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关于沪剧网跟帖回复数量与质量的我之见 [打印本页]

作者: 沪剧吧老迷    时间: 2010-4-25 11:37
标题: 关于沪剧网跟帖回复数量与质量的我之见
前些天在沪剧网看到一位网友关于跟帖回复数量与质量的回复,我想谈点个人的看法:
    跟帖回复首先是对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其次是表明本人观点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法,再者是活跃网站氛围、集聚人气的一种举措。
    跟帖回复可以有感而发对原帖作一番评论,可以对原帖还没讲明和讲深的方面给与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见解进行探讨;也可以看帖后言简意赅对作者表示支持、赞赏。
    中国沪剧网网友的构成基本上以中老年朋友为主,因此我认为应该提倡和鼓励的是网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而不是一味强调跟帖回复的质量(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原创帖子在网站出现)。因为绝大多数的网友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不可能每条跟帖回复都作一番有深度的评论,否则有可能将一部分网友拒之这个大家庭之外。
    本人成为中国沪剧网会员已有10个月了,也发表了400多篇帖子。但是很惭愧,原创的帖子不多,绝大多数为跟帖回复,而这其中以“无质量”的帖子居多。如:欣赏了!收藏了!谢谢了!对XXX的成功演出表示祝贺!……但是我感到这样跟帖回复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我热爱那些见过面和未见过面的网友,大家有相同的爱好就是一种缘分;因为我是中国沪剧网会员,来到这里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结交朋友,因此我参与,我快乐!
    欢迎网友对此现象进行探讨。
作者: 大懒猫    时间: 2010-4-25 13:05
我在中国音乐之声论坛看到有这样一种说法:看帖不复,视为不礼貌;好比看到一个人不打招呼一样。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管此果实是好是差。何况如 沪剧吧老迷 所说,中国沪剧网网友的构成基本上以中老年朋友为主,有的能够上网已经不错了,不能苛求,我们是来找乐的,利用网上资源和与网友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当然包括学习沪剧的知识和操作电脑的水平。不是互相称为老师吗,能者为师啊!可能其中不乏贤能之士,那就要耐心,宽厚,不能求全责备;如真有不妥之篇,站长会妥然处之的哦。所以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提高凝聚力,沪剧网会办得更加温馨、和谐!一叶之见,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过客    时间: 2010-4-25 13:21
楼上上说得好。支持!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0-4-25 13:22
前些天在沪剧网看到一位网友关于跟帖回复数量与质量的回复,我想谈点个人的看法:
    跟帖回复首先是对作 ...
沪剧吧老迷 发表于 2010-4-25 11:37


       “中国沪剧网网友的构成基本上以中老年朋友为主,因此我认为应该提倡和鼓励的是网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原创帖子在网站出现。”
作者: c105030    时间: 2010-4-25 16:14
支持以上各位的观点!以我之见,不在跟帖与否或数量多少,因各人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对人有过高的要求。关键是重于参与。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4-25 16:27
跟帖与回复,首先就是对原创帖子的辛勤劳动的一种尊重。
有些跟帖的补充,会使原创帖更加饱满,有的跟帖会使原创作者得到帮助、受到启示,会使得原创作者纠偏或者和改进。跟帖是一种积极参与,并不在乎字数多少、质量多高的。
楼主的这个帖子说到沪剧戏迷的年龄构成,的确很人性化,顶了。
作者: mm0792    时间: 2010-4-25 16:40
楼上几位说得对,重在参与。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10-4-25 16:45
无论在那个论坛,网友们的文化程度总是有高有低的,所以,跟帖总归有水平高低之分。

关于跟帖回复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跟帖质量可以有高有低。但是,衡量的标准是,跟帖回复应该是有感而发,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而不是为跟帖数量而跟帖,如果大量跟帖纯粹灌水、无病呻吟,我认为还是不跟为好。这样,一则可以减少网站空间资源的浪费,二则,也可以减少其他网友把时间浪费在浏览大量毫无意义的水帖上。不知各位网友以为然否?!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0-4-25 17:05
无论在那个论坛,网友们的文化程度总是有高有低的,所以,跟帖总归有水平高低之分。

关于跟帖回复的数量与 ...
剑鸣视点 发表于 2010-4-25 16:45



   顶——“ 跟帖质量可以有高有低。但是,衡量的标准是,跟帖回复应该是有感而发,是真情实感的表达。”
作者: 飞鱼    时间: 2010-4-25 17:10
回复 8# 剑鸣视点


    “关于跟帖回复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跟帖质量可以有高有低。但是,衡量的标准是,跟帖回复应该是有感而发,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而不是为跟帖数量而跟帖,如果大量跟帖纯粹灌水、无病呻吟,我认为还是不跟为好。这样,一则可以减少网站空间资源的浪费,二则,也可以减少其他网友把时间浪费在浏览大量毫无意义的水帖上。不知各位网友以为然否?!

