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昨晚去看了《幽兰夫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0-1-20 19:06
标题: 昨晚去看了《幽兰夫人》
本帖最后由 365 于 2010-1-21 01:20 编辑

昨晚去看了文慧团的《幽兰夫人》首演,因为我有思想准备,故而也就未有很大的期望落差,先前已听过电台里原长宁团朱凤演的全剧录音,不错的。
这出戏情节曲折又有离奇色彩,要让人既在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就必须把来龙去脉作好铺垫,比如幽兰夫人怎么会化装去当家庭教师的?等等,新版显然比旧版精简、太粗线条了,还有“良彦哭灵”是顾派著名唱段,旧版是良彦思念亲娘时独自哭灵的,凄楚悲凉,而现在是当着幽兰夫人的面而唱,原来完整的一唱段,中间好几次硬塞进幽兰夫人不温不火的唱两句,既分散了观众的情绪又冲淡了悲剧气氛。
不知是否编剧、导演的关系,作为全剧的主人公幽兰夫人未能饱满的立起来亮起来,相反,绿叶盖过红花,倒是作为第二主角的杨音一段又一段唱了好多,掌声也最多。
顾曼君宝刀不老,沪剧中清板、三角板是较难唱好的,顾在无伴奏时的吐字、甩腔、节奏,浓汁浓味,句句入耳,听了很过瘾,每唱一段都有热烈的掌声,看来观众还是识货的多。
唱良彦哭灵的黄晓莉,嗓子亮,有激情,一句叫头,全场轰动。
徐伯涛纯粹是“友情”出演,傍名气,其实只在第一场唱了没几句,沙哑喉咙过过场。
关于文慧沪剧团掌门人,如果说上一次演唱会是圆了一个沪剧梦,那么这次主演幽兰夫人则是圆了个演大戏的梦,她为繁荣沪剧舞台作出了贡献,应该得到肯定。
但是对于王的艺术表现,不少网友包括资深戏迷却可能碍于情面,三缄其口,其实什么都不说,不就等于说了吗?
这次我在观看了女主角唱与演以后的感受,归纳为一个字: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已有无数人说过了,清唱一段可乱真,主演大戏谈何容易?
粉墨登台,浅酌即止,或许会给观众留下更多的好印象,这就是我在逸夫舞台下楼时的感想。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10-1-20 23:36
今天也去逸夫看了《幽兰夫人》,戏很不错,是老戏新演,许多人说是《大雷雨》,但是据我所知,原作应该与《大雷雨》是同一时期的。喜欢顾曼君老师‘浓油赤酱’的沪剧味道。许多小调的运用使剧情有更丰富的展现。其中的二段赋子板(男女各一段)都挺喜欢的。良彦哭灵的这一段,之前听人介绍过,确实是不错的。
作者: 蘇珂伊    时间: 2010-1-21 13:22
叶子,我猜您本人应该是一个著名的编剧,或者导演,或者是演员吧?每次的评论都那么详细而又尖锐,我真的是很佩服你啊。你也说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业余演员,王唱了一年多的戏,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应该是算比较出色的了吧?何必每次都那么咄咄逼人?一场戏好与不好,看看台下的反响就知道了。楼主一次又一次的针对《幽兰夫人》,针对文慧针对王慧莉,有什么意思呢?既然你那么有才学,那你怎么不去逸夫舞台上演一出大戏?
作者: 枫飞燕    时间: 2010-1-21 13:24
昨晚去看了《幽蓝夫人》 觉得这戏很不错 整场戏彩头不断 楼主的分析实在是太牵强了吧 短短的时间里能排除这样的大戏实在不容易 请楼主正席别人的劳动成果
作者: 周淑英    时间: 2010-1-21 16:59
什么时候再演我也想看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0-1-21 20:01
2# 华雨文


