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沪剧已被挤出央视戏曲春晚? [打印本页]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0-2-18 00:34
标题: 沪剧已被挤出央视戏曲春晚?
在新闻界公布的十四个剧种里面并没有沪剧。就是说去年我们还看到吉燕萍在央视戏曲春晚上演唱燕燕做媒,今年就没有一位沪剧演员再次出现。

戏曲春晚由国家文化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是全国档次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晚会,是全国戏剧最顶尖人物荟萃、同台亮相的平台。今年亮相的剧种计有京剧越剧高甲戏豫剧评剧河北梆子歌仔戏川剧汉剧晋剧黄梅戏碗碗腔粤剧婺剧昆曲。连得二人台都上了一出应景剧目《挂红灯》。不知道我有没有遗漏,反正是没有看到沪剧了。哪怕就是一个紫竹调。

或许就是因为老是紫竹调老是燕燕做媒吧,再加上今年不安排那种戏曲大联唱的形式。

除开京剧国粹,好多地方剧种不是传扬至今的名剧名段,就是去年首度二度夺得梅花的新戏精彩场面。这可能也是人家上了而沪剧上不得的原因之一。

纯粹是沪剧戏迷关注沪剧,从今年戏曲春晚这个现状来看沪剧该怎么办?
作者: 沪剧赛峰    时间: 2010-2-18 06:30
能说什么呢?无语!:L
作者: 雪儿好    时间: 2010-2-18 08:52
沪剧缺少观众群,怎么办呢?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10-2-18 09:14
等楼主做了领导就能上春晚,不过我不看春晚好多年了,自从没有了赵丽蓉,春晚再没亮点可看。
作者: 福星    时间: 2010-2-18 14:14
沪剧的兴衰还是要靠政府来扶持的~~不过春晚没有沪剧是有点意外,不知道矛矛有何想法~要将沪剧发扬广大不能放弃任何宣传沪剧艺术的机会,作为沪剧爱好者的我,不免一声叹息,哎~~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0-2-18 15:36
等楼主做了领导就能上春晚,不过我不看春晚好多年了,自从没有了赵丽蓉,春晚再没亮点可看。
华雨文 发表于 2010-2-18 09:14

那么,等楼主做了领导,你还看不看春晚呢?
作者: 娄江沙子    时间: 2010-2-18 15:36
被挤出也非坏事,只要不失“挤”心。
作者: zxhanmimi    时间: 2010-2-18 17:42
只能叹气说声无奈!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2-18 17:52
总是用“春晚”来衡量沪剧,恐怕也不是个良策,因为当今的“春晚”也已江郎才尽、每况愈下。
有人喜欢赵本山,甚至认为“春晚”没有赵本山将会失色不少。我倒觉得历年“春晚”以赵本山的小品“押宝”,除了着力营造以“农村娱乐”为主的春节气氛以外,说句心里话,老是使用“鞋拔子”,实在是文艺界的一大悲哀!
问题是作为上海的地方戏,上海的传媒不去重视沪剧,那么,我们的沪剧就真的很不幸了。
沪剧界有识之士应该知道,沪剧被“挤出”春晚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你手里有上好的东西,央视“请”你也还来不及呢?
全国300余种地方戏,更何况沪剧也不在全国五大剧种之例,所以沪剧不上“春晚”,很正常!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10-2-18 18:13
blogfeiyunpu 说的是央视的“戏曲春晚”,不是“央视春晚”。“央视春晚”本来就少有沪剧跻身,现在“戏曲春晚”也将沪剧排挤出去了。
作者: 老钟    时间: 2010-2-18 18:23
长三角就剩越剧进戏曲春晚了,二人台也没让他好好地唱《挂红灯》,不去给京剧跑龙套更好。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10-2-18 19:11
那么,等楼主做了领导,你还看不看春晚呢?
叶子 发表于 2010-2-18 15:36

没沪剧也还是不看的。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2-18 19:21
本帖最后由 古龙 于 2010-2-18 19:25 编辑
blogfeiyunpu 说的是央视的“戏曲春晚”,不是“央视春晚”。“央视春晚”本来就少有沪剧跻身,现在“戏曲春晚”也将沪剧排挤出去了。
剑鸣视点 发表于 2010-2-18 18:13

谢谢剑鸣老师提醒、纠错。我也注意到“戏曲春晚”也将沪剧“排挤”出去了。
顺祝早日康复!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0-2-18 22:03
blogfeiyunpu 说的是央视的“戏曲春晚”,不是“央视春晚”。“央视春晚”本来就少有沪剧跻身,现在“戏曲春晚”也将沪剧排挤出去了。
剑鸣视点 发表于 2010-2-18 18:13

副总给解释得好!

