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沪剧文化
›
从沪剧的上海话想到……
返回列表
从沪剧的上海话想到……
[复制链接]
来源:
子归
2014-3-8 10:22:42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听
茅善玉
唱《敦煌女儿》,再一次听到上海话同字不同音,可见上海话的不标准性,也可见学上海话只能学点皮毛。
唱字音 上海话另一音
莫高窟 窟 课 哭
佛缘 缘 圆 元
多音字中只能选一个音,但这个音对演员来说是两难之选,而对讲惯自以为是的上海话的人来说,先是一种本能的不顺耳,再是一种搜寻同意义字的困惑,所以在接受程度上自然会慢半拍。而对发音的质疑更是由于上海五方杂居、五音难混,在上海的本地尚有不同上海原生态话,再加上外来混杂的改良上海话,要统一字音,发布上海普通话,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再听浦东27路上报站名
车上音 上海话另一音
金豫路 豫 元 圆
后门 后 侯(重音) 侯(轻声)
当心 当 当(重音) 当(轻声)
当我听到上海话中的重音轻声时,也感觉到学上海话更复杂的地方,也意识到一些外来人士讲上海话时流露出习惯性四声和习惯性方言音的困扰。
再看到沪剧网上不时有无意义字标音的上海话出现,更可见错别字只要记音就是让别人去猜这个音是什么意思,这些句子中的汉字字义已无意义,通篇就是猜声音,同样意思的一篇文章可以用多种无意义字来标音,这种文字与韩文和日文相比沟通性更差,很难与人沟通,是考密码还是黑话可想而知。
在这种状况下,说上海话可怎样怎样传承,就是一句灭绝上海话之前的呓语,也只能是把上海话当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而随着时代的更新,中国语言(包括上海方言)中大量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和俏皮话也会消失,在不用“灯笼”的时代,那句“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的歇后语就会令人费解,这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此可知,上海话的未来就是自然地吸收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元素,自然地和更具包容性的中国普通话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5
朱妙其
2014-3-8 21:42:5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4-3-9 11:34 编辑
子归老师对上海话有关注,硏究,可敬!有些话也正是我在想的。
上海话中,有语音.意思却无本字的字词,不在少数。这种现象在各地方言中都存在,不足为奇。方言主要靠口耳相传而衍续,而这种传承原本是根深蒂固的。文字还有文.白读之分,也导致了语音有异。如果刻意"规范",削足适履,会闹笑话。
上海话,公认的见解是以上海县城(老城厢)的语音为标准音(可惜现在老城厢原住民越来越少了)。因为即使在上海县,南部.北部.东部的语音也有差异。连最近郊的龙华,梅垅一带的部分用词,语音,也有些差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吧,更别提远郊的语音了。易中天在论及上海话时,拿崇明话说事,显得很浅薄,可笑。
上海已成移民城市。上海话日渐式微。沪剧也肩负传承上海话的重任,自当不容懈怠。我忧虑的是,镇江话的演变,会否成为上海话的明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留玉米
2014-3-9 17:54:4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岛夫
2014-3-16 23:14:0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岛夫 于 2014-3-16 23:15 编辑
其实,上海话的命运同全国性的方言噩运——都是强行推广普通话造的孽,根本不是自然淘汰的,这与“一胎化”政策一样,是人为扼杀中国多元化文化!
广泛结交 http://www.chinahuju.com/static/image/smiley/comcom/4.gif 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还有一些帖子被系统自动隐藏,点此展开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无私奉献奖
无私奉献奖
本站精英
本站精英
子归
好友
发布
30
粉丝数
40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