“……《幽兰夫人》,戏很不错,是老戏新演,许多人说是《大雷雨》,但是据我所知,原作应该与《大雷雨》是同一时期的。”
    自20世纪3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半个世纪中,沪剧改编外国名作的著名剧目有九国19部。
    其中:沪剧传统剧目(时装戏)《空谷兰》又名《幽兰夫人》,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王梦良根据民国十四年(1925年)包天笑将日本作家黑岩旧香所著小说《野之花》改编成的《空谷兰》电影及文明戏幕表所作的再改编,1938年4月由文月社首演于大世界。
    沪剧传统剧目(现代戏)《大雷雨》,由莫凯(顾梦鶴)参照俄国奥斯特洺夫斯基的剧本《大雷雨》,并根据吴琛话剧本《寒亱曲》改编,1949年10月由中艺沪剧团首演于中央大戏院。(参考周锡山文章和《上海沪剧志》编写)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0-1-21 20:34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0-1-21 20:40 编辑
叶子,我猜您本人应该是一个著名的编剧,或者导演,或者是演员吧?每次的评论都那么详细而又尖锐,我真的是很佩服你啊。你也说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业余演员,王唱了一年多的戏,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水 ...既然你那么有才学,那你怎么不去逸夫舞台上演一出大戏?

蘇珂伊 发表于 2010-1-21 13:22

.......既然你那么有才学,那你怎么不去逸夫舞台上演一出大戏?
答曰:
到饭店就餐,食客对菜有异议,厨师冲出来指责:你怎么不去烧一盘?——-岂不让人贻笑大方?
另注:本人并非文艺圈人士。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10-1-21 20:56
2# 华雨文


“……《幽兰夫人》,戏很不错,是老戏新演,许多人说是《大雷雨》,但是据我所知,原作应该与《大雷雨》是同一时期的。”
    自20世纪3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半个世纪中,沪剧改编外国名作的著名剧目 ...
白水 发表于 2010-1-21 20:01

昨天与我同看的朋友己经详细介绍啦。哈哈, 我笑曰,顺便普及一下知识。谢谢,白水老师。
作者: xsx1688    时间: 2010-1-21 22:15
叶子:
有些声音根本就不用理会,本来就是虚拟的网络,大家因为热爱沪剧才走到一起,发出不同的声音完全可以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理解、喜爱,不能强求。我记得你写的关于陈派的那个帖子,我是有同感的,我只是不说罢了,因为喜欢她的人,看了会不舒服,我佩服你,敢想敢说(包括这个帖子)。
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你的回帖,有那么多人喜欢跟你发起的帖子,就足够了。希望多看到你独到的分析、感悟。
作者: 晓明    时间: 2010-1-22 13:18
楼主叶子分析的相当实在啊。很客观全面的对该戏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既没有全盘否定该戏,也没有一味唱赞歌。我相信,这样的评论不是谁都写得出的。因为它最起码需要谙熟沪剧,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可以对剧目,对演员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切都是那么的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同时,我也相信,叶子正是对沪剧的热爱,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写,去评。为什么评论者的演技非得超过演员才能对演员对剧目作出评论呢?我搞不懂了。要这样的话,媒体评论员岂不都得失业?因为我同样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没有上舞台演戏的能力的。
“既然你那么有才学,那你怎么不去逸夫舞台上演一出大戏?”—————  一个入俗的提问
“到饭店就餐,食客对菜有异议,厨师冲出来指责:你怎么不去烧一盘?——-岂不让人贻笑大方?”————    一句巧妙的回答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10-1-24 10:34
我们创办中国沪剧网就是向网友提供一个发表对沪剧艺术(包括与沪剧艺术相关的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网络平台。所以,只要不是恶意诽谤的言论,我们都欢迎发表,并且积极倡导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网友可以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甚至碰撞,达到促进沪剧艺术繁荣发展的目的。
作者: HemingQian    时间: 2010-1-26 11:46
叶子先生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本人双手赞成。

“幽兰夫人”一剧我们可视为 - 有钱人玩票但客观上也为目前不甚景气的沪剧添了把火,大家尽可宽容一点。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0-3-13 02:11
叶子的评说非常到位。说的再真实不过了。主角的基本功太差了。就急于演大戏。有点不自量力。套一句精神可嘉,也不很妥当,
作者: 小珠珠    时间: 2010-3-13 12:20
这次我在观看了女主角唱与演以后的感受,归纳为一个字: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已有无数人说过了,清唱一段可乱真,主演大戏谈何容易?


