。李氏等一并依序跪在曹佳后方。

追光打在曹佳手里高高捧着的端砚上面。

大幕合拢。

第三场:进砚


场景:江宁织造府花厅
时间:曹寅自京返回金陵之时


大幕拉开。

二道幕前。

周梅諳吴永初郑右图王士珍四位清客上场。

周唱:
梅枝柳梢,
活蹦乱跳,
喜鹊儿哇——喜鹊喳喳叫。

吴唱:
江宁织造,
合府上下,
个个是呀——个个脸带笑。

郑唱:
明修鹊桥,
巧蘻红丝,
有啊有啊——皇上做月老。

王唱:
牛皮吹不爆,
马屁拍得好,
混哎混哎——混得巧妙手段高!

四清客一起对幕内:有请老爷!

二道幕升起。

曹寅上场,何谨随同上场。

四清客同步上前致礼。

周吴郑王: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寅:同喜同喜。

周:小姐今蒙圣上指婚为平郡王嫡福晋,真是贵不可言哪!

吴:平郡王系四大贝勒岳托之后,和一般的王爷不同,那可是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哎!

郑:听说万岁爷御赐端砚一方,老爷您又该题有新诗啦!

王:老爷您该当为小姐准备嫁妆,若有我们效力的地方自当遵命!
(接唱)
钦定大清会典上,
写得明——
郡王福晋朝冠顶镂金;

郑唱:
东珠需嵌八颗整,
吉服褂,
前后绣着四团五爪云龙行!

吴唱:
织造衙门出王妃,
有的是,
顶级能工巧匠敢不尽心!

王唱:
依我说,
镇扬厨子备一个,
随福晋陪嫁上帝京。

寅:哦,哦,免得小姐——现今是福晋了——念想镇江肴肉南京板鸭。

郑唱:
好东西,
一提起来口舌生津,
苏杭两地蜜饯加工精。

寅:那得开一个长长的单子才行。

吴唱:
别忘了,
还得聘请山子野,
把王府花园改造成江南胜景。

寅:聊补思乡之情,倒也十分地要紧。

周梅諳一直在一旁冷眼相看不发一言。

寅:啊呀,周先生一向高明,何以教我啊?

周:东翁在上,以小可之见,这些吃的穿的玩赏的都只是微末之事不足挂齿。

其余三位请客一起叫起来:怎么?!我们说的都是微不足道?!

周:东翁啊——
(接唱)
金陵造塔,
贵在塔尖顶,
画龙收笔,
难的是点睛。
织造府衙出王妃,
特大恩典铭记在心。
陪嫁中——
镇宅之宝最要紧!

曹寅和其他三位清客:镇宅之宝?!

周唱:
八大贝勒,
共襄义举,
遥想当年在盛京;
平郡王爷,
执掌镶红旗,
需得要有宝物来相应。

曹寅和其他三位清客异口同声:是何宝物?

周:在下刚刚自友人处觅得一方红丝砚,进献老大人以表敬贺之意!

寅:哦,哦,青州红丝砚乃鲁砚之最,世不常见。倒要一观此砚风采。

周梅諳奉上一方红丝砚,曹寅接过。众人分立四方探头作围观欣赏状。

寅唱:
妙啊——
好一方红丝砚!
(场上众人伴唱:好一方红丝砚哦——)
入手温如玉,
色透红丝显;
华缛致密,
极尽其妍;
润美发墨,
砚堂内微微凹陷。
体自端方,
质地弥坚;
虽不能言,
下笔洋洋千万言。
镇宅之宝不虚妄,
堪为王妃陪嫁头一件!

周(矜持地):红丝石砚乃鲁砚之最优,唐宋时即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有“得此石,端歙诸砚皆置于衍中不复视矣”之盛誉。苏轼陆游钧曾引用《砚录》,盛赞红丝石:“文之美者则有旋转,其丝凡十余重,次第不乱。资质润美发墨,久为水所浸渍,即有膏液出焉。”

吴:啊呀,适才我细数之下,这红丝计有十七圈之多呢。

郑:确是宝物,不可多得的宝物!