注意多喝骨头汤啊----伤筋动骨一百天哪。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0-2-18 22:06
没沪剧也还是不看的。
华雨文 发表于 2010-2-18 19:11


我是做不了的。

照现在的年龄歧视招工政策,只有张艺谋才没有年龄限制。

退休人员要想发挥余热就是免费奉献还不定招人厌呢。

最大的职务是教研室副主任实验室主任系工会副主席民盟基层支部书记。

谁叫你没有当票呢。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10-2-18 22:14
副总给解释得好!

注意多喝骨头汤啊----伤筋动骨一百天哪。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10-2-18 22:03


谢谢!现在也有报道说喝骨头汤补骨并不科学,所以让人无所适从,哈,还是顺其自然吧。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0-2-18 22:56
所以说啊,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报道不如无报道。

要真做到科学两字,难哪。
作者: yejing    时间: 2010-2-19 10:19
我看上不上春晚无所谓,问题在于这个剧种要能吸引得住人,使人看了还想看,听了还想听,还怕没市场?
作者: 老胡    时间: 2010-2-19 11:04
本帖最后由 老胡 于 2010-2-19 11:20 编辑

作为一个地方剧种 以及先天不足(不够古典,不够程式化和严谨),沪剧拿得出手的东西确实不多。但并非全无精华,可惜央视领导中缺少懂沪剧的。如果让我编排春晚戏曲节目,我会选择以下两个沪剧经典让全国观众开开眼界:
                      男声联唱:三国开篇.
                      女声联唱:西厢开篇.

这两个开篇的曲调充满江南的韵味,而 <三国>和 <西厢>的内容家喻户晓, 这两个开篇的唱词又颇有特色,既能引起共鸣. 又能带来新奇感. 如从俗,加入一些符合内容的古装舞蹈,也未尝不可.

可惜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
作者: 步兵    时间: 2010-2-19 13:52
鄙以为,沪剧的振兴在于出新人,新戏。老面孔老曲调只能对内,荧屏上很多戏火了是因为借助媒体助威和内容引起观众的共鸣。演员是因戏而红啊,如 《姐妹俩》》就紧跟当时的时代背景。《蜗居》就是当下的气息,可惜她不是沪剧啊
步兵
jackxiesha.blog.163.net
作者: 火炬    时间: 2010-2-19 14:49
别说央视现连上视都很难看到沪剧了。
作者: 潇洒    时间: 2010-2-19 21:02
说是已被挤出还不如说是还没挤进更有念想。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0-2-19 21:51
我和上面各位网友再交流一下-----

如果上视也很难看到的话那问题更大,谁能告诉我上海市今年有没有戏曲春晚,如果有的话是些啥节目。

我没说还没挤进而用了被挤出---尽量客气些,同时是估计到本来就没想挤。

老胡的推荐段子很好,不过我还想补充的是绣荷包,非常有沪剧特色也非常好听的传统经典。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0-2-20 16:25
唉怎样讲呢
作者: 九斤老太    时间: 2010-2-20 23:57
color=Red]沪剧被“挤出”春晚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你手里有上好的东西,央视“请”你也还来不及呢?
沪剧丢失了自己剧种的特点,又不出人,又不出戏,拿什么东西去参加春晚。以前的沪剧还是全国擅长演现代剧的四面红旗剧种之一,但是由于表演,形体上的欠缺,形成了中听不中看的现象。多年来沪剧界没有对自身的现象作一分析和总结,扬长补短,相反的却把沪剧的长处,柔美细腻,抒情,富有江南韵味的唱腔特色丢弃了。欠缺的形体表演又没有补上,致使现在的沪剧既不中听又不中看。试问,拿什么去与其它剧种竞争?即使勉强上了春晚,只能是丢份儿。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0-2-21 04:29
九斤老太说得好啊,可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那位嫌豆子太硬。

就像现在上海的五香豆一点都没有香味了,咋能叫人心服这是上海特产呢。
作者: 老胡    时间: 2010-2-21 04:48
color=Red]沪剧被“挤出”春晚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你手里有上好的东西,央视“请”你也还来不及呢?
沪剧丢失了自己剧种的特点,又不出人,又不出戏,拿什么东西去参加春晚。以前的沪剧还是全国擅长演现代剧的四 ...
九斤老太 发表于 2010-2-20 23:57