这句说得好,而且也给主角大大的留了面子了。台上就是一个见真功夫的地方,一台戏除了她,其它个个出彩,顾曼君的婆婆,黄晓莉的良彦哭灵都是好的。支持沪剧事业也是好事,但是唱的也太业余了,演戏的热情是一回事,支持是另一回事,而评论是客观地、公正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仁者见仁嘛。
作者: 老番三    时间: 2010-3-22 21:50
专业演出不同於业余玩票,是要有一定的质量,不是喜欢唱或者是有钱就能进行专业演出,她对沪剧的酷爱是可嘉的,她出钱资助剧团更是对沪剧事业作出了贡献,每一个沪剧爱好者都会为她的作为拍手叫好的。要园梦也好,过隐也好,完全可以邀请著名演员一起开开演唱会,唱唱自己喜欢的唱段,演演自己想演的片段,邀一帮好友捧捧场,开心一番。有钱还可以支持写出一批好的沪剧剧本来丰富和繁荣沪剧舞台,让每个沪剧爱好者都受益。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0-5-7 09:03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10-5-7 09:08 编辑
这次我在观看了女主角唱与演以后的感受,归纳为一个字: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已有无数人说过了,清 ...
小珠珠 发表于 2010-3-13 12:20

昨晚去看了这台《幽兰夫人》,席间就与同好议论多多,今天想上来发发感慨,一看诸位的观点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所以不另说了,只想表示:叶子和HemingQian 、沪灵灵、小珠珠、老番三等网友的评价绝对到位。我们不能因为钦佩王女士对沪剧的热爱、对沪剧的痴迷及支持,就不客观评论她的演唱与演技。女一号还只是个戏迷,唱沪剧玩玩可以,演大戏真的还差功夫,不要说唱与顾、杨不好比,就是同良彦以及丫头的唱也都不好比,席间观众的给他(她)们掌声就是对王女士的婉约忠告。另外她最近几场在台上的走路都有点不自然哦,她平时走路也这样吗?团中及周围人有向她指出吗?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0-5-8 09:49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0-5-8 10:05 编辑
昨晚去看了这台《幽兰夫人》,席间就与同好议论多多,今天想上来发发感慨,一看诸位的观点正是我想要表达 ...
滩簧西乡调 发表于 2010-5-7 09:03

该剧最近又重演了?在什么地方?从您的描述来看好像未有进步。
王兴仁在排演时指出过:“女主角的表情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样。”祖母级的王导是很严厉的,这次友情演出友情导演当然要客气得多,要是在平时,这位王老太发现哪个演员一个不对,早就毫不留情了。
她的这句话,足够让大家掂掂份量,包括众多票友戏迷们。
四功五法,轻重并举,缺一不可,这也表明了清唱与表演不是一个层次和同一个台阶,会唱,有什么稀奇?老实讲我也能唱几段,但我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不是演员的料,故而也就从不献丑。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0-5-8 10:45
该剧最近又重演了?在什么地方?从您的描述来看好像未有进步。
王兴仁在排演时指出过:“女主角的表情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样 ...”
叶子 发表于 2010-5-8 09:49

从3日到昨晚,来松江大舞台演出了5场。王导的话说得很对,女一号从头到尾的表情就是一个摸样,几乎没有喜怒哀乐,要是一定要形容的话,那就是一个字:僵!她的唱呢,不能说不认真,但太平稳了,就是唱曲谱而已,没有任何激情。唉——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0-5-8 12:47
(转)如果戚雅仙老师在
   
