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沪剧网

标题: 上海戏剧杂志创刊五十年纪念中有关沪剧消息 [打印本页]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1-17 02:33
标题: 上海戏剧杂志创刊五十年纪念中有关沪剧消息
《上海戏剧》创刊50年 反映上海文化和城市精神
2009年11月16日
来源:劳动报 作者:陆兰迪

  《上海戏剧》创刊50周年纪念活动,日前在文艺活动中心举行。

  《上海戏剧》于1959年10月由中国剧协上海分会创办,由著名戏剧家于伶担任主编、刘厚生负责主持全面工作,与中国剧协主办的《戏剧报》并肩齐驱,成为当时全国两大戏剧专业媒体。创刊50年来,《上海戏剧》反映上海文化和城市精神,从而形成“读《上海戏剧》,品上海文化”社会共识。该刊曾发表了《鸡毛飞上天》、《留守女士》、《商鞅》、《贞观盛事》、《星星之火》、《大路朝天》、《廉吏于成龙》、《玉卿嫂》等优秀剧本,收集整理了周信芳、盖叫天、俞振飞、丁是娥、筱文艳等表演艺术家艺术成果,并就“样板戏”、“写意戏剧观”、“大作意识”等理论问题进行研讨,对《曹操与杨修》、《班昭》、《金龙与蜉蝣》等精品力作进行艺术总结。

  《上海戏剧》于1989年发起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由戏剧大师黄佐临、袁雪芬先后担任评委会主任,扶持、奖掖全国戏剧表演人才,推动了上海戏剧创作演出的繁荣发展。

转贴按语——非常高兴的是短短一条消息其中涉及沪剧之多!

计有两部戏曲剧本和一位艺术家!!!
作者: 滩簧西乡调    时间: 2009-11-17 16:34
1# blogfeiyunpu
这记者估计与沪剧很有感情,或者也是喜欢唱沪剧滴,也许就是这里的某位网友呵~~~哈哈
作者: 365    时间: 2009-11-17 17:32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blogfeiyunpu 把一篇纯属为《上海戏剧》杂志做的广告新闻说成为沪剧宣传。本人作为新闻从业人员,看了这篇报道用我们新闻界的行话来说,这纯粹是一篇“马夹袋新闻”(即记者拿了“马夹袋(礼品)”的交差报道)。这样的报道,竟然被blogfeiyunpu 转贴到中国沪剧网,还煞有介事加了“按语”,不怕被人耻笑?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09-11-17 23:47
作为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的记者,我基本同意365网友的看法。

这篇报道从新闻角度说是很失败的,导语“《上海戏剧》创刊50周年纪念活动,日前在文艺活动中心举行。”“日前”是哪一天?新闻第二段写到“《上海戏剧》于1959年10月由中国剧协上海分会创办”,那么,创刊50周年纪念活动显然是在10月份进行的,11月16日 再发这样的“新闻”是说不过去的。如果在我负责编辑的报纸版面,这种“日前”的“新闻”是绝对不会让它出笼的。

另外从报道沪剧角度看,也很难认同“短短一条消息其中涉及沪剧之多”。

作为网站管理员,我基本接受365网友的意见。但是blogfeiyunpu 毕竟不是从事新闻的人士,转帖的本意还是关注沪剧。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1-19 05:18
才刚相隔了十几天,就被认为是过时新闻?!

真是如此的话建议这个栏目改名为即时动态。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1-19 05:20
提到的八个优秀剧本里,沪剧就占到四分之一。

提到的五位表演艺术家里面丁是娥排名第四。——前面三位都是京昆名家。

还不够么?

难道这不是沪剧的辉煌吗?够鼓舞人心的了。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09-11-19 10:03
提到的八个优秀剧本里,沪剧就占到四分之一。

提到的五位表演艺术家里面丁是娥排名第四。——前面三位都是京昆名家。

还不够么?

难道这不是沪剧的辉煌吗?够鼓舞人心的了。 ...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11-19 05:20


一般情况下,上海的媒体报道戏剧时以京、昆、越、沪、淮排序,所以“丁是娥排名第四”只是“惯例”,和“沪剧的辉煌”、“够鼓舞人心”没有关系。
作者: 剑鸣视点    时间: 2009-11-19 10:05
才刚相隔了十几天,就被认为是过时新闻?!

真是如此的话建议这个栏目改名为即时动态。
blogfeiyunpu 发表于 2009-11-19 05:18


动态应该是即时的。半个月以后肯定不是新闻。这种帖子虽然不算新闻,但沪剧网转一下有关沪剧的信息也未尝不可,可是加上“转贴按语”人为“拔高”就显得画蛇添足了。所以,我“基本同意365网友的看法”。
作者: blogfeiyunpu    时间: 2009-11-20 03:52
可就是没有再大的大牌在丁是娥之前哦。

按惯例就把越剧给挤下去了。




欢迎光临 中国沪剧网 (http://www.chinahu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