说得太对了。沪剧原来“还中听不中看“,(不中看也就是我所说的形体表演上太自由,不够程式化和严谨,不如越剧,更远不如京剧),现在变成不伦不类的“沪歌”,连原来“中听“的优点也没有了。

我推荐《三国开篇》和《西厢开篇》, 再加以古装舞蹈, 正是在保留“中听”的优点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中看”的卖点。

可惜的是,我们这些提议不会被沪剧界的领导留意和采纳。“皇帝不急急太监。”

在沪剧网上的“高论”也只是广东话中的“口痕。”
作者: 申曲    时间: 2010-2-21 17:22
沪剧没有上春晚..学生以为很正常..就当前沪剧的影响力,不说全国..就说本地上海也已经很小了,喜欢的群体越来越小..老年人较多..现在沪剧唱腔和我们所熟悉的旋律相差甚远..沪剧曲调有几十种..现在的唱段曲调很难从原来沪剧曲调中找到..地方剧种其本身就是有着溶厚的地方乡土气息..老艺术家们用一生的心血打造出来的各种流派唱腔..现在基本全无..这也许是改革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艺术..使其变的更好听.更好看...更能表现艺术.更能被人们接受....但现在喜欢的群体越来越小..年龄越来越大..不知再过十年..沪剧将会怎么样...很值得去思考.
尽管这样..老沪剧迷还是经常要去社区戏迷沙龙去唱上一段..享受啊..
作者: 承尧    时间: 2010-2-21 18:58
戏曲春晚无申曲,沪上戏曲没频道:沪剧没有郭德刚,自得其乐亦重要.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0-2-22 02:45
说得太对了。沪剧原来“还中听不中看“,(不中看也就是我所说的形体表演上太自由,不够程式化和严谨,不如越剧,更远不如京剧),现在变成不伦不类的“沪歌”,连原来“中听“的优点也没有了。

我推荐《三国开篇 ...
老胡 发表于 2010-2-21 04:48

——可惜的是,我们这些提议不会被沪剧界的领导留意和采纳。“皇帝不急急太监。” 在沪剧网上的“高论”也只是广东话中的“口痕。”

老胡网友说得对!

