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标题: 创建和确定新流派为何要低调? [打印本页]

作者: 叶子    时间: 2009-12-24 20:22
标题: 创建和确定新流派为何要低调?
问下来,好多人都不知晓和不清楚文广集团评定出了一个沪剧新流派。我曾在戏剧频道里听到奚根虎提到过一次“陈派”,当时主持人也并未有反应,我听过算数,只以为是奚根虎是在吹捧。
既然广大戏迷包括沪剧网友都在口口声声、“喋喋不休”要振兴沪剧、繁荣沪剧、唯恐沪剧衰败,如今沪剧界出了个新流派应该是理直气壮、应当是欢欣鼓舞大张旗鼓才是呀,这才是合乎常情常理呀,怎么报纸媒体们都静悄悄的?中国沪剧网把程文俊拜师、王盘声当顾问都作为头条报道,为什么出了个新流派却冷静得不当作头条?  
为何有关部门包括创始人在内要对新流派保持低调?有这必要么?百思不得其解,烦请各位老师开到导。                                 
附:
流派的形成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丰厚的积累,包括对名师的承传、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吸收和长期的艺术实践;
二是独创的风格,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爱好、经常演出的剧目和角色,对传统的规范有所突破,创造出一种不同的、独特的风格;
三是广为流传、流行,需要观众的认同,需要一批追随者的学习、仿效。流有流动的含义,包括在广阔的空间中流行和长时间的流传,派则是个群体的概念,有一群人学习、传承才能成派。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2-24 20:40
有意思!

叶子的视角,叶子的风格。

我很欣赏叶子的直率,不愿意刻意地磨去棱角。
作者: yrjyrj    时间: 2009-12-24 20:42
完全同意叶子的观点,绝不能将一些人的喜爱和表示的看法视作流派已产生的依据。长期艺术实践所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并为广泛群众认同的流派,才会像现今流传的诸多沪剧流派长盛不衰。
作者: 倾听    时间: 2009-12-24 21:07
如果说陈甦萍的演唱能称之为"陈派",那么孙徐春的孙派,茅善玉的毛派,华雯的华派,甚至于陈瑜,沈惠中等等等等岂能不称之为流派?一己之见,可以商榷。
作者: 华雨文    时间: 2009-12-24 22:59
首先创建流派时有没有‘中国沪剧网’要考证这下。我个人这也是这次在陈甦萍的个唱上看到电子屏幕后才知晓的。
其次作为新闻是有时效性的,我们不能把己经发生的了事当作新闻来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沪剧网把程文俊拜师、王盘声当顾问都作为头条报道,为什么出了个新流派却冷静得不当作头条? ”的原因。
作者: 白水    时间: 2009-12-24 23:28
首先创建流派时有没有‘中国沪剧网’要考证这下。我个人这也是这次在陈甦萍的个唱上看到电子屏幕后才知晓的。
其次作为新闻是有时效性的,我们不能把己经发生的了事当作新闻来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沪剧网把程文俊 ...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12-24 22:59

“首先创建流派时有没有‘中国沪剧网’要考证这下。”——
“《中国沪剧网》成立于2009年,于2月28日进行测试性开站。”(引自本站《站长致各位网友的一封信》)
“2007年经市政府批准并公布,沪剧陈派被正式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引自《“陈甦萍从艺三十周年沪剧专场”说明书》)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2-24 23:53
不管如何,这个陈派见之公文在已成为事实。