    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早春,在上海静安区一幢旧式建筑里,雅仙老师正在给戏校越剧班的旦角学员上唱腔课。她一洗舞台上的脂粉铅华,淡雅素装,亭亭玉立,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这一节课是教唱《玉堂春·苏三起解》。“来,我们先来唱这一句导板:我遭诬害受不白,冤沉海底……”戚老师用她特有的韵味醇厚的嗓音唱一句,再让大家学唱。她还不时用留声机放唱片给同学们听。   
    “来,这位同学,侬来唱一遍。”   
    老师点名了,我不大情愿地站起来,用清亮的高音像唱民歌一样唱起来,一边偷眼瞄瞄老师的笑容,心想或许会受到赞赏的。没想到,戚老师面孔一板,严肃地说:“侬格能唱是勿来事的,要有感情地唱。”她给我们讲起剧情,分析起人物来,“苏三受到天大的冤枉,是要死的,她被屈打成招发配,心情是极其沉重的,我们这里,‘我遭诬害,受不白’,前两句要含蓄地唱,冤沉——这里,一定要吸气,然后一气呵成。”后来,在上念白课的时候,我总算得到老师的一次表扬。那是老师教《文姬归汉》中的念白“此番丞相,将我赎归……”她边教边说:“有道是千斤念白四两唱,这个念,是极其重要的!”   
    半个世纪过去了,老师委婉缠绵的唱腔依然清晰回响,苦口婆心的教诲依然字字如新。只可惜,随着剧种南花北移盛开凋谢,我也结束了越剧生涯。但我并没有结束越剧情结,更没有结束我同戚雅仙老师的师生情谊。我每次回上海出差都要和戏校同学一起去探望老师。记得上世纪70年代粉碎“四人帮”后,老师面显沧桑,喝着菊花胖大海泡的茶水,义愤填膺地说:“他们让我挂在干校,没有舞台,没有演出……真是岂有此理!”老师饮一口茶又说,“还好,像噩梦一样,总算过去了,我们现在筹备演出了,我自己编了唱周总理的段子!听说,我们还要重新组建静安越剧团呢!”那次见面聊的时间最长,老师那不断变化的表情给我的印象也最深。   
    后来,我回到江苏,还和老师偶有邮件及书信往还(傅骏老师代笔)。在我疏于问候的时候,同学云霞在来信中常说:“戚老师让问问侬呢,她讲问问侬现在好吧……”老师的关怀跃然纸上。虽说我无缘再做越剧演员,但看到周雅琴、朱祝芬等同学的演出报道时,还是觉得十分欣慰。何况,现在还有戚派红角金静,还有老师的爱女傅幸文,有多少后起之秀呵!   
    那天,偶然在央视戏曲频道看到越剧《状元未了情》的演出片段,一听就知道那年轻女主角唱的是戚派,真的有几分像呢!只是个别唱句还是有些直白,不够深沉,如果像戚老师当年上课说的那样“有感情地唱”,那就会委婉好多。   
    现在,戚雅仙老师一定正和九霄云外的众仙子一道,遥望着人世间的戚派后人和戚派爱好者吧?所以,我们要唱得更好,一定要“有感情地唱”啊!   
    2010年3月28日于珠江畔
     (田畋 文汇报 2010-05-08)
作者: 子墨    时间: 2010-5-8 22:13
小南国老板娘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对她正面评价的帖子铺天盖地,对她演唱演技进行批评的帖子寥若晨星。就是偶尔有几篇敢说真话的帖子出现,立即招致讽刺,中伤甚至漫骂恐吓。那么沪剧网能人贤士荟萃,为啥对此现象讳莫如深?甚至出现谩骂时也充而不闻呢?此种现象一直困扰着我。谁能揭开这个谜团呢?欢迎朋友们对此展开讨论。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5-8 22:58
小南国老板娘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对她正面评价的帖子铺天盖地,对她演唱演技进行批评的帖子寥若晨星。就 ...
子墨 发表于 2010-5-8 22:13

这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将此人奉若神明的不少,对此人嗤之以鼻的也不少!
综观许多旧帖,仔细想来,有一点是共通的:唱的不怎么样,却是个可以呼风唤雨的人物。
有人说是对沪剧事业的“贡献”;也有人说将来的沪剧就是断送在这些人的手里……
中国沪剧网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可以看见,当下,猫给老鼠当伴娘的事,并不鲜见!
还有一点是天经地义的:沪剧倘若没有了戏迷观众,花再多银子搭台伊始,最终一切归零!
作者: 小珠珠    时间: 2010-5-9 00:11
本帖最后由 小珠珠 于 2010-5-9 00:15 编辑

