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读《沪剧在宝山》偶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楼往事 时间: 2010-7-14 12:22
标题: 读《沪剧在宝山》偶感
本帖最后由 小楼往事 于 2010-7-14 12:31 编辑
首先要谢谢剑鸣老师整理发送了这么一篇佳文,作为一个上海市民,应该为此文鼓掌,作为一个住在宝山的居民也应该为此文感到骄傲,作为一个沪剧爱好者更应该为此文感到欣慰!
宝山沪剧团作为至今为止唯一一个还活跃在沪剧舞台的郊县(原)剧团,真是有其根本的原因的,其不外乎这几个:
1,一个始终支持关心着沪剧的政府领导班子;
2,剧团有自己原始的、能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喜闻乐见的、并为广大沪剧爱好者广为传唱的流派,(春派、杨派)及一大批经典唱段;(这是至关重要的)
3 ,有着广泛的戏曲爱好者这块肥沃的至关重要的土壤;
4,剧团自身的健康发展(新戏、改变戏、移植戏,)。
其次,由这四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引发出相对应的四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把我前面提到的四点,用疑问句的形式去理解就可以了,后面再加个问号),因为由此而引发的话题相对会敏感点,在此也不一一对应了,想必大家也会去思考的。
如果这四点大家都去认真思考、积极变革,那我想,沪剧的第三春的到来也为时不远了。
在此,我想多说一句,长宁沪剧团能有今天这样的生命力,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这个也算是我这么一个非著名沪剧票友的心感和杞人忧天吧。
作者: xiangsheng1947 时间: 2010-7-14 12:52
楼主分析的四点颇有道理,顶了。


作者: 冯国跃 时间: 2010-7-14 13:02
高度归纳,一目了然。其实,对于这一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至于“沪剧的第三个春天”何时到来那就拭目以待吧。。。
作者: lizhenmin 时间: 2010-7-14 13:19
回复 1# 小楼往事
楼主分析得很有道理,宝山沪剧团确实是这样的,从老一辈赵春芳、杨飞飞,到刘银发、赵慧芳,以及现在的华雯,剧团领导、带头人好,宝山文化局领导一贯高度重视沪剧,重视对宝山沪剧团的支持扶持也是宝山沪剧团成功的重要因素。我总感觉,宝山沪剧团做事认真,无论是复排保留剧目、创作新戏、举办演唱会、深入社区演出等各种演出任务他们都能认认真真地对待,让观众有一种“戏重”的感受,作为区级剧团非常不容易!
作者: 芸倩 时间: 2010-7-14 19:06
(, 下载次数: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