王:不知这方红丝砚索价几何?

周:既为宝物,自然不能自掉身价。况且与镶红旗主平郡王爷尊贵身份相配,我那位朋友说啦——此砚当和田黄等价。

吴永初郑右图王士珍三位清客(倒吸一口冷气):和田黄等价?!

寅:镇宅之宝,自然非同凡物。

吴永初郑右图王士珍三位清客:那老爷,您倒是要还是不要?

寅:要!何谨,上秤,兑金叶子!

何:是。

吴永初郑右图王士珍三位清客呈惊呆状。

追光打在曹寅手里捧着的红丝砚上面。

大幕合拢。

第四场:题砚


场景:江宁织造府内书房
时间:上场后不久


大幕拉开。

曹佳在伺砚前导下上场。

如(念):
红叶离枝去,
青山入梦遥。
(接白)何谨他可曾向老爷要来内书房钥匙?

伺:何伯伯他已经将内书房门打开,专候小姐,哦,专候福晋前去浏览。

如:此乃老爷缮写密折的禁地,你且回房去吧。

伺:丫环我理会得。福晋您就慢慢地琢磨您的那首“别书斋”吧。

如(假意地拂袖):淘气!

伺砚转身做过鬼脸下场。

曹佳独自一人步入书房,圆场作巡视状。

如唱:
步寂寂书斋,
见隐隐月痕;
闻淡淡墨香,
觉朗朗书声。
想落笔如飞——
一撇一捺,
一竖一横;
点点滴滴,
勾勾划划,
紧紧连着那朝天门。
篇篇心血,
字字珠玑,
灯前月下化费精神。
祖父母,
老爹爹,
战战兢兢,
含辛茹苦奉至尊。
方使得蓬间雀,
飞上梧桐树,
做一个堂堂王妃金贵身。
谁言道,
包衣女儿人低微,
转眼送我上青云,
喜迎来一道圣旨出京城。
何曾随流水,
岂肯沾泥尘。
韶华休笑本无根——
一朝嫁与东风去,
世代沐浴玉露恩。

曹寅上场。

寅(念):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无声去润花。

曹寅进书斋。

曹佳迎上前来。

如:啊,爹爹,女儿正在此构思我的“别书斋”。

寅:何谨他早已禀报于我,(调侃地)王妃写的诗呢?可能念来听听?

如:啊呀,爹爹,你知道女儿素乏捷才,人家尚未完篇呢。

寅:完篇的可有几首了?

如:自“别妆台”始,至“别楝亭”终,共计三十六首。至今尚未过半。

寅(赞许地):以“别楝亭”为压卷之作,好,好得很哪!
(接唱)
秦淮碧,
蒋山青,
依依惜别在金陵。
苦楝树是你爷爷亲手栽,
一枝一叶寄深情。
它不学垂柳迎风舞,
它不似白杨骨子轻。
历尽苦难铭记心,
枝叶繁茂留余荫。
前人种树后人凉,
日后你嫁入王府成福晋,
决不能忘却织造府内一楝亭!

如:女儿自当铭记在心。

寅:可惜闺阁文字,不便流传在外。更何况你贵为王妃,越发不可。否则为父一定为你刻印。只是三十六首离别诗完篇之后,务必留下底稿。

如:我已应允秋月,给她留下“静如诗抄”。

寅:如此甚好。哦,我的好女儿,你快来看,这就是我重金购得的一方红丝砚。

两人走近书桌观赏红丝砚。

如:果真是一件宝物!

寅:平日之间,看那周梅諳为人忠厚老实,想不到竟被他大大地敲了一次竹杠!眼下红丝砚既已归属于我,于今托名祖砚,作为陪嫁物品之中头一等妆奁也好和镶红旗主平郡王相配。

如:多谢爹爹费心费力。我看这红丝砚脂脉相助墨光,又似年轮扩散煞是好看。想我们曹家既有此等宝物,爹爹,你的书斋何不更名为脂砚斋?