咦, 这个帖子怎么又捞上来了?
但是就一个演员来说,首先是要以情带戏,唱曲谱式的演戏是没有用的。
我还是我的观点,支持沪剧事业是一回事,唱功好坏是一回事,如果要打开门来卖票的,那我不会去看女主角的戏,但是其他人演的都很好。
松江的这次没看过,所以不能妄加评论,仅就事论事。
对于‘子墨’网友所说的现象,我想我来这网也有一段时间了,之所以喜欢它,常常来看看是因为它有它的可爱,它有包容性,不是那种像‘天涯’论坛一样用语刻薄,毕竟大家是平常人,又不是什么人尽可夫的敌人,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网友们是以鼓励的心态去看待的。
网络本来就是草根文化,没也什么利益冲突的,谩骂现象好像还没发现过。中伤讽刺、恐吓之类的更是没有,我这个人说话是很‘冲’的,至少没有发现有人恐吓我,大家上论坛的,说说看法和意见,行则说,不行则走人。
还有,我希望就事业而言,不要把小南国老板娘和演戏的女主角并论,商业上女主人公一定是成功的,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不喜欢把演员(至少现在算是演员了吧)私人生活和演戏相提并论的,要分开,正如做事要公私分明一样,但这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可能我说话又冲了,幸好网络是虚拟的。
作者: 倾听    时间: 2010-5-9 10:50
小南国老板娘的确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评论小南国老板娘演艺的帖子也的确是把她捧上天的居多。
看了古龙网友的帖子的确太过瘾了!他把积郁在人们心头的愤懑,鄙视刻画得入木三分,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小南国老板娘的演艺提出批评即招致讽刺,中伤,挖苦甚至恐吓谩骂是子虚乌有的捏造?非也!本人就"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其实本帖三楼对叶子的回帖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吗?
作者: 小楼往事    时间: 2010-5-9 11:24
这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将此人奉若神明的不少,对此人嗤之以鼻的也不少!
综观许多旧帖,仔细想来,有一点 ...
古龙 发表于 2010-5-8 22:58


关于此人物,由于马上要出门,现在不作轻评,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认真思考、积极做好准备才是,此话也送给那个所谓的主角,反过来,我还想说的就是,“皇帝的新衣”这个圈内的“风尚”,在这个圈子里风行了真的不是一天两天了,至于那个“皇帝”也就不光是针对此处的那个所谓的“主角”。再说一句,既然面对观众了,就应该大度地迎来各种观点,抑或可说,“皇帝”可能倒没什么,可问题是,“那些周围的臣相们人呢?”要知道,“皇帝的新衣”一则故事,早就引入小学课本咯!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10-5-9 12:22
我就爱看这样敢说敢议、一针见血的帖子!
作者: 子墨    时间: 2010-5-9 15:52
楼上的你乐意了,可沪剧网的管理层未必乐意。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10-5-9 16:49
楼上的你乐意了,可沪剧网的管理层未必乐意。
子墨 发表于 2010-5-9 15:52


中国沪剧网自开站以来,一直倡导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畅所欲言的舆论氛围。管理层对所有网友各抒己见一直予以充分的支持,并对网友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的言论一直给以肯定,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关于文慧沪剧团《幽兰夫人》上演后,网友对主角的评论,大家有比较大的争议是非常正常的,也表明网友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在本帖的第11楼,我曾经跟帖表示“我们创办中国沪剧网就是向网友提供一个发表对沪剧艺术(包括与沪剧艺术相关的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网络平台。所以,只要不是恶意诽谤的言论,我们都欢迎发表,并且积极倡导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网友可以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甚至碰撞,达到促进沪剧艺术繁荣发展的目的。”

因此,似乎不存在“子墨”网友关于“沪剧网的管理层未必乐意”的问题。
作者: 君子动口    时间: 2010-5-9 17:58
中国沪剧网自开站以来,一直倡导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畅所欲言的舆论氛围。管理层对所有网友各抒己见一直予 ...
剑鸣视点 发表于 2010-5-9 16:49


确实是有目共睹。
作者: 子墨    时间: 2010-5-9 18:43
本帖最后由 子墨 于 2010-5-9 19:16 编辑

剑鸣视点代表管理层表明了非常大度的态度,支持并欣赏网友们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舆论氛围。
欢迎朋友们继续发表有质量,有见地,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看法。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5-9 19:09
我一直推崇在中国沪剧网论坛上应有的、百花争鸣的良好氛围,我重申:争论决不是争吵;我喜欢听到不同意见和接受正确的批评,因为在这个平台上,人人可以畅所欲言;我也愿意接受任何旨在“讨论和争辨”的良性挑战,也是因为,挑战也绝非是“挑唆”。
“亮出你的舌苔,干干净净”,阐述自己的观点明明白白,是为记。愿与戏迷网友共勉!
作者: 小楼往事    时间: 2010-5-9 23:55
中国沪剧网自开站以来,一直倡导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畅所欲言的舆论氛围。管理层对所有网友各抒己见一直予 ...
剑鸣视点 发表于 2010-5-9 16:49