不是有人说缺的不是点子而是钞票吗。

所以就造成“听勿进就只当伊风吹过”——王盘声一句有名的沪剧唱词。

哪儿来的博采众长兼听则明呢。
作者: yaojinlong    时间: 2010-2-23 08:42
不知各沪剧院各级领导在干吗???
作者: 迷申曲    时间: 2010-2-23 11:06
沪剧不是没有观众,即便是老年观众也占相当大的群体,可喜的是现在已有不少年轻沪剧观众在成长中,这可从专业/业余/民间举办的各种沪剧演唱会,热爆程度可见一斑!目前问题的焦点在于沪剧业内人士,一直被经济利益困住手脚,若要搞专业演出就考虑票房收入,票价定得脱离观众需求,若要去业余沪剧沙龙辅导就考虑经济回报,特别个别演员素质令人心寒!我看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沪剧不景气就在意料之中了!!!
作者: 沉鱼    时间: 2010-2-23 12:25
杯具啊~~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10-2-23 18:39
春晚不上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北方人听不懂沪剧 最重要是上海市委要懂沪剧的起源 发展 和今后如何 光靠票友和民营是撑不住的 虽讲我的话当官的肯定不爱听 但出发点是希望沪剧能发展
作者: 九斤老太    时间: 2010-2-24 00:58
目前经济社会里,一个地方剧种要兴旺,离开了地方政府的扶植是不行的。
试看越剧,黄梅戏,都是得到当地政府机构在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才走向了全国。
上海市的政府的领导成员中,恐怕没有一个是喜爱沪剧,熟悉沪剧的。他们不了解沪剧与上海发展历史的关系。
沪剧从田头山歌唱新闻开始到现在,就一直是反映当时年代的现实生活。西装旗袍戏就是为反映二三十年代上海
十里洋场的生活而诞生兴起的。
面对目前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沪剧有些茫然不知所错。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现在的沪剧演员既没有认真学习老一辈的经验,又没有深入生活,所以既演不好传统戏,又无法演出当代风流人物的精神面貌与风采。舞美人员设计出的人物造型,服装还不及生活中的漂亮。有人提到经费,的确现在演员成本太高。物价上涨是一个因素,有些专业人员唯利是图,漫天要价也是一个因素。以前有这样一段俚语‘演员是疯子,观众是傻子,舞美人员是骗子’。演员在舞台上忽喜忽怒,哭笑嬉闹,就像疯子。观众随着剧情时而流泪,时而捧腹,正如傻子一般。而舞美工作人员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道具,如纸浆做的古董瓷器,泡沫塑料做的大理石,雕像等等等,麻袋布做西装,灯光一打,成了高级毛料,以假乱真。是十足的‘骗子’这才是艺术,技术。现在呢,舞台上出现的道具大多是真假实货,那成本当然要高出好多。
一台戏的演出制作成本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演出只有两三场。就拿天蟾舞台来说,一千个座位,平均两百元一张票,天天满座只有二十万。怎么能收回成本?剧团怎么生存?政府不可能长期拨款养剧团,这才是现实问题!
作者: 苏州2046    时间: 2010-2-24 07:01
能看春晚的人越来越少!沪剧没有也是当然之事。但是更遗憾的是,上海电视台的沪剧也很少!苏州有评弹为主体的的戏曲电视频道!可是京昆曲愚人水平低很难入门!
作者: 周淑英    时间: 2010-2-26 17:41
不要说中央作为地方戏的上海就从来没有重视过哪一次重大活动文艺演出有沪剧?其它省浙江安徽很重视自己的地方剧种上海从来没有过
作者: 郑经祥    时间: 2010-3-7 09:47
回复 37# 周淑英
周淑英:咋天我写了一篇文章,今天再看,已经被删掉了,不知为何?您看了没有?我化了四个小时才完成,真是难以理解。今后谁再敢发表不同意见?
作者: 郑经祥    时间: 2010-3-7 09:56
回复 21# 火炬
火炬:我的一篇文章,化了四个小时才完成,就这样被删掉了,真不可思议?网上发表不同声音,也是正常的,何况我说的都是事实。
作者: 申灏    时间: 2010-3-7 10:33
回复 39# 郑经祥

郑老师:
你的帖子我昨天看到过,写得很好,估计是在网站改版过程中丢失的。站长曾在网站上告知过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我发觉网友们5、6号两天发的任何帖子,包括叶子发的关于吴曲乡音将从广播中消失和雁声等网友的回帖都没有在新版中出现。
你的帖子不妨再发一次上来。应该不会被删掉的吧。
作者: 郑经祥    时间: 2010-3-7 12:21
谢谢申老师的关心!这一篇文章我化了四个小时,因为我是上网新手,要发表一篇文章非常不容易。现在文章丢失,令人心痛。何况我又没留底稿,非常遗憾!
作者: 火炬    时间: 2010-3-7 18:22
谢谢申老师的关心!这一篇文章我化了四个小时,因为我是上网新手,要发表一篇文章非常不容易。现在文章丢失 ...
郑经祥 发表于 2010-3-7 12:21


我的几篇都给删了,没办法啊
作者: aming    时间: 2010-3-15 12:06
我觉得沪剧作为一种地方戏曲,首先要做好普及工作,等有了大批的观众,央视就不能不忽视了,大家说呢?
作者: 冯国跃    时间: 2010-3-15 12:45
我觉得沪剧作为一种地方戏曲,首先要做好普及工作,等有了大批的观众,央视就不能不忽视了,大家说呢? ...
aming 发表于 2010-3-15 12:06

说的在理,但靠现状要等到何时何月啊???!!!
作者: aming    时间: 2010-3-15 14:59
回复 44# 冯国跃

我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来,
等到沪剧真正振兴了,
又何必非要上央视来证明呢?
作者: ABCDFG    时间: 2012-2-10 13:51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2-10 22:33
冯国跃 发表于 2010-3-15 12:45
说的在理,但靠现状要等到何时何月啊???!!!

这张题头图很潇洒啊。问好!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2-2-10 22:35
郑经祥 发表于 2010-3-7 12:21
谢谢申老师的关心!这一篇文章我化了四个小时,因为我是上网新手,要发表一篇文章非常不容易。现在文章丢失 ...

郑先生,

你可以尽量回忆要点,只需要提出大纲这样就方便多了。

不妨414。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