寅:唉,我的书斋原蒙圣上题名,岂容更改。脂砚斋这个名称果然出色,或者把它作为你在王府的书斋题名如何?

如:还不知道那郡王如何想法?不如留与弟弟他日后题名为好。

寅:倒也使得。有此宝砚,不可无诗。我倒在想以“红”为题,写一首咏红述事。《楝亭诗抄别集》即将刻印,也可以此为压卷之作。(来回踱步,做构思状)

如:如此,待我来用这红丝砚,为爹爹磨墨。

曹佳作磨墨状。在以下曹寅吟咏时注意到曹佳边亲手抄录边有插白。

寅(念):咏红述事——起句为,
(接唱)
谁将杜鹃血,

如(插白):杜鹃啼血——

寅(接唱):
洒作晓霜天。
客爱停车看,

如(插白):此乃秋叶,停车坐爱枫林晚——

寅(接唱):
人悲仗节寒。

如(插白):爹爹说的是苏武——“蹈其背以出血”;

寅(接唱):
昔年曾下泪,

如(插白):字字血泪——

寅(接唱):
今日怯题笺。

如(插白):红叶题诗——

寅(接唱):
宝炬烟消尽,
金炉炭未残。
小窗通日影,

如(插白):红烛炉炭,旭日临窗——

寅(接唱):
丛杏杂烟燃。

如(插白):红杏枝头——

寅(接唱):
睡久犹沾颊,
羞多自依栏。

如(插白):此乃红潮莲晕;

寅(接唱):
爱拈吴线湿,
笑润蜀丝干。

如(插白):可联想到红丝绳了;

寅(接唱):
一点偏当额,

如(插白):也不光是女孩儿家——

寅(接唱):
丹砂竞捣丸。

如(插白):这是说的丸药;

寅(接唱):
弹筝银甲染,

如(插白):那是凤仙花汁——

寅(接唱):
刺背绣针圆。

如(插白):精忠报国!

寅(接唱):
莲匣鱼肠跃,

如(插白):专诸刺王僚,洒的都是英雄血——

寅(接唱):
龙沙汗马盘。

如(插白):西域宝驹汗血马;

寅(接唱):
相思南国满,

如(插白):钱谦益为那柳如是种下的红豆树——

寅(接唱):
拟化赤城仙。

如(插白):这我就不知道出处了。

寅;此乃传闻中的赤霞宫神瑛侍者。“红”的典故搜索枯肠写到这里,还是只有二十二句,变成了十一夹。这便如何是好?

如:五言排律,不必强求。以女儿之见,就以“拟化赤城仙”结句甚好。

寅:即如此说,就列于《楝亭诗抄别集》中,即日交付刊印!

如:我可要将它带往京城去的!

寅:哈哈哈哈!一定如期刊印。准保误不了你的佳期。

大幕合拢。

第五场:辩砚


场景:江宁织造府花厅
时间:上场后将近三月之久

大幕拉开。

二道幕前。

王士珍上场。

王:唉,想勿到啊,真是想勿到!迪格一瓢生意会得拨拉老周伊抢仔得去。单单说二成格佣金,就要到手足足有十四两四钱黄金。勿要搞错哎,是金子勿是银子!看得吴永初郑右图格两位眼睛里向冒火嘎。我呢,等勒里半边闷声勿响,肚皮里向倒有仔一个主意。看看今朝日脚差勿多哉,让我末走起来呀。

王士珍下场。

二道幕升起。

在二道幕升起的同时,幕后一叠连声地传来人来人往一片忙乱的声音。

(画外音)苏州织造府来人送礼!杭州织造府派人前来送礼!江苏巡抚衙门二爷驾到哉!藩台衙门二爷来格哉!巡盐御史差人来送大礼啦!

一阵乱哄哄的声音中,周梅諳吴永初郑右图三位清客上场。

周(念):
忙得汗淋淋,

吴(念):
肚里蛮开心。

郑(念):
为啥介起劲?

