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从沪剧院排《魂断蓝桥》再谈沪剧流派的传承和发展

来源: gonghs 2014-3-12 20:06:3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沪剧院青年团排《魂断蓝桥》,茅院长对唱腔不满意,觉得是一个味道,说:“你说是唱歌也可讲,只不过是上海话的歌。”沪剧变沪歌,问题大了!
  茅院长还说“今天年轻一代演员的唱法趋于同质化,个性的东西没有了,对人物塑造是很有伤害的---我觉得一个剧种的流派还是很重要的---戏曲的流派是剧种发展的基础,基础弱了,怎么谈发展。”  说得对啊,可惜迟了多年。
  沪剧流派淡化趋势早出现了。几年前我在此沪剧网发过帖子。沪剧院在丁是娥那代人时期,男腔邵、解、王;女腔丁、石、筱为主;袁、杨派较少吸收。那代演员唱自己的流派,做功又好,演一部戏红一部,本钱足,事业兴旺,又因较多考虑创新,忽视了要求下一代对流派的传承。
  茅善玉那一代1974年的戏校生,79年进团,从此后在老一辈的培养提携下纷纷挑起大梁,出演主角。茅从《一个明星的遭遇》开始,演出几十部舞台剧和电视剧,越演越红。
  茅师承丁,孙徐春学王。他们底子扎实,嗓子好,形象好。正值刚改革开放,配合时代的新戏多,适合青年观众的戏多,喜欢流行歌曲的人多。沪剧院又出了一批既懂沪剧又懂音乐的作曲家,如汝金山、万智卿等,所以茅、徐这对“金童玉女”的许多唱段,已不再墨守成规死搬传统流派,而融入了大量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年轻的演员,年轻的角色,充满新气息的唱腔,征服了年轻的观众,也使老观众也爱上了他们优美的旋律。他倆主演的许多唱段迅速流传开来,沪剧迷争相学唱。此后,茅、徐在沪剧院实际上已自成一派,沪剧院作曲也多吸收他们的行腔特色。到了近年,沪剧院为茅量身定做的几部大戏,如《露香女》、《董梅卿》、《瑞珏》等,更是充分地展示了茅的风格。依我之见,也可称“茅派”了。只是碍于王、杨、韩等前辈尚在,还可能有其它的原因,而未能推向公众。沪剧院按部就班现先推韩派,与此不无关联。
  话说回到开头,茅今后不可能老演自己一人撑台面的戏了,也不能让吉燕萍老演她的戏。年轻一代排新戏,女的全学茅,男的全学徐,功底不够,一个腔调,能吸引观众?能传承沪剧?茅急了,要求结对拜师收徒学流派。她承认在她任上可能已解决不了传承流派的问题了,但现在做总比不做好。
  我认为:1 流派是戏曲的核心,失去流派就失去味道,失去魅力。
    2流派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丁、邵、王等那一代流派都是在继承前辈流派的基础上形成的。
    3不懂老一辈的流派,不可能创新流派。不继承,谈不上发展。老流派不能流失,否则就没有新流派形成的基础。
    4经典流派唱段有生命力,可传唱很久。老唱腔如同陈年老酒,百听不厌,是祖传瑰宝,有传承的必要,也是吸引当下观众的卖点。
    5新编唱腔再好听,也不能清一色,要吸收老唱腔的韵味,要逐步革新。一台戏要流派多样,新老俱有,才能满足观众欣赏要求。
  以上个人看法,欢迎指正。
参与人数 10 威望 +50 收起 理由
滩簧西乡调 + 5 ”流派是戏曲的核心,失去流派就失去味道,.
517838318@qq.co + 5 赞同!
xiangsheng1947 + 5 精辟!
包老戏迷 + 5 精辟深刻|
约定人 + 5 赞!
龚山荣 + 5 赞!
仙人球 + 5 赞同。
莲灯才能 + 5
留玉米 + 5
文派传人 + 5 赞!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0

大神点评21

仙人球 2014-3-13 08:42:36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的见解。
std5239 2014-3-13 09:14:30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新一代沪剧接班人,不宜唯外貌形象及嗓音条件,同时要注重气质与嗓音的个性,符合某个流派的特色!
约定人 2014-3-13 19:43:0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报道!
沪剧新迷 2014-3-13 20:03:06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好,沪剧,沪剧伤在那一代.?
包老戏迷 2014-5-5 21:25:49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沪剧院上演的沪剧'至多只能祘上海话加唱的话剧'大制作`大场面`大乐队`满台俊男亮女!但真正的沪剧魂又有多少???
支持龚老师的见解!
chen9001 2014-5-6 11:10:41 显示全部楼层
茅尚在任.看到并发现了这个问题,且正采取措施加以补救,还是值得期待和称赞的.
晚发现问题比没发现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支持楼主观点!
这个年龄真好,没有辜负阳光,没有辜负父母,没给孩子添累,活出自己的骄傲!
云舒丫丫 2014-8-3 13:25:12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有些话说得很中肯,有些观点我赞同,但是我没明白龚老师的“徐派”指谁啊?再则“茅派”与“孙派”现在定位似乎说服力不强。
听徐俊,声音清亮优美;看徐俊,扮相英俊潇洒 ...
gonghs 2014-8-4 08:34:10 显示全部楼层
云舒丫丫 发表于 2014-8-3 13:25
拜读了,有些话说得很中肯,有些观点我赞同,但是我没明白龚老师的“徐派”指谁啊?再则“茅派”与“孙派” ...

这里的“徐”写错了,是“孙”。徐俊走后,沪剧院以茅、孙的唱腔为主,所以我说他俩实际上已自成一派。但流派的形成和被大家认同是有许多条件的,至今并未认同茅、孙成派,但特点明显。徐俊唱袁派极佳,唱其它派也好,有激情有味道,音色明亮,吐字清楚,小腔到位。这里不细说了。     你看得仔细,发现错误,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gonghs

35
粉丝数
6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