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小分礼唱片的另一版本
[打印本页]
作者:
子归
时间:
2010-10-14 08:29
标题:
小分礼唱片的另一版本
(, 下载次数: 9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0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过去介绍过百歌出版的小分礼唱片的杨月霞、金耕泉版本,最近又看到了东方百代的筱文滨、丁是娥的版本,请内行们对比有否差异。
印一张唱片唱词还要双色套印,这家东方百代也是品味不低啊!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10-14 11:11
据我所知第-句唱词,勿说明白混濁勿分鲤同鲢,说明白来话仔细,水淸得见两面鱼。
作者:
lizhenmin
时间:
2010-10-14 21:20
本帖最后由 lizhenmin 于 2010-10-14 21:25 编辑
感谢子归老师上传,1946年百代公司出版唱片,珍贵的历史资料!
中唱上海公司前两年,已经将这段《小分离》收入筱文滨专辑出版CD,抄录唱词如下:
《小分离》
演唱:筱文滨 丁是娥
百代唱片公司1946年10月14日出版粗纹唱片
2008年中唱上海公司《沪剧名家唱腔系列——筱文滨》CD
娇倩:勿说明白混同不分理同礼,
说明白来话仔细,
水清不见两面鱼。
方才此地得罪侬,
还请施君勿要动气,
堂楼底下赔侬礼,
相请施君上楼梯。
施君:恩姐真正老面皮,
方才我要上楼梯,
为啥意思勿许我上去?
假使我,牢定主意勿上去,
为人勿识人抬举,
相请侬恩姐先上去。
娇倩:我就勿客气,
“人参”讨低来前头走。
施君:恩姐领道前头走,
“车前子”“滑石”上楼梯。
到堂楼,“川弓”上来忙作揖。
娇倩:“厚朴”“杜仲”还侬礼。
“佛手”搭只“沉香”扼。
施君:做人之道让还你,
我只得“百部”洋洋坐格下去。
娇倩:作别施君楼来下,
施君:侬要下楼慢一点,
我晓得侬到厨房里烧坏鱼、斩坏鸡,
因为我个毛病刚刚好,
请侬荤腥小菜勿必提,
勿吃何必糟蹋伊。
娇倩:烧鱼煮肉来勿及,
侬晓为点啥事体?
独坐堂楼真厌气,
烧一杯湖水淡茶来敬敬你。
施君:请自珍!
娇倩:钩藤弯弯楼来下,
十三级(个)楼梯走下去。
行来一到厨房里,
吩咐丫鬟泡白旗。
施君:独坐房中真厌气,
我要将房间景致看尖细。
但只见,万字长窗共有十六扇,
四周贴勒五颜六色洋玻璃。
朱灯一只当中挂,
还有几出古人戏。
头一出:白马银枪种师道;
常遇春三打采石矶;
曹操兴兵战刘备;
还有一位临潼斗宝伍子胥。
独脚圆台当中摆,
八把交椅各东西。
当中挂勒单条画,
画勒辞赵归汉蔡文姬。
对联一副分上下,
写对先生有文理。
上一联:“移椅依桐同玩月”,
下一联:“提灯登阁各攻书”,
落款图书“唐六如”。
恩姐就要上楼(个)来上,
偷看房间我欠礼。
作者:
小荷花
时间:
2010-10-14 21:49
回复
1#
子归
谢谢子归老师上传沪剧宝贝资料!辛苦了!
作者:
子归
时间:
2010-10-14 22:47
李先生下功夫抄了中唱上海公司这唱词?我认为如是粘贴来则中唱上海公司有错,其中““佛手”搭只“沉香”扼。”原唱词中“沉香杌”是对的,杌是坐具。“扼”字疑是抄错,或中唱本来即错。
作者:
lizhenmin
时间:
2010-10-15 06:57
回复
5#
子归
子归老师,唱词是我抄录的,“机(上海话音发:扼)子”是坐具,是没有靠背的,比方凳大,四方的。因为打字时找不到这个字,所以我用的是同音字"扼”。谢谢你!
作者:
frankwyj
时间:
2010-10-15 10:07
好精彩的资料,很精彩的网友探讨,拜读。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10-15 14:33
唱戏-个悟字很重要。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10-15 14:41
枙,无背椅,称彭枙登,彭矮登,机,茶机,花机。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10-15 14:52
再细-看,杌字正确,彭杌登,对勿起。
作者:
lizhenmin
时间:
2010-10-15 17:31
回复
10#
雀鸣轩
对格,是叫“彭杌登”或者叫“彭杌”!谢谢你!
作者:
雀鸣轩
时间:
2010-10-16 11:52
李先生客气了,小分离第-句是有岀典格,八十年代有次碰到文滨先生讨教过。因为当时我也搞勿淸,后-句跟魚搭啥界,问了才知道。后来杨飞飞赵春芳的,筱文滨小筱月珍的都改为,勿说明白勿晓的。-家之说,多多指教。
作者:
子归
时间:
2012-3-14 12:02
翻看旧帖,感到网上朋友的热心和专业,这样的讨论确实不多,但对保存资料是很有好处的,希望有兴趣者能多一些,有善唱者参加更好,可以保存不同版本的唱法!
作者:
雁声
时间:
2012-3-14 19:04
本帖最后由 雁声 于 2012-3-14 19:09 编辑
以前中唱将第一面出版磁带时,唱词是“人身挡箭在前头走”,我个人感觉比“人参讨低来前头走”确切点。此外,“辞曹归汉蔡文姬”应该是准确的,中唱的唱词也打错了。
作者:
申灏
时间:
2012-3-14 21:38
本帖最后由 申灏 于 2012-3-14 21:39 编辑
“中唱”的沪剧唱片,按照编者的说法,唱词“一部分引自《沪剧大戏考》、《沪剧小戏考》,一部分则全凭听记”,出入在所难免。
老艺人在演唱时也可能临时改变。《西厢开篇》就有好几种唱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
记得我在抄录《借黄糠-借贷》上传到沪剧网时,就曾得到雀鸣轩先生的指正:“扎扎纸样帮帮人”中的“纸样”应为“枝杨”之误,很受启发。
子归先生提倡多讨论,无论专业人士还是业余,如能积极参与,对保存资料的确是很有好处的。
作者:
子归
时间:
2012-3-14 23:54
艺人过去抄唱词,有抄错导致唱错,或是老师唱过一遍,学生记下来时以为就是这样的,传几代也就弄错,现在打字幕时也不重视校对,也有错字,所以保存遗产,整理文字精准的本子很重要,楼上两位都是这方面资深人士,定能有所成就。
有一次茅善玉在电视上讲“尖团音”,字幕却打上“间断音”,如有初学的爱好者抄下来,以后茅善玉自己也辩不清了。
作者:
龚山荣
时间:
2012-3-15 11:20
谢谢上传!
作者:
ABCDFG
时间:
2012-3-15 13:47
作者:
留玉米
时间:
2014-5-27 12:24
谢谢老师上传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