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一个遗憾

来源: blogfeiyunpu 2009-12-18 07:15:5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倒过来先将散场之后——

本来应该往南走的,因为临时想起一件事去巨鹿路就朝北走了一段然后再反折回来。

于是,在售票处门口不远的地方,贴面就看到韩玉敏前辈。她正裹在一件风雪棉衣里往北步行。

看到韩玉敏前辈,很是感慨。

堂堂硕果仅剩的还能上台演唱的旦角韩派创始人,邵副院长夫人,来看自己的学生辈演出,散场后没有人相伴同行形单影只。实在感到凄凉。

如果,又是如果——如果邵滨孙还在,会这样吗?

又想到,没有韩玉敏的韩派唱腔,那袁派唱腔岂不是要大打折扣?!

为何至今没有人重视韩派呢?

演唱有关袁滨忠韩玉敏的唱段,袁派唱得中规中矩的不少,而对应的韩派却无人能够唱得。遗憾哪!

人微言轻,一方面是在那里说要流派,另一方面是漠视实际存在的一个流派。

那个独特的半音啊,为何没有人来继承呢?

跳到同样是戏曲学校的学生,传承上海海派京剧特色的盖派黄派接连两天夜场演出,热气腾腾。特别是江南第一旦的黄派,抢救般地传承。有两位梅派的青衣毅然地改学黄派。

正正好好,在梅派众多的阵营里难以杀出一重天,可在黄派的看家戏里凸现风采掌声不断。

对比一下啊。
博客飞云浦

大神点评2217

maylingsoong 2009-12-18 09:35:04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 演员就是很普通的人,不一定要前呼后拥的呀。平淡才是真,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偶尔。7月份那场,我见到好多人陪韩老师呢。
blogfeiyunpu 2009-12-18 21:29:39 显示全部楼层
哦,是吗?

当时确实有一种悲凉。

我加以发挥的不仅是那形单影只的孤独,而且是在此再次呼吁韩派的确认和发扬。

韩派有独特声腔有代表剧作著名唱段,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传人,

如果设想我是一个沪剧非杨派青年女演员的话,与其硬要去模仿杨派还不如去学学韩派,唱好那个半音就能自成一格。
博客飞云浦
上官凡岑 2009-12-27 15:59:09 显示全部楼层
袁和韩当年观众称为[巧克力]和[奶油可可].文革中韩成了黄色歌曲霏霏之音.但正是这特有的声腔一度迷倒了多少青年学生.散场后仍水泄不通.挤在出口要签名...记得一次黄爱中学袁派演唱会.桃李颂中慧英扮演者是严蓉.[敌人又开出了黑名单....]她模仿韩老师.唱一句全场鼓掌短短一段唱几次掌声响.没有啦啦队.而是观众自发而曝的.苗家儿女.少奶奶扇子.南海长城.桃李颂.全国弟一个李铁梅..她早己引成特有声腔.可惜袁英年早逝.迫害至死.少了搭挡.又过这十年.铁梅成了李奶奶.但她的声腔却没被遗忘.当年红珊瑚一段[十九年随爹爹乘风破浪.渔家女从耒是照海梳桩.今夜里我珊妹面对明镜...]太动听了.版主是否可从电台资料中觅一下是与吴乐声一起摇船的那段.包括红灯记的归家...这就是韩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logfeiyunpu

12
粉丝数
18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