至于流派如何流如何派,这个问题其实到实践中很复杂。包括曾经出现的两个茅派。有人认可就有人不认可的。

就拿沪剧这一剧种本身说,如果完全参照三条标准(这也是非官方的),那末在当年的沪剧流派演唱会上就会有好多老前辈不能称派。

除去我说的汪派因为声腔独特所以没有人学唱之外,王雅琴有徒弟韩玉敏,可她不唱王雅琴的声腔,这样一来那个流派演唱会变成好多没有达到三标准的老演员“混”进去了。

施春轩的施派现在也没有人唱了,春派其实也是很少人唱的。

这样看来,新世纪是流派消亡的世纪。不仅沪剧其它剧种也是如此。

之所以要抢救,也确实有些在抢救比如我说的海派京剧中的盖派黄派。

而沪剧弱势流派的抢救工程还没有影子呢。
作者: 雁声    时间: 2009-12-25 13:48
我在想:流派的形成也是由市政府批准的吗?是不是说市政府批准“马派”、“茅派”,那么这一新流派就算正式形成呢?
作者: 君子动口    时间: 2009-12-25 15:43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哈哈。
作者: 叶子    时间: 2009-12-25 18:11
大大方方、坦坦然然才是真,何必躲躲闪闪、犹抱琵琶半遮脸?是故作谦虚还是底气不足?
确认新流派又不是任命干部,想叫谁当就叫谁当。上次有网友发帖讨论艺术家的问题,不但阿狗阿猫都成艺术家了,演员评级也是水分答答滴。
观众心里自有一杆秤,谁能成为流派,水到渠成,瓜熟自然甜,还须谁的意志来左右?
本来对陈团长印象不错,很有特色,现在鹤立鸡群异军突起封成了流派,倒是有点对不起,帮帮忙了,比陈灵的人多的是。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2-25 23:32
叶子,世界上的事情适得其反的事例很多。

这也是为何要保持低调的原因之一。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2-25 23:42
本帖最后由 blogfeiyunpu 于 2009-12-25 23:58 编辑
我在想:流派的形成也是由市政府批准的吗?是不是说市政府批准“马派”、“茅派”,那么这一新流派就算正式形成呢?
雁声 发表于 2009-12-25 13:48

那当然不是。

但是相对于级别,比如一级演员二级演员来说,那就是批准之日即予成立。

尽管某些一级演员反而比二级演员差,可级别已经定局。

最明显的例子沈仁伟,没有看到这儿的介绍里说他是一级演员,恐怕不好意思说他是二级,所以绝口不提界别。但是我最近查出来的是沈仁伟他是上海市级非遗传承人,而好些其它一级演员就没有被列名为非遗传承人。

这就反过来说明没有把沈仁伟评为一级演员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值得欣慰的是沈仁伟列为非遗传承人了。并且是除去老一代除去梅花奖除去当团长的唯一一位群众行列的沪剧界非遗传承人。哦,还有孙徐春,不过他是滴滴刮刮的一级演员还是孙徐春沪剧团团长。
作者: 365    时间: 2009-12-26 01:37
还有孙徐春,不过他是滴滴刮刮的一级演员还是孙徐春沪剧团团长。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12-25 23:42


blogfeiyunpu 又一次信口开河、想当然——和文慧沪剧团王慧莉不当团长一样,孙徐春沪剧团的团长恰恰不是孙徐春,而是杨音。
作者: 叶子    时间: 2009-12-26 08:42
我在想:流派的形成也是由市政府批准的吗?是不是说市政府批准“马派”、“茅派”,那么这一新流派就算正式形成呢?
雁声 发表于 2009-12-25 13:48

“陈派”是藏在市政府档案室文件柜里的流派,深藏不露,偶尔露峥嵘。
作者: 承筱    时间: 2009-12-26 13:23
流派是不须政府批准的,只要广大沪剧听众喜欢,而且要有传承,这才能有流派的“流”了,
作者: 苍穹下    时间: 2009-12-26 16:40
流派应该是民间承认的,当然政府行为这就不好说了,这是我们的国情,这点要了解。但是我们平时承不承认这又是另一件事了。
所以这是可以区分开来的,比如我们是戏迷,那我想不想承认就是我们自己的事。
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它批了这样一个派别就是说明它承认了。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09-12-26 18:54
有意思!

