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六十年代的票价.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十几岁.我生话的地方,是个农村小镇.不过不要看是小镇,业余文化生活远比现在丰富!不知那时市区票价是多少,我们那里电影五分,戏二角,即使不是逢年过节,沪剧团也经常來的,有长江,艺华等,人民沪剧团也來过.剧场就在我们小学旁边,我亲眼看到的,后台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后耒公社另外给二间房子供演员做宿舍,那就是最髙待遇了.要热水,自已拎了热水瓶上老虎灶去泡.不知现在的演员如下乡,吃得了这种苦吗?所以讲到如今的戏票票价,真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但髙票价肯定行不通.歌星名星靠炒,靠制造绯闻,摆噱头,來掏不懂事旳小青年的口袋,打一枪換一个地方.戏曲行不通.她的观众是当地戏迷(包括培养戏迷),基本是固定旳.剧团只能靠低票价制,多演出,來摊低成本,增加盈利.剧目也有讲究,要群众喜闻乐见的.市场说了祘.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但愿能供专业剧团做下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