三位清客一起(念):
回头领赏银!

周:哎,我说老兄啊,今朝仔末,真是开了眼界哉。扬州盐商送来四幅玻璃屏风,介能阔介能高,上面格刻画真是从来也勿曾看见过歇!

吴:我是管记收礼格单子,一只手直到现在还是酸得来!(边道白边甩手)

郑:阿要气煞脱,我伲三介头末忙煞快,迪格王介里倒有多少天勿曾露面哉。

王士珍上场。

王:啊呀,三位仁兄,勒浪背后头讲我啥格坏闲话啊?

三位清客一起摇头: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三位清客一起询问:王仁兄啊,织造府出了王妃,有多少事情要相帮。我伲一日到夜忙勿过来,侬倒是躲清闲,跑到啥地方去啦?

王:三位仁兄啊——你们听我来讲,
(接唱)
贱内本是山东籍,
(三位清客一起插话:哦,嫂夫人是山东人氏。)
与她回转青州城。
(三位清客一起插话:娘家青州城。)
到处寻访有着落,
功夫不负苦心人!

三位清客一起:寻访失落多年的儿子?!

王:不要开玩笑!等老爷办完公事跟你们一起讲来。

三位清客一起摇头:噢,还要保密?!

何谨前导,曹寅上场。

四位清客一起作揖:参见老爷。

寅:四位先生免礼。连日辛苦,晚上宴请上元县,特请先生们出席作陪。

四位清客一起:东翁见召,一定遵命。

三位清客一起(对王士珍):你回青州寻访到了什么,现在可以讲了吧。

王唱:
老爷啊——
织造联姻郡王府,
天恩浩荡感肺腑。
红丝砚陪嫁镶红旗,
镇宅之宝耀门户。
我特地回转原产地,
寻访来——
(夹白)又一方红丝砚,
(接唱)
好成双作对配鸳侣。

寅:哦,这样末,就有一对红丝砚?

王:正是。(奉上另一方红丝砚)老爷你看,还是十八个圈圈呢。

寅(郑重地接过仔细端详一番后接唱):
玲珑剔透红丝砚,
熠熠脂光耀眼帘。
宝物成双人成对,
郡王看了定爱恋。
(接白)各位都来鉴赏鉴赏。

三位清客上前围观。

郑:啊呀,还多了一圈,倒真的是十八圈啊——

吴:恭喜老爷贺喜老爷,红丝砚成双作对,实在是个好兆头啊!

周(背白):哼!(拂袖)

寅:不知这方红丝砚索价多少?

王:我跟我那乡亲说啦,这是江宁织造府老爷奉女进京嫁到王府贵为王妃作为嫁妆之用,绝对勿好乱开价佃哦。

寅:那么,究属几何?

三位清客一起:是啊,究属几何?

王:他不要田黄之天价,只要牛黄之地价。

三位清客一起:那也价格不菲啊——

寅:镇宅之宝成双作对,还是值得的。来啊——

何:有。

曹寅正要开口,周梅諳上前拦阻。

周:啊呀,老爷啊——
(接唱)
田黄牛黄是两样,
宝物需要辨真假;
待等注入清水后,
验明膏液方不差!

寅:哦,周先生此话怎讲?

周:宋人唐彦猷所著《砚录》称道,红丝砚久为水所浸渍,即有膏液出焉。现今只要将红丝砚浸入水中一天,取出阴干,砚上若有滋润水气,此砚为真。

吴永初郑右图两位清客一起:若是没有呢?

周:若是没有,此砚为假!

寅:如此甚好。啊,士珍兄,可能暂留府内,后天即行交割可好?

王(强作镇静地)好啊,当然好啦!

吴永初郑右图两位清客一起:是啊是啊,真金不怕火——

周梅諳王士珍两位清客一起(一个高声一个低答):怕火不真金。

寅:来啊,将此砚捧入内书房,两块红丝砚一并浸入清水之中!