    我心定了几多哦!!!!这个社会,玩的就是心态,都是不小的年龄,不缺啥,玩的就是和谐,各抒己见。顶!!!!
作者: 小楼往事    时间: 2010-5-10 00:04
本帖最后由 小楼往事 于 2010-5-10 00:07 编辑
我一直推崇在中国沪剧网论坛上应有的、百花争鸣的良好氛围,我重申:争论决不是争吵;我喜欢听到不同意见和 ...
古龙 发表于 2010-5-9 19:09



    争论与争吵不是目的,提高和弘扬,传承与发展才是目标。我不怕砖头,因为我本来就是泥水匠出身,搞建筑的,五大三粗,但有一点我不粗心的,那就是,“我天天牢记安全施工的警示,戴着头盔呢。”呵呵呵,但由此看来,“中国沪剧”前途似锦,支持!!!!!再说一句,这样:对于网络建设没有坏处哦。点击率!!!!!!!!!!!!!!!!!!!!!!哈哈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5-10 08:49
回复32#
如果一个网站没有了点击率,一个论坛没有了大家参与,是斜气难看的。
网站需要点击率,论坛需要“烟囱管”,烟囱管一旦堵塞,大家都看过小兵张嘎的恶作剧,够呛!
当然,廉价的、充斥水贴的点击率,也是没有其吸引人来参与的魅力的。
而我们平常看到大型厂矿企业的“烟囱管”,外面一般都是刷了白漆的,又高又大,远看煞是美观。
但是,“烟囱管”的“夹里”,大凡都是“墨赤黑”的……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0-5-10 18:43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0-5-10 19:40 编辑

幽兰夫人在舞台上的表情动作是否得体,作为老朋友陈甦萍不会看不出来,心里明白得很呢,陈团长也不会不尽力辅导过。
其实不仅只是“幽兰夫人”一人,对于好多专业或业余演员来说,不乏有着漂亮的外形与好嗓子,也不乏有名师带教,上了舞台也很认真,可还是让人觉得他仅仅只是在背唱词而已,这是为什么呢?
而有的演员一出场,虽谈不上惊艳四座,却能镇住舞台能让剧场马上静下来,一个眼神一个耸肩,就让人物活起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要想当个演员,并成为一个好演员,除了具备先天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演员本身是否还具有发自内在的“悟性”?上了舞台是否“忘我”让表演技巧升华?不是老师教你眼睛朝左看,你就朝左看,老师教你手指向右方,你就指向右方,这就不是在演戏而是在背戏,你眼睛里看出去的不是情人不是仇人,而是剧场的墙壁,那么你演的人物还有什么感染力?你演的戏又如何能打动观众?僵如木头,在对唱时呆呆的看着对方,谁会叫好?没有悟性,再好的名师也只能恨铁不成钢,自叹作罢。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5-10 21:43
一直很欣赏34#的文章,精彩!为你鼓掌!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10-5-10 22:58
我觉得现在的演员要进入人物角色就要很长一段时间去体会人物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环境,时代背景,动作不是教一下,练一下就能出来的,我认为有时还要深入角色去体验。
不光说戏曲界就是电影界,现在快餐式的文化,那还能像以前拍《红楼梦》似的学个三年再开机呀。
很多事情可以快,但很多事情是必要时间与经验的积淀。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5-11 00:08
本帖最后由 古龙 于 2010-5-11 00:37 编辑
我觉得现在的演员要进入人物角色就要很长一段时间去体会人物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环境,时代背景,动作不是教一 ...
华雨文 发表于 2010-5-10 22:58

注意到楼上的“积淀”说。文化的积淀是需要时日和凝练的思想的,一如你的许多“弄堂”文章,不是每个人都写得出的,为此我认可、并欣赏你!
然而“积淀”是要分时间的长短说的: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一杯浓浓的香茗,苦辣酸甜,很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而三天、三月、三年抑或三十年的“积淀”,对于某些不开窍人来说,也只不过、相当于一缸酒精加水的“酒鬼酒”、一碗没有半丝牛肉的熟泡面!好喝吗、好吃吗?好喝好吃!
味道不错的吧?饿极了,什么都是好吃的!
曾记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一说:“饿你三天他不管饭!”——人啊人,可怜的高级的脊椎动物,有时,为三斗米有时还是不得不折腰哦……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0-5-11 00:3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同。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5-11 00:4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同。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10-5-11 00:35

楼上先生,别来无恙?!
应该是“但悲不见五洲同”吧?有你在,这个帖子非成热帖不可! 哈哈哈哈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0-5-11 06:45
本帖最后由 365 于 2010-5-11 10:45 编辑

楼上老先生好!

