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沪剧文化
›
沪剧史考证之一 东乡调初考
返回列表
沪剧史考证之一 东乡调初考
[复制链接]
来源:
子归
2016-8-30 08:39:56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子归 于 2016-10-4 14:32 编辑
东乡调初考
现在的说法是:东乡调是沪剧的来源之一。但史实究竟怎样?
在史料中,东乡调只有很少的几条,所以已知的只有查禁花鼓戏时涉及东乡调,早期沪剧前辈唱东乡调的史料更少,唱花鼓戏和滩簧的居多。
先查考一下东乡调的形式。
东乡调究竟怎样的形式?从现存一张老唱片——潘雪艳、潘雪芳两位潘家姐妹唱的东乡调可知,东乡调和紫竹调、寄生草一样,是一种曲牌调式。而从潘家姐妹唱的东乡调还可听到这是有无锡、松江口音的,与现有说法的浦东(如川沙、奉贤东乡)在地域上、语音软硬上有明显不同。
从文献上查到,1939年的一本时调书上有东乡调,有这样几句:
六月炎天绝了风,俏佳人避暑在房中。
身披蝉翼轻纱衫,斜倚凉床懒绣工。
并注有:工调、流水板,此间只有板并无工尺,字句皆自由唱。
以后就基本没有了。而查现在整理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和江苏卷,都无明确的东乡调曲名。即使有传说“东乡调出自无锡东乡”,但现在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中也无东乡调痕迹。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中有东乡山歌和西乡山歌,并明确说东乡山歌在上海县,而这又与川沙、南汇、奉贤这三地无关。
同时在田头山歌较兴盛的奉贤也不见东乡调这一曲牌,可见田头山歌中无此调名。但奉贤的山歌调查材料说:当地也有东乡(奉城、平安、四团、头桥、泰日)和西乡(江海、金汇、三官、青村、钱桥、肖塘、新寺、庄行、邬桥)之分,又说:东乡语言硬,西乡山歌东乡人难学,但东乡人会唱小调。
还有是根据东乡调唱片的松江口音分析的,或许是松江县的东乡有东乡调,但现有文献还无明确证据。不过过去有松江“西帮”一说,如这是一个方位概念,那东乡调会是松江“东帮”的别称吗?当然“西帮”概念还有一解是有“东帮”(川沙、南汇)和“北帮”(宝山)这两帮唱派。
曾经看到有唱东乡调的宁波人被捕的史料,也猜想或许是从宁波东乡传来的,但现有文献也无明确证据说宁波滩簧有这个曲调。
根据现有文献分析,东乡调应是一种曲牌调式,其内容才是当时官府所要查禁的,而所唱的内容现在大部分已被毁灭失传,小部分或可从吳歌及所谓淫词、淫戏中去寻觅。
如说东乡调这一种曲牌调式是从花鼓戏和滩簧的曲牌中衍生出来,则要求教于有关内行,来核实一下花鼓戏和滩簧的曲牌中有无相似的曲调。因为有些曲调在发展过程中是异名同调,如周璇的《天涯歌女》出自苏滩《知心客》,上海说唱的几段名曲出自《游码头》和《哭妙根笃爷》,所以研讨东乡调的原始状态对了解历史真相是很有好处的。
再来查考一下东乡调的衍伸形式。
因为另有一张印着上海东乡调的1920年高亭唱片是丁少兰、
丁婉娥
唱的著名本滩《卖花球》,这已是本地滩簧的“九计十三卖”之一了,这时的东乡调已是本地滩簧的别名或前称,可见当时这一称呼应是另有原因的。
我的猜想是丁少兰是川沙人,其师施兰亭是上海县人,算浦东东乡在地域上也是可以的,他们当时的活动范围也在浦东和上海东门外十六铺,沿用东乡调这一牌子应在本地滩簧之前。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解释东乡调是沪剧的来源,我想也应是合理的。
综观上述两种现象,大致可明白东乡调原先是一种曲牌调式,可由各地人填词演唱,这才有官府以淫词名义查禁,于是才有被捕的唱东乡调的人中有各地人的状况。而由演唱东乡调而演进到本地滩簧时,虽仍有官府不时查禁,但查禁的逆反状况也有商业效应,这也是东乡调这块牌子屡禁不绝,而唱本地滩簧者仍不愿放弃这块牌子的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4
frankwyj
2016-8-31 10:14:30
显示全部楼层
钦佩老师对沪剧史的辛勤研究。分享啦!
今天无意中翻到了剑鸣老师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报道“祝贺艺华沪剧团成立”的新闻。现在十个年头过去了,果然如当时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资金支持,剧团难以生之存。如今广大沪剧爱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朱妙其
2016-9-19 17:04:0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6-9-19 17:15 编辑
可否从大江南视角看,松江,上海正是"东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雁声
2016-10-4 13:09:38
显示全部楼层
子归老师是真正在研究沪剧历史,佩服。
雁过留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老戏单
沪剧视频
戏迷交流
沙龙汇总
沪剧资源求助
票友翻唱
无私奉献奖
无私奉献奖
本站精英
本站精英
热心会员
热心会员
优秀版主
优秀版主
子归
好友
发布
30
粉丝数
40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