何:是。

追光打在何谨手里捧着的这一方红丝砚上。

大幕合拢。

第六场:诬砚


场景:平郡王府书房
时间:上场后不久

大幕拉开。

二道幕前。

王士珍上场。

王:唉,
(接唱)
晦气晦气真晦气——
偷鸡不着蚀把米。
三十六计走为上,
再要勿走来勿及!
(接白)想我王士珍,好勿容易把弟兄替我指了一条发财的路子,偏偏拨拉迪格断命格周梅諳撬脱!把弟兄搭我弄来格迪方红丝砚实在是摆勒拉羊身浪割开格伤口里向做出来格。伊讲搭做假格鸡血石一样,以假蒙真看勿出来噢。做出来看看倒真格蛮好格——一圈一圈还是十八个圈,好口采!啥人晓得西洋镜会得拆穿帮。害得我饭碗头也敲脱。现在末像只丧家之犬走投无路呃,想来想去还有个师兄勒浪京城刑部堂里厢当差。阿有啥吉人天相,投靠仔俚末让我再好混口饭吃吃。说勿定也能够帮我出一口恶气!

王士珍垂头丧气地下场。

静场片刻。

平郡王府家丁上场。

边走圆场边喊道:王爷回府!

平郡王府家丁圆场后下场。

二道幕升起。

讷尔苏意气风发地上场。

平:小王蒙康熙爷指婚,匹配江宁织造曹寅之女曹佳。想岳父大人圣眷正隆可为奥援,织造千金德容言工四字齐全。眼看佳期将近,好不喜煞人也!
(接唱)
遥望南天,
心驰神往;
圣上南巡,
数次接驾,
岳丈他来回奔忙。
驻蹕行辕,
恩宠有加,
曹家门楣好荣光。
更兼得——
江南佳丽,
玉雕粉妆;
钟山寒梅,
移植北国越芬芳。
平郡王府,
红袖添香,
但闻见书声朗朗。
庸脂俗粉哪堪比,
看我俩文武合璧,
谱写这锦绣篇章!

讷尔苏到书桌后坐下。

第一名领头家丁上场。

丁:启禀王爷,现有军机章京张大人派人送来密执一件。

家丁呈上一封信件后退下。

讷尔苏拆开信件,边看边摇头,而后紧张地站起身来。

平唱:
小军机送来密件——
心神恍惚大汗淋漓思绪彷徨!
缮抄底本,
一字一句,
字字句句,
密折条条奏圣上;
楝亭诗抄,
意存诽谤,
反清复明乱朝纲!
苏武牧羊念旧主,
岳母刺字太张狂。
爱新觉罗,
最是忌讳,
红赤碧血朱字藏。
老泰山啊,
老泰山——
我羡你诗兴大发挥羊毫,
我怨你词曲魁首欠周章。
本朝偏爱文字狱,
难道你——
恃宠而骄,
全忘了稍有错失枷锁杠!
(平郡王一拳打在书桌上。)

第一名领头家丁上场。

丁:启禀王爷,现有军机章京赵大人派人送来密执一件。

家丁呈上一封信件后退下。

讷尔苏拆开信件,立起身来边看边颤抖,读完后瘫坐在椅子上。

平:不好了,不,不,不好了啊——
(软弱地立起身来晃晃悠悠地离开书桌后接唱)
一波未平一波起,
一浪更比一浪高!
引经据典密折上,
条分缕析细陈告——
红丝砚隐含镶红旗,
意在压倒那御赐端砚不可饶!
(夹白)这可是天大的冤屈!
礼烈亲王,先祖啊,
(接唱)
回想当年盛京事,
你带头让贤史称道。
太宗登基坐天下,
镶红旗世代拥戴不动摇。
几曾有废贤立长誅心说,
几曾有以红压黄鬼花招。
道什么红丝砚为镇宅宝,
讲什么红红相配实在妙。
敬谢不敏需趁早,
这样的陪嫁我怎能要?!
火速修书心迹表,(回到书桌后面挥笔疾书)
六百里快递送织造。
(接白)来啊——

第一名领头家丁上场。

丁:王爷有何吩咐?