我没有那种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胸怀。现在连得九州都没有同何况五洲。
作者: 两只小猫咪    时间: 2010-5-11 07:28
回复 40# blogfeiyunpu


    阿飞老先生,多日不见,亦不见唇枪舌战,有点想念。
作者: 申灏    时间: 2010-5-11 07:58
曾经听到过“气场”这个词,叶子讲有的演员一出场“能镇住舞台能让剧场马上静下来”,大概就是这种能形成一种气场的真功夫了。这种功夫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
作者: 小楼往事    时间: 2010-5-11 10:47
本帖最后由 小楼往事 于 2010-5-11 10:54 编辑

回复 42# 申灏


    演戏演戏,演在前戏在后,如果把它弄成戏演了那就讨厌了,更何况那戏的不是剧情,而是观众了。
再有,当今的沪剧业余圈里,还真不怎么样,我说的是实话,就如我前面说讲的那样“皇帝的新衣”是耶,本来就是一次正常的戏迷活动,因为什么所谓的“弟子”“名票”的到来而硬生生把它弄得变味了,感觉就像饭店里的一盘菜,菜单上明明是写着“虾仁炒芥蓝”,价格也是这么定的,但一端上来却变成了“芥蓝炒虾仁”了,哦!天哪,岂止是“虾仁”哦,是“吓人”啊,更是恶心!
看着吧,或许日后,马上会变成“著名演员”的,再日后,极有可能变成“著名表演艺术家”了的,吹吧,这一天迟早会来的,因为,圈子里确实存在着这么个被扭曲了的“气场”!
请 尊重“著名演员”“表演艺术家”吧!因为他们给人带来了美,带来了享受。
作者: 古龙    时间: 2010-5-11 11:01
楼上的你乐意了,可沪剧网的管理层未必乐意。
子墨 发表于 2010-5-9 15:52

子墨网友,我不得不回复你一句:我未必乐意,管理层也未必不乐意!
有时候是“相对无语难开口,各有话儿在心头”的。有些窗户纸虽然没有捅破,但戏迷网友的心里都象明镜似的!去年11月24日在戏迷网友心里的阴影和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确不小,可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不需再提了,和谐社会,大家还是往前看吧~!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10-5-11 15:38
回复 26# 子墨


    任何一个网站是不会怕有争论现象出现的,我们也同样。争论不是争吵,所以各抒己见,网络就是一个平民化、平等化的平台,比起那些世俗的投票要公平很多。记得那年超女和好男儿时听说也有内定的名单,但是后来短信投票加入之后,作假就难了,这是为什么?应该真正的给了平凡人说话的权利。任何事物的两面性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甚至不是二面,是多面性,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希望我们的网能成为这样的平台。
作者: 小楼往事    时间: 2010-5-11 15:50
回复 45# 华雨文


    华老师的回话就是沪剧网赖以生存的基本原则!!!!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10-5-12 00:20
回复 46# 小楼往事


    我的回话是我对网站的理解,生存原则是言重了。只是我想在网站上实现这样的相法而己。显然我的回复己经是偏离了本帖的主题了,只是一时由感而发罢了。因为厮空见贯了外面吵吵闹闹的论坛,纷纷扰扰的现实生活,所以我希望这里是净土,当然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是很欢迎的。我也深深明白世界上是没有真正的净土,唯有人的心净了方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
作者: 小楼往事    时间: 2010-5-12 13:12
本帖最后由 小楼往事 于 2010-5-12 13:13 编辑

