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构图技巧(摄影)浅谈

来源: 沪剧赛峰 2009-8-26 16:50:2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构图技巧浅谈
摄影作品要抓住读者的心灵,构图必须突出主体。好的摄影作品,能够让读者见到她时眼睛一亮,立刻读懂了作者的思想和意图,并产生心灵的震撼。这种震撼力哪里来?就是充分突出摄影作品的主体带来的力量。
由于摄影作品通常是长方形的,人物或物体处于长方形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会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是摄影构图中用以突出主体的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处理主题的最有效的艺术方法之一。
但是,在运用这种构图方法时,因为将主体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往往会使照片显得较为呆板,因此应相当细心地安排被摄主体。当初我初学摄影的时候,就常把被摄人物安排在取景范围的中心,而且画面四周都留有大小一样的空白,结果照片总显得呆板。经过二年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了解了构图法中较为简单的九宫格构图法。
一、        构图的要点
  我将摄影实践中一般采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1.将被摄主体放在九宫格的四个交点的其中一个上,并为主体的前方留出较多的空间;
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让画面包含足够大的空间,用空间感突出主体;
3.用光线强调构图,使主体显得亮度最高,用明暗对比突出主体;
4.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用鲜明影调对比突出主体;
5. 使画面中的透视主线向主题中心汇集,用透视中心突出主体;
6.通过对主体进行精确聚焦,让次要部分或背景变得模糊和松散,用虚实对比突出主体;
7.把画面范围局限在一个小空间,将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用小空间突出主体;
8.用角度来强调主体。但应注意不应用极度的俯角或仰角,用角度突出主体;
9.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但周围或背景尽量简单而送,这样读者的第一注意力便集中到主体上;
10.将运动物体(有生命的可以运动的物体)放在自然静止环境中,用以突出生命或运动主体。
二、        光线在构图中的作用
在摄影学中,光线是摄影作品的生命,是最有效的表现手段,用来充分强调被摄主体。通常下列一些光线条件能够突出主体的立体形状、空间感和表面结构:
1.        暗前景和亮背景。用以描写被摄主体的空间纵深感;
2.        暗调体态的轮廓形状在淡色的背景上可以很好地被描绘出来;
3.        淡色调的体态在暗色的背景上会显得很清晰;
4.        富有表现力的明暗的交替变化,使得被摄主体比较生动地被表现;
5.        物体表面上和谐的影调层次的交替变化,比较适用于描述主体的内涵和深度;
6.        色彩反差常应用与彩色摄影作品中表现被摄主体。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用来表现春天或夏天的主体,黄色基调中的绿色,用以表现秋天的深广。
读者看照片时,第一视觉焦点往往首先注意在照片上的明亮部分,将此理解为这是趣味中心,也是摄影作品的主体。因此,当被摄主体无奈处于阴影中时,可以采用一下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以突出主体:
1.        最好的方法是接近被摄体,并想法避开比较明亮的环境区域;
2.        如果确实办不到,那么可以用辅助闪光的方法略微提高被摄主体的亮度;
3.        如果光线反差不太大,使用白色反光板或镜子把外光反射到被摄主体上;
4.        或者调整曝光组合,使照片曝光过度,即按照阴影部位曝光,促使较明亮部分失去一些层次。这种技巧运用起来比较难,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是解决主体照明不足问题,同时还可以削弱背景的色彩。
三、构图的方法----调动你的双脚作最佳构图选择
1.趋近法:发现题材后,先拍一张,然后再走近些观察,看看可不可以再精简些。如果可能的话,再拍一张。再走近一些,看看是否还可以再缩小些取景范围。如此一步步走近,便往往可以拍到最精练的画面,而且可以训练自己的取景构图能力。
2.渐退法:当然,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一步步后退来考虑构图。前者是使画面精简.后者则是使画面更丰富,有更多的现场气氛。当一步步后退时,画面容纳的影像便越来越多,场面也更大。
至于什么时候该采用哪种方法,主要看题材的性质、现场的环境以及自己的立意如何了。这两种取景方法是不矛盾的。我们不妨走前去拍几张,再退后一些拍几张,印出照片排起来比较,选择最满意的一幅放大。人们往往花很多钱去购买摄影器材,以求拍得更好的照片。然而,有时却会惊奇地发现,有一种最有用的“器材”,可以改善构图的最佳工具就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自己的双脚。
  有人买了变焦镜头,自以为可以解决迈步之劳,而实际上,用70mm镜头在2米处拍摄的照片,与用200mm镜头在6米处拍摄同样的影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照片的透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焦距决定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3.环移法:左右移动,上下移动,或是环绕着被摄体走走,或抬起或压下镜头,都会发现整个构图会有明显的改变,从而找到最理想的拍摄角度和视点。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可以在任何特定位置上对好角度拍出最佳效果。
一幅照片,如从视线的高度进行拍摄,它的平静感甚至会更为明显。但这样画面有点呆板。当你面对一个对称式的画面时,采取高角度或低角度拍摄,使画面活跃起来,效果往往会更好。这样拍摄,能使影像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
低拍摄点的效果往往更为动人。从接近地面的位置向上拍摄,能把物体的高度、力量和对比强调出来,因此,它是挽救呆板的构图或类似题材的好办法。用竖幅画面,效果将更加明显。
从高处向下看物体,观者是处于有利地位,使物体显得力量有限。高拍摄点还能产生宁静的效果,能突出画面上的图案,而削弱对比。
无论是采取高拍摄点或低拍摄点,照相机与垂直平面所成的倾斜度愈大,产生出来的效果就越明显。
本贴来自天极网群乐社区--http://q.yesky.com/group/review-17545074.html
陪媳妇逛商场,我的相机瘾又犯了,于是叨叨说:“要不是钱不够,我当初就去买莱卡的……”
这时一个服务员招呼道:“三枪专卖!莱卡内衣全场8折!”
本贴来自天极网群乐社区--http://q.yesky.com/group/review-17516596.html

沪剧赛峰

19
粉丝数
26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