平:这里有书信一封,火速派可靠之人六百里快递送往金陵!

丁:是!

家丁恭敬地上前准备接过书信。

追光打在平郡王探身递出的书信上面。

大幕合拢。

第七场:毁砚


场景:同第三场
时间:李氏奉女动身进京之时

大幕拉开。

一派喜庆忙碌景象。

周梅諳吴永初郑右图三位清客上场。

周:忙了这许多时日,总算忙到头哉。

吴(话外有意):老兄侬可是没有白忙啊——

郑:真正白忙格人倒是王士珍迪只死胚,介闹猛格光景也勿曾有福气看着。

周:也是俚自家勿好,好怪啥人!

吴:今朝仔末,江苏三大宪统统要到码头搭平郡王妃送行。格格排场是真勿要谈起哦。

郑:烦请何管家搭老爷话起一声,三十六抬妆奁准备齐全。只等吉时良辰就好发嫁妆哉!

何谨在幕后应声:知道了。

周梅諳再踏上一步,探头对幕内:何总管啊,迪格江宁织造府祖传格镇宅之宝红丝砚搭仔老爷格《楝亭诗抄别集》统统摆勒浪第一抬头一只大箱子里向啊!

何谨在幕后应声:知道了。

周梅諳吴永初郑右图三位清客相互招呼着屁颠屁颠地下场。

何谨前导,曹寅从一侧上场。秋月前导,李氏从另一侧上场。

寅唱:
合府上下喜洋洋,

李唱:
奉女进京做新娘。

夫妻俩见面后安座。何谨秋月分立两旁。

伺砚前导,曹佳一并上场。(注意到两人均为旗装打扮,曹佳更是全副嫡福晋服饰。)

何谨悄然下场。

伺唱:
离别金陵情何堪,

如唱:
千言万语无从讲。

曹佳行进至曹寅李氏上座跟前。

如:女儿前来拜别二老。

伺砚抱来拜垫,曹佳准备跪拜。

曹寅和李氏急忙离座,下来搀扶。第一次拦住曹佳。

曹佳坚持要让二老上座,自行跪拜。

曹寅和李氏再次拦阻。

曹佳自行摘下头上把儿头(满族女子一种服饰)交付伺砚。

如:女儿坚请爹娘上座,容不孝孩儿大礼参拜。

曹寅李氏一起:这,这,这如何使得?

如:女儿尚未离开织造府衙,这是最后一次拜别父母,万望二老应允。以后,以后是再不能有此机会的了。(掩面作哭泣状。)

寅:既是王妃执意要如此,也罢,就是这最后一次!

曹寅李氏归座。

曹佳上前三跪九叩。伺砚随同大礼跪拜。秋月跪在另一侧。

如唱:
女儿拜别爹和娘,
此去何日能再回?!
包衣人家出身微,
堂堂织造,
赫赫威名,
其实原本是奴才。
于今我啊——
脱却奴婢命,
登堂入室作王妃。
入主王府掌中馈,
全仗了,
老爹爹朝里尽忠,
老母亲内庭教诲。
怨只怨——
往后礼制有定规,
恨只恨——
从今不能再跪拜。
今日一别关山远,
再不能承欢膝下来安慰。
此番一别天地隔,
有谁知何年何月能相会?
(唱完,曹佳膝行几步,扑在李氏腿上放声大哭。)
(接白)啊呀,母亲哪——

李:快快请起,你若再不起身,为娘就要给你下跪了!