有道理!同意,顶!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0-4-25 17:27
跟帖回复应该是有感而发,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而不是为跟帖数量而跟帖,如果大量跟帖纯粹灌水、无病呻吟,我认为还是不跟为好。剑鸣视点 发表于 2010-4-25 16:45

一、赞同。二、的确击到了目前一些跟帖的痛处。三、这也对新帖提出了要求,即要有质量,具有开放性、启发性、讨论性,以利于大家发散思维,展开讨论乃至批评。
作者: 倾听    时间: 2010-4-25 17:42
“关于跟帖回复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跟帖质量可以有高有低。但是,衡量的标准是,跟帖回复应该是有感而发,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而不是为跟帖数量而跟帖,如果大量跟帖纯粹灌水、无病呻吟,我认为还是不跟为好。这样,一则可以减少网站空间资源的浪费,二则,也可以减少其他网友把时间浪费在浏览大量毫无意义的水帖上。"
     
      我为一味的为了追求数量而瞎起哄,轧闹猛,为跟帖而跟帖的现象深恶痛觉。剑鸣老师说得有道理。顶!
作者: zxhanmimi    时间: 2010-4-25 18:17
“中国沪剧网网友的构成基本上以中老年朋友为主,因此我认为应该提倡和鼓励的是网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而不是一味强调跟帖回复的质量(当然希望有更多的原创帖子在网站出现)。”我坚决支持楼主的这个观点。自从我加入了沪剧网,我就被沪剧网的氛围深深吸引了。从网友们的交流中,我感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看到了众多网友们闪光的思想亮点。在这儿,网友们积极向上,既交流沪剧知识,又学习操作电脑技术;互通友情,互送温馨。人人在这儿都收获了乐趣。我感到这是中国沪剧网开办至今大家有目皆睹、有口皆碑的成绩。我为楼主的这个帖坚决叫好!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4-25 19:26
本帖最后由 古龙 于 2010-4-25 19:27 编辑

补充一句:虽说水帖也是帖,但是,很有点是“打哈哈”的味道,乏味的~~!
当我看到水帖时,我会不由自主的加快滚轮速度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
作者: frankwyj    时间: 2010-4-26 10:34
上述网友的帖子说的在理,我同感。顶!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0-4-26 11:09
一、赞同。二、的确击到了目前一些跟帖的痛处。三、这也对新帖提出了要求,即要有质量,具有开放性、启发 ...
滩簧西乡调 发表于 2010-4-25 17:27

补充:比如 沪剧吧老迷 的这帖,就是一个好帖,它能引得诸位参与讨论,让大家有话可说,尽管舆论不统一,但各有主见。
作者: 365    时间: 2010-4-26 13:21
回复 8# 剑鸣视点
“关于跟帖回复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跟帖质量可以有高有低。但是,衡量的标准是,跟帖回复应该是有感而发,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而不是为跟帖数量而跟帖,如果大量跟帖纯粹灌水、无病呻吟,我认为还是不跟为好。这样,一则可以减少网站空间资源的浪费,二则,也可以减少其他网友把时间浪费在浏览大量毫无意义的水帖上。不知各位网友以为然否?! ”

非常赞成剑鸣老师的观点!发帖、跟帖质量衡量的标准是“有感而发,是真情实感的表达”。
作者: 申灏    时间: 2010-4-26 14:21
本帖最后由 申灏 于 2010-4-26 14:23 编辑

我非常赞同“有感而发”这个原则。
记得在网站创办初期,站内曾试行过下载文件收取粮票的办法。后来随着网站的发展,网友的积极参与,这个办法也慢慢取消了。取消收取粮票的做法,有效地避免了别的网站一度泛滥成灾的灌水现象。事实证明,这对吸引更多的沪剧爱好者参与到网站活动中来,是十分有利的,网站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然,由于网友们的个人阅历、文化、专业素养、甚至于年龄的不同,回帖质量的高低,发表议论时出现异同或者争论,都是很正常的。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是应有之道。
我个人觉得,现在除了一般网友的积极参与外,我更期盼的是,沪剧界各方面专业人士能在我们网站发表一些具有一定水平的评论和介绍性文章,长短不论,只求能引导大家更好地欣赏我们的沪剧艺术。王盘声老师在建站一周年时希望网站加强专业性的呼吁,大概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吧?
作者: uuabc    时间: 2010-4-26 14:59
沪剧网因跟帖的质量问题引发了网友间的讨论,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体现了广大网友对网站的珍爱。其实,贴的质量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因发帖人的素养、情感、习惯而不同的,只要发帖人不是存心灌水,我们都应该包容。何况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多姿多采。
作者: shenqin    时间: 2012-9-6 14:20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