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天平滑稽沙龙大家唱”活动小记

来源: chen9001 2011-12-11 15:09:4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1-12-11 18:15 编辑

         “天平滑稽沙龙大家唱”活动小记

    昨天下午,“天平滑稽沙龙大家唱”在寒流袭击中照常进行。虽说挂的滑稽名称,但大家唱曲目却是以沪剧为多。而且还有从九亭与虹口来的爱好者。我现在以剧、曲种的拼音字母为序来选择一些作个简单介绍。
    沪剧是上海本土的地方戏,上海人当然是欢喜的。一位男士的“王派”联唱揭开了这次大家自娱自乐、互相交流的序幕。我们乐队根本不知道他下一句唱啥,于是采用了传统的随腔伴奏。非常巧,与我上次到“黄永生曲艺大家唱”去玩时一样,他也是以[慢中板]“身体保重{勿要}讲心酸话”起腔,唱了好几部戏里的选段(每段唱数句),自然的过渡到[阳血]等等曲调。听得出,这位朋友的沪剧功底是相当不错的!
    这以后,其他来宾踊跃上台一展技艺。虹口曲阳街道的一对夫妻从市北赶来合作演唱了传统戏《庵堂相会》“盘夫”中的对唱“问叔叔”,那[阴阳血]的优美旋律让大家陶醉其中。九亭来了好几位,他们唱了《血染姐妹花》里的对唱“海滩诀别”与《被唾弃的人》里的“看照片”,那[基本调]韵味醇厚、字正腔圆。事后作了交流,原来那位男口还是我沪剧网里的网友!我向他们说明:阿拉乐队在沙龙大家唱时坚持不用曲谱(正式演出时是用曲谱的,但也尽量少用),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配合的默契程度与提高大家的记忆力,当然有时碰到“基本调”等就会发生用传统过门代替“定腔定谱”过门的情况,由此给诸位带来的不便请予谅解。
    擅长“男翻女口”的侯培生老师唱了杨派名段《为奴隶的母亲》“补衣裳”[基本慢板,慢三角板,反阴阳,快板慢唱],这是该剧作曲精心设计的成套唱腔(在这出戏中共有三段,另外两段分别是“推磨”与“回家路上”)。侯老师指定第一节唱G调,这样一来对乐队的“压力”大了(主胡要拉4-i,原来的“反调”倒要拉1-5),大家“活灵生进”地做“家生”,总算完成了伴奏任务。
    说唱方面,老年爱好者献唱了70年代后期的名曲《古彩戏法》[小鼓调]、特别是两位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伯伯分别唱了50年代的“老”段子《金铃塔》、《除“四害”》[苏赋调],令全场观众肃然起敬!郭明敏老师用[宣卷]与观众互动演唱了他自编的段子《啥格事体顶重要》,在节目中还穿插了养生保健知识,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有位朋友带来了自己编的“脱口秀”段子《“龙年”说龙》,虽然里边没有唱,但应该特别记上一笔,并感谢这位先生的热情参与!
    天平文化中心的一位保安也在工作之余兴致勃勃地前来演唱,他这次不唱沪剧了,而是学唱了两段越剧:徐派《红楼梦》“金玉良缘”、范派《祥林嫂》“我老六”[尺调中板]。由于激动与紧张,中间忘了几次词,主持人戴齐绒、俞惠娣提词带唱有时还无济于事,最后索性变成了台上乐队、台下观众一起“帮唱”,倒也别有风味,其乐融融。那位中年保安信心十足地当场表示:“下趟有空我练练好再来。”
    剧社殷志强社长与保安同志进行了交流,也唱了“贺老六”的这段“洞房”。接下去的金派“听他一番辛酸话”[尺调慢中板],则有两位主持人轮流演唱。
    最后一个节目是戴主持的徐派与侯“反串”的“孟莉英腔”对唱《红楼梦》“问紫鹃”[弦下调],唱的是D调(由于申胡的弦上D调可能要"吃不消",所以我只能用"食指定位法"来操琴,总究感到别扭,下次要记得再加带一把越胡过去)。
    一场社区居民、戏曲爱好者的演唱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大家相约两周以后的12.24.在老地方、老辰光再会!

   
参与人数 2 威望 +10 收起 理由
hjdxm + 5 小记生动,饶有兴趣!
白水 + 5 谢谢报导,分享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10

大神点评4

hjdxm 2011-12-11 15:43:4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hen9001 的帖子


谢谢报道!
我也2次遇到过九亭的戏迷,问九亭有没有沙龙,都说没有,还有一位说最近一处在装修,不久就要开张的。
zhangyg 2011-12-11 19:01:01 显示全部楼层
龚山荣 2011-12-12 10:59:01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报道
秋高气爽重阳日,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文化站 2011-12-12 18:30:38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hen9001

16
粉丝数
3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