曹寅李氏把曹佳搀扶起来。秋月也上前相帮。伺砚重又帮曹佳将把儿头戴好。

寅:啊,吉时良辰将临,祝王妃吉祥一路顺风。

何谨上场。

何:启禀老爷,平郡王爷差人送来急件。

寅:哦。何谨你速去款待。

何:我已让周先生他们接应。

寅:如此甚好。(边拆信边道白)想是我那乘龙快婿早已是等不及了,待我看来。

曹寅边读信边抖须。

曹寅读完将信递与曹佳。

曹佳接过边读边抖水袖。

(在曹寅曹佳李氏三人分别演唱以下唱段时,场上其余人等相应作焦虑关切状。)

寅唱:
啊呀呀,
弄巧成拙了啊——
想不到啊想不到,
想不到密执诬告我老曹!
砚石布红丝,
楝亭刻诗抄。
红丝砚连着镶红旗,
却成了翁婿意图合谋把反造?!
咏红叙事逞才藻,
偏成了满心牵挂朱家大明朝?!
苏武仗节,
岳母刺字,
都是那汉族儿女气节高!
相思系南国,
专诸刺王僚,
报仇雪恨曲意来表。
昔年曾下泪——
可说是,
委曲求全,
图谋不轨,
伤心人别有怀抱。
平郡王爷说得好——
雨露雷霆,
雷霆雨露,
追本溯源同根苗。
天威莫测须谨慎,
防患未然第一条!

如:啊呀,爹爹呀!
(接唱)
毕竟是——
翁婿情分如山高,
王爷提醒送快报,
来得正及时,
千万莫焦躁。
两样陪嫁速撤回,
捕风捉影是诬告。
防危杜渐,
亡羊补牢,
未雨绸缪更紧要。

李:秋月——
(接唱)
快命心腹去抬箱,
撤回两件需瞒得巧。

秋:是。

秋月疾步下场。

寅:何谨——
(接唱)
待等王妃上船后,
火速接洽改诗抄。
若是再版去刻印,
咏红述事绝不能要!

何:遵命。哦,老爷,那已经付印的初刻,也需逐一追回。

寅:对对对!逐一追回后统统给我打上墨钉。

何:是。

秋月上场。

秋:回禀老爷太太,诗抄和石砚在此。

秋月呈上这两样陪嫁物品。

曹寅接过红丝砚,递与何谨。

寅:速去砸碎!

何:遵命。

何谨下场后,幕后传来抡大锤击碎石砚的声音。

何谨上场。

何:回禀老爷,红丝砚已尸骨无存。

李氏接过诗抄,秋月拿来取灯儿点燃。

顷刻间,那本诗抄灰飞烟灭。

寅;何谨,速去把康熙爷御赐端砚取来给王妃添粧。这一方御赐端砚既是从爱新觉罗那里来,也就让它回爱新觉罗那里去吧!

何谨下场后复上场。

何谨恭敬地递上存放端砚的宝盒,曹寅接过后恭敬地献给曹佳。

曹佳庄严地接过,转身捧着存放御赐端砚的宝盒缓步向下场门走去。

伺砚紧随其后。

曹寅李氏何谨秋月依次排序跪送。

追光打在那只宝盒上面,并随之缓慢移动。

幕后合唱:
三春怎及初春景,
王妃洒泪金陵别。
祸福轮回谁预料,
岁在龙蛇贤人嗟!

合唱声中大幕合拢。


剧终。



备注:最末一句唱词“岁在龙蛇贤人嗟”是曹雪芹表兄曹佳长子平郡王福彭命相判词。在他撒手尘寰之后曹家陷于万劫不复之地,与在此剧中显示的鼎盛阶段恰好成为鲜明对比。
博客飞云浦

大神点评7

blogfeiyunpu 2010-1-14 07:32: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剧本已出版,以后再出版时将更名为《一方红丝砚》。
博客飞云浦
小月 2010-1-14 19:47:07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也有演出过吗
blogfeiyunpu 2010-1-15 00:48:14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哦。

这个专栏当初设立并不是只允许已经演出过的剧目。

我所理解的是也适合沪剧演出的剧目。
博客飞云浦
blogfeiyunpu 2011-10-27 03:17: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剧本已更名为《一方红丝砚》
博客飞云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logfeiyunpu

11
粉丝数
18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