叶子的视角,叶子的风格。

我很欣赏叶子的直率,不愿意刻意地磨去棱角。 对对对
.
作者: 映春成林    时间: 2009-12-26 18:59
自成一派 在演出中群众接受.喜欢.这就是一派.目前的沪剧演出中有几个.自成一脉呀.那个茅派.孙派.那像沪剧.也许我讲过火了.但事实如此呀.我们喜欢踏实的沪剧.
作者: 老钟    时间: 2009-12-29 11:24
我认为自筱爱琴袁滨忠之后,再没有出现过新的流派。诸惠琴这一代出了很多优秀演员,唱腔各具特色;茅善玉这一代也有几位优秀的演员,茅最佳。其他的中老年演员能唱出正宗的沪剧,声音不要发抖就可以了。
作者: 晓明    时间: 2009-12-29 14:43
我认为自筱爱琴袁滨忠之后,再没有出现过新的流派。诸惠琴这一代出了很多优秀演员,唱腔各具特色;茅善玉这一代也有几位优秀的演员,茅最佳。其他的中老年演员能唱出正宗的沪剧,声音不要发抖就可以了。 ...
老钟 发表于 2009-12-29 11:24

哈哈!声音不要抖就可以了。陈甦萍唱起来抖得蛮结棍格,不过现在好多了。
作者: 红叶    时间: 2010-1-7 16:32
成流派,我想,肯定会得到专家们的评定,我们的不同见解是无法否定己成的事实.
作者: chqyhsl    时间: 2010-1-8 12:36
陈甦萍被定为流派,那是官方的,她的演唱能不能成为流派还需沪剧观众的认可,袁滨中没有被钦定为袁派,但是还是被观众公认为袁派,茅善玉,孙徐春,陈甦萍,再往上徐伯涛,诸惠琴,沈惠中能不能被认定?再往上,筱爱琴等一大批又如何?。嘿,是和不是不是几个人能说了算,不过陈甦萍的演唱确实也很有特色。
作者: lizhenmin    时间: 2010-1-8 13:13
完全同意叶子的观点,之所以会形成一个流派,那是需要演员根据自己的条件特长在长期的艺术创造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独特风格,能为广大观众听众认可的,才算是一个流派。形成流派的核心是演员会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唱腔,应该说现在的沪剧演员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奚根虎是一位沪剧好作曲家,他的作曲风格倒是具有独特之处,他离开上海沪剧院,对他对沪剧院来说都是损失。但是没有必要什么提出“陈派”,说实话对陈甦萍为人我是认同的,但是她的表演和演唱艺术还未达到一定的高峰,根本就称不上流派。我认为,沪剧新的流派会在孙徐春和茅善玉中出现,因为,孙徐春会作曲、对王派、文派有研究,他本人又具有文学的天才和文化的底蕴。他和茅善玉最大的特点是,在唱腔中融入了歌唱得发声技巧,与传统的沪剧唱腔相比和创新之举,不亚于当年丁是娥创造的反阴阳。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0-7-30 21:05
建议“日月”先生不妨也来听听众多网友对于流派的各个看法。
作者: wu_weilong    时间: 2010-8-7 16:54
而沪剧流派的抢救工程还没有影子呢!
--------------------------------------
我特赞成这一句!
作者: 吴语越音    时间: 2010-8-9 17:42
是勿是新流派是無所謂個,好聽就可以了。
作者: 莫干居士    时间: 2011-4-1 09:01
流派 三条件  1 唱腔要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2要有观众认可的代表作品

             3要有传人

在越剧界 ,象 陈佩卿, 筱水招, 李金凤等风格鲜明的大艺术家都没有自称是一派.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1-4-1 12:00
雁声 发表于 2009-12-25 13:48
我在想:流派的形成也是由市政府批准的吗?是不是说市政府批准“马派”、“茅派”,那么这一新流派就算正式 ...

我同意雁声的观点.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1-4-1 12:29
晓明 发表于 2009-12-29 14:43
哈哈!声音不要抖就可以了。陈甦萍唱起来抖得蛮结棍格,不过现在好多了。 ...