回复 47# 华雨文


    对呀,我指的只是你的回话给本站所带来的一种氛围和心态而非具体的内容,我认为,够了。呵呵
作者: 水乡    时间: 2010-5-13 19:09
今日通过IPTV,在《七彩戏剧》频道观看了:沪剧《幽兰夫人》。
感想:除了男演员--杨音是长宁沪剧团的,其他的演员不太清楚,是专业的还是业余或民营剧团的?
如果是专业演员的话,恕我直言,那么这样的演绎很难让观众接受,特别是女主角的唱功,更是不敢恭维;
如果是业余的,那么要鼓掌喝彩,毕竟业余的能演整场的戏,可能是圆个梦吧。
以上观点,出发点是关爱沪剧。沪剧要发展,就要出产一流的剧目,更要出产一流的演绎水平。
作者: 水乡    时间: 2010-5-13 19:11
通过上面N多老师的发言,对其略知一二,也不想在多说什么了。支持一下!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0-5-13 19:41
今日通过IPTV,在《七彩戏剧》频道观看了:沪剧《幽兰夫人》。
感想:除了男演员--杨音是长宁沪剧团的,其 ...
水乡 发表于 2010-5-13 19:09


艺术可以娱乐的,娱乐不一定是艺术的。
作者: 小珠珠    时间: 2010-5-13 21:33
回复 49# 水乡


    杨音是徐汇区孙徐春沪剧团。顾曼君原也是专业演员。徐伯涛是专业演员,其它的一些演员如黄晓莉、傅新蓉,还有女主角都是文慧沪剧团的。
  民营沪剧团,是不是专业剧团这个我不太清楚国内的体制。
作者: 水乡    时间: 2010-5-14 08:17
本帖最后由 水乡 于 2010-5-14 08:22 编辑

回复 52# 小珠珠
谢谢你的回复!我没有将该剧看完,实在是“没看头”,原本是“慕名(剧目名)而去”。很是遗憾,好好的一本戏,没能“立”起来。
作者: 水乡    时间: 2010-5-14 08:19
艺术可以娱乐的,娱乐不一定是艺术的。
白水 发表于 2010-5-13 19:41

谢谢白水老师精辟的理论!是的,艺术可以娱乐,娱乐不一定是娱乐!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0-5-14 20:52
艺术可以娱乐的,娱乐不一定是艺术的。
白水 发表于 2010-5-13 19:41

白老师说得很有哲理性,也很辩证,在以前的帖子里也说过,印象颇深。
目前,剧场演出不多,但是群众性的沪剧大家唱好像很蓬勃,四面八方老远的赶来赶去,切磋技艺,虽然也得花几块钱买个票或唱一曲,这只是场子费与乐队费的基本开销而已,纯粹是戏迷们的自娱自乐,愉悦身心,很纯粹。
然而,当有人怀揣演出证以剧团名义进驻剧场对外售票公开演出,这就变得不纯粹了,这就超出了自娱自乐而演变成了商业行为,观众也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视看戏为娱乐,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一名消费者。演出商在法律的框架下,可以制定交易规则即自定票价,当然同时也有法定义务向观众提供有质量保证的艺术产品。相反,如果不是按质论价,为了要提高自己身价而与茅善玉孙徐春的票板平起平坐,我敢说这无异于断了回头客,是一次性的。
乡镇企业做出来的月饼标上杏花楼的高价,那就不得不让人质疑其商业诚信何在?
在一定程度上,观众的口碑会影响到某一剧团的前途走向。
商业演出与沪剧大家唱有相同的内容却不属于同一的行为范畴。
作者: 子墨    时间: 2010-5-15 11:20
本帖最后由 子墨 于 2010-5-15 11:44 编辑

非常赞同叶子网友的观点。
如叶子一般有鲜明的观点,有独到的见解,有质量的帖子在戏迷交流栏目中并不多见,顶一下!

很高兴网友们的回帖又回到了本帖的主题。
窃以为,偏离主题的有感而发也好,借题发挥的议论也罢,在本贴回帖未尝不可,但如能另起一帖岂不更好?
一孔之见,供朋友们参考。
作者: 晓明    时间: 2010-5-18 20:35
看了楼上叶子和子墨两位朋友的帖子,感觉是观点鲜明,措辞精辟,比喻恰当,言简意赅。非常希望在本网站能多多的看到类似这样既懂沪剧艺术,又不哗众取宠,既能言善辩又让人折服的精彩帖子。顶你们两位了!
作者: 若霜    时间: 2010-5-19 21:37
是的,网站贵在各抒己见,各持己见。人人都发有质量的帖子,这个网就有看头了。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