"声音抖"是陈唱腔的一大"特色"(尽管我个人不喜欢"抖音".另外,必须强调指出:"抖音"与"波音",虽仅一字之差,却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发声"原理"也截然不同.可详细参阅陆敬文先生的相关文章).个人感觉,现在也并没有什么改进.
当然,以"抖音"为特色的流派也是有的,譬如评弹界的侯莉君先生.
问题是,沪剧"陈派",竟然是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来加以认定,这倒真是奇事一件了!
沪剧界曾有"五朵金花"一说,既然其中一位可以"加封",那么另外四位又为什么不封?这不是反而在制造矛盾,造成不和谐吗?
作者: 兰陵王    时间: 2011-4-1 13:41
艺术流派的创立不是政府行为所能决定的。
作者: 日月    时间: 2011-4-1 15:11
流派不存在官封,前辈的流派都是自己唱岀来的,因为他们每演一部戏的唱腔都是自已研究岀来的,再由作曲帮忙记谱而成。而现在的演员唱腔基本都是作曲的,万智卿老师就是沪剧院的唱腔设计专家,如;金丝鸟,打开一扇窗,都是作曲的,只不过是借演员的嗓子唱罢了,而这俩位演员就是靠这两段唱才岀名的,谈何流派。封’陈’流派更是笑话。在五朵金花当中的整体艺术她应该是最后,封她为流派的官一定可能是外行吧,哈哈。谢谢叶子先生。
作者: chen9001    时间: 2011-4-1 15:15
一两年之前,有位唱得相当出色的"上滑"中年女演员,在一档电视节目里点评她外甥女(同一剧团的青年演员)的唱时,有意无意地"漏出"了一句:"伊格唱是学我的流派的......"在场的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也并未接腔.
这个例子说明:名家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是希望"有特色","成流派"的.这里需要演员通过长期的舞台实践,自我总结\提炼本人演唱方面的特色与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而不是靠自己"炒作".上级宣布了,看客却"勿买帐",仍旧是空欢喜一场呵!

作者: 明辉    时间: 2011-4-1 16:30
谈一点看法,流派是一种唱腔的特色,那么这种特色从何而来,他是从一个演员在专心地研究和长时间的磨练,再有观众的认可才能成为一种特色,可是现在有多少年轻演员在专心研究呢,原因是现在有了专业的作曲,每排一台新戏都有作曲把全部唱腔作好由演员去唱,所以也就不用去动脑子了,那么更谈不上成为什么流派,因为都是’作曲派’我也是一位专业演员,可能也有不少的观众喜欢我,但我认为自己还远远不够,也不可能成为什么流派,只想能够尽力继承和传承好前辈的流派艺术,能让更多的人来喜欢我们的沪剧,更愿望有更多的观众能喜欢我。谢谢大家关心沪剧。
作者: 朱妙其    时间: 2011-4-2 20:59
本帖最后由 华雨文 于 2011-4-2 23:30 编辑

不妨听听"作曲"的声音?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1-4-2 22:19
议论【陈】派。笑掉牙。谈都不要谈,提的人。封的人,一句话。痴人说梦话。
作者: 叶子    时间: 2011-4-4 19:59
沪灵灵 发表于 2011-4-2 22:19
议论【陈】派。笑掉牙。谈都不要谈,提的人。封的人,一句话。痴人说梦话。 ...

沪灵灵先生不是很欣赏朱凤的吗?那你觉得陈派有朱凤灵吗?哈哈
小筱月珍是“刚派”,刚劲有力,掷地有声,陈苏萍是“抖派”,一位宁波戏迷形容她唱起来是“刮刮抖”,刚抖两派,实属沪剧两朵奇芭,真的要学得像倒也难的。
作者: 杨先生    时间: 2011-4-6 18:42
回复 blogfeiyunpu 的帖子

见此文,为沈仁伟感到高兴,但不知沈是非物传承人的消息是否当真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11-4-6 21:03
回复 杨先生 的帖子

不信可以再去查一下。


作者: 沪灵灵    时间: 2011-4-7 00:41
回叶子先生。你提的问题我就不回答了,也用不着回答,你这样问我。是不是想吊我的肝火?你也太会捉弄人了。明知故问。哈哈
作者: szzx777    时间: 2011-4-7 01:07
回复 叶子 的帖子

扎扎实实学习吧,能接近丁派、解派的艺术水准就算不错